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沉,更有“医”靠

2022-12-09 09:59萧济康罗磊毛旭
党员生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心梗卫生院溶栓

萧济康 罗磊 毛旭

近日,在宜昌市五峰县仁和坪镇卫生院普外科病房内,正在输液的檀树村村民徐某认真听取查房医生叮嘱的事项。“现在我们基层的就医问诊条件越来越好了,乡镇医院的服务和环境比以往强了很多,方便又信得过。”说起如今就医的各种便捷,患有慢性病的徐某感触颇深,“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上百公里的山路去市里看病了。”

这是今年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之一。实践活动启动以来,省卫健系统各单位从小切口入手,为基层医疗机构排忧解难。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推动卫生健康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工作方案》,着力把更多卫生健康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到基层,让基层老百姓更有“医”靠。

打通“就好医”最后一公里

“要不是咱们乡镇卫生院如今也掌握了这项技术,我的命可能就救不回来了。”枝江市七星台镇陈家港村村民陈某对镇卫生院医生连连道谢。

64岁的陈某,今年年初在家中突发心梗,村医迅速开展急救,将其送往附近的七星台镇卫生院,急诊医生在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的指导下随即启动溶栓流程。30分钟后,陈某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后经绿色通道转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最终转危为安,后续恢复良好。

如果按照以往的救治流程,遇到心梗患者,需要送去大医院进行溶栓治疗。但是心梗积极抢救的黄金时间仅有4到6分钟,黄金救治时间仅有120分钟,溶栓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如果情况危急,根本来不及转院。幸运的是,如今病患不需要转至大医院,在不少乡镇卫生院也能开展溶栓治疗。

今年,湖北省卫健系统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推动技术下沉,共向全省1400多家县域医院和基层机构推广15项心血管病防治适宜技术,其中的重点就是针对基层溶栓技术的普及。截至目前,全省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累计开展心血管疾病静脉溶栓202例、脑卒中静脉溶栓290例,有效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

对此,湖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主任黄恺说:“在因急性心梗而死亡的病患中,近八成是发生在社区和乡镇。解决急性心梗、脑卒中这样的危急重症的紧急救治问题,就是解决群众健康的‘急难愁盼,是打通老百姓‘就好医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步。”

按需下单解决基层需求

“現在实验大楼有了,但是计量认证等前期准备工作经验欠缺”、“我们在创卫生县城,但是对指标理解不透”、“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能力有待提高”……近日,省疾控中心启动基层能力提升项目,切实下沉到基层,帮助基层解决亟须解决的困难。

在项目启动前期,省疾控中心通过多次调研获悉,基层公卫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限制是专业人才少、队伍建设不足。为此,省疾控中心整合相关专业项目资源,设计了“理论教学+跟班学习+现场指导+结业考核”四位一体培训模式,重点对卫生县城创建、慢病示范区创建、职业卫生等进行培训,与8家派员单位负责人签订培养协议,组织66人到省疾控中心参加1至3个月的学习。

在摸清基层培训需求后,多个单位开设了特色培训班。8月22日,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多名管理经验丰富的院长赴天门市,在院长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授课;省第三人民医院在罗田县匡河中心卫生院古庙分院举办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专题培训;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安排康复科、骨科等基层紧缺的专家,每月定期到对口卫生院坐诊,进行技术指导;省临检中心围绕实验室建设,就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生物安全、阳性样本复核等工作进行指导……

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朱洪波介绍说:“我们从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编制、绩效考核、工资待遇等方面开启问诊式服务,共同商讨解决对策。按需下单解决基层需求,切实提升了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结对共建实现长效帮扶

“您身上哪里疼痛?持续多久了?每天睡几个小时?”近日,省人民医院委派康复科专家杨慧敏治疗师前往巴东县绿葱坡镇卫生院驻点,完成为期一个月的技术指导工作。

绿葱坡镇海拔1800多米,夏日凉爽,冬日严寒,低温潮湿让部分居民颈肩腰腿痛旧疾经常发作。该镇袁家荒村村民严某患有肩周炎、颈椎病多年,饱受病痛困扰,前期进行颈肩部中频治疗及颈肩推拿效果不佳。此次驻点服务期间,杨慧敏每天按时为她进行中医康复理疗,并增加了超声波治疗、冲击波治疗及自我功能锻炼。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困扰严某多年的病痛得到缓解,再配合杨慧敏带去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法,身体状态逐渐好转。

此前,绿葱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为主,治疗方式相对单一。在杨慧敏的指导下,绿葱坡镇卫生院将中医传统理疗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开设中医康复门诊。杨慧敏将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运用到日常医疗服务当中,治疗效果显著,大批患者慕名而来,每日接诊30人次左右。同时,还开展带教、授课等,不断提高该卫生院医师、技师业务能力。绿葱坡镇卫生院院长向龙说:“在省人民医院医联体的指导下,我们的诊疗水平提高了很多,可以让患者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大批湖北省属卫生医疗机构以基层患者需求为切入点,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签订共建协议,采取医疗技术培训、专家定期坐诊、远程视频指导等方式,因地制宜、主动建立结对共建的帮扶机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骨科康复科田峻教授团队为支撑,以舒晴副主任医师为定点联络员,通过点对点培训全面提升咸宁天城镇卫生院的疼痛康复技术和管理能力;省妇幼保健院依托医疗专科联盟开展义诊,为十堰群众送上优质、高效、便捷、实惠的医疗保健服务;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各党支部与近20个基层医院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用医疗技术培训、专家定期坐诊、远程视频指导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我们要通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心梗卫生院溶栓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