《包身工》读书札记

2022-12-09 05:55张勇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包身工夏衍札记

张勇

文题呈现

《包身工》用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其中的人物、事件、环境都是真实的,但又运用了较多的文学手法,如塑造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气氛等,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就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写一篇札记。

思路点拨

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名篇,不仅带有浓重的新闻纪实色彩,而且也有对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的逼真描绘。文题概括了《包身工》的文体特点,在写作时,可以紧扣文题所概括的内容进行阐发,也可以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自己的思考。在写作文体上,要求写札记。

读书札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写读书札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写作读书札记需要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如果是整本书,需要对整本书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如果是一篇文章,則需要对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思路有整体的把握。其二,写作读书札记需要抓住最能触动你的点,不需要面面俱到。在阅读时圈画出最触动你的句子,仔细揣摩其在炼字炼句、修辞表达等方面的特征,并联系语境对其表达效果进行批注,从感受最深刻的一个角度入手。其三,读书札记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式,写作过程中注意引议结合。同时可以增加副标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在写作过程中,引述要精当。另外,除对文本材料的感性品读外,也可查阅相关资料,以期达到鉴赏的理性客观。

佳作一

符号化称谓,异化的人生

——《包身工》读书札记

◎张心语

《包身工》是夏衍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纱厂里的工人为原型创作的报告文学。文中充斥着大量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揭示了人物的身份,还揭露了资本家、帝国主义的罪恶和现代工业制度对人的异化。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俨然成了“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她们的姓名、外貌特征、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都被无视。她们的着装和言行出奇地一致,“她们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包身工”与“芦柴棒”一样,俨然成为了无数女工的共同符号。其中既有动物化符号“猪猡”“懒虫”“奴隶”“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鸽子笼一般的住房”;也有植物化符号“芦柴棒”;还有事物化符号:“机器们”“罐装了的劳动力”“红砖罐头的盖子”“红砖头的怪物”“红头鬼”“拿莫温”“小荡管”等。这些符号所表征的是“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作‘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她们生活在非人的环境中,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羞耻感,甚至这些女工们还被迫担任男工才能胜任的工作,工资却不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她们正如船户养的墨鸭。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通过这些符号化的称谓,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包身工”们非人的境遇,而且还可以看出作者明显的讽刺意味。如“红头鬼”“拿莫温”和“小荡管”等符号是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榨中国人民罪行的揭露。这些符号也是“把人不当人”的异化标识。

【四川绵阳中学】

◆点评

本篇读书札记“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并存。“言之有物”体现在作者紧扣符号化称谓,贯串了对文本的分析,文中大量的符号成为了重要的标识。“言之有序”体现在对语言的锤炼和语言的内在逻辑性上,更体现在作文的谋篇布局上,采用“总—分—总”结构,思路清晰。

佳作二

新闻细节的文学表达

——《包身工》读书札记

◎杨茂源

《包身工》在追求新闻细节真实的同时,力求实现文学性的表达。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新闻的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即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包身工》是夏衍深入纱厂调查之后所写。作品开篇便真实地对包身工的日常生活进行描述,“上午四点过一刻……”“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这几段描述,具体生动、翔实无误。这里所描述的一切,都有可靠的事实根据。除描写“包身工的一天”这一条主线外,还穿插着三处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与批判。第一处写包身工的来历;第二处分析包身工制度出现的原因;第三处在揭露罪恶的同时,进行抨击和控诉,揭示了包身工的悲惨命运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作者夏衍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细节、典型场面和典型案例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和剥削阶级的种种罪恶。但在关键处,作者通过直抒胸臆将自身的深切感受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又以铁一般的事实和精确的数据,对包身工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作出客观直接的评价和深刻的分析。

作者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生活片段和细节,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将包身工的真实生活文学性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包身工生活的水深火热。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对包身工生存状态的直接描写上。在夏衍笔下,身为包身工的女孩们,已经完全没有了女性该有的一些特质,“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作‘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并非她们天生如此,而是由于身处恶劣环境,让她们逐渐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情绪和感受。面对猪食一般的粥,“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这样的情景,使人仿佛听到了她们饥饿的呐喊。特别是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们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

《包身工》就题材而言,选择新闻题材,及时迅速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面;就表现形式而言,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包身工的生活场景,选材生动、形象,布局精巧,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线索,收放自如地串连起全部事件。在新闻细节真实性的基础上,做到了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学性表达。

【四川绵阳中学】

◆点评

本篇读书札记紧扣新闻细节的文学表达入手,开门见山亮明论点,分析过程入情入理、甚见精纯,论据新颖、丰富、典型。文气充沛,段落分明。按照新闻性和文学性及新闻细节如何用文学笔法描写展开,在具体写作思路上又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构全文。作文张合有度,论证有力且有序,使人能够清晰地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思路。不失为一篇典范的读书札记。

猜你喜欢
包身工夏衍札记
注重创作技艺 彰显内涵本质
——从写作特色的角度解读夏衍《包身工》
护理札记
夏衍巧改剃头诗
韶关札记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当代语境看“包身工”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对艺术的尊重
夏衍的不敢
自由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