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理论的线上教学话语研究

2022-12-10 12:04李淑晶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9期
关键词:话语语境交际

李淑晶

(重庆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54)

一、引言

线上教学(online teaching),或称网络教学,是以网络替代教室的课程教学形式。广义的线上教学包括线上教材与线上教学两个部分,狭义的线上教学仅指师生通过线上直播同步在网络上进行教学交际。[1]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新冠疫情(COVID-19)都助推了线上教学的普及和应用,然而,很多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语境差异并未完全领悟和适应,其授课的话语方式并未随着语境的转变而发生转变,使得线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导致国内的线上教学课程,除一些成功的精品课程之外,多数仅能够发挥有限的辅助作用。因此,本文聚焦同步线上教学,基于语境理论讨论其与传统课堂教学话语的差异,以期加深对线上教学的认识,提高线上教学成效。

二、语境理论

语境(context)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分为“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2]语言和语境相互依赖,两者之间是一种双向的预测关系。[3]通过语境可以推测语言(言语)的意义,通过语义也可以推测语篇的环境因素。在保证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下,言语的变化暗示着语境的转换,而语境的变化也应该引起言语的相应变化和调整。

Halliday将情景语境细化为语场、语旨和语式。[4]语场指交谈的话题及场地等情景因素,语旨指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及交际目的,语式则是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道。[5]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的情景语境在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因而教学话语也应随之调整。人类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可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分别与情景语境的三个方面对应。[4](P143-14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表达社会现实的经验资源(概念功能),由语场决定;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资源(人际功能),由语旨决定;表达信息组织结构的语篇资源(语篇功能),由语式决定。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由新技术构成的语式发生变化,引起了教学话语语场和语旨的变化。

教育话语本身包含调控话语和内容话语两个系统。[6-7]调控话语调节着合法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的分类与控制,包括课程编制语篇、教材调控语篇(教材中除了知识部分的使用说明、思考练习题等)、教学大纲语篇。教学实践中,控制话语表现为课堂组织、提问、提示等话语。内容话语关注教育过程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包括经验意义内容和人际意义内容)的具体呈现形式,主要包括教材中各种知识性语篇。教学实践中,内容话语表现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决定讲解的知识点。本文从语场和语旨两个维度分析线上教学的内容话语和控制话语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线上教学话语分析框架

三、线上教学话语特征分析

(一)线上课堂的语场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处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影响教、学双方的语场因素基本重合。语场中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可能涉及的其他因素如课桌椅、书本、黑板和学生的学习用品等均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认知范围内。在这种语场中,教师的调控话语可以使用省略或替代性手段而不影响交际效果。例如:

例1 师:(要求学生注意黑板上的文字)请大家看这里。

例2 师:(要求学生翻找并阅读书本中的文字)(大家)翻到(教材)28页。

例1中,教师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所使用的调控话语中,以代词“这里”代指黑板上的具体位置,同时以手势指引,即可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交际目的。例2中,“教材”“大家”等语义成分被省略。但是教师所采用的相应肢体语言,如打开教材,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补充了省略信息,保证交际效果。

然而,在线上课堂的调控话语中,省略与替代性手段必须谨慎使用。在线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同处不同的物理空间,影响教、学双方的语场因素差异大,且复杂。例如,网络盛传的一则网课视频中,教师要求学生传达邀请家长参与视频交际的信息,但由于所用话语省略了重要语义成分,造成学生误解。

例3 师:(要求学生邀请妈妈参与视频对话)叫一下妈妈。

生:……(迟疑地看着老师)啥?

师:叫一下妈妈。

生:(对老师)妈妈。

师:我说你把妈妈叫过来。

例3中,教师原想表达“把你的妈妈叫过来”,但其省略了其中的语义成分“你的”和“过来”,以至于学生理解为要求叫老师为“妈妈”。结果原本一个简单的调控行为,经过三个话轮的话语协商才得以完成。这种交际问题显示出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所处的语场差异和线上教学教师对此的不适应。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使用传统课堂的话语策略,所引起的误解要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意义协商来解除,而众多微小的交际误差产生的积累效果则会对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阻碍。

此外,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组织的教学活动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正常进行,如多媒体设备操作失误,音频、视频未正常播放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察觉,及时调整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对此可不使用调控话语。而线上课堂中,由于教师与学生隔空,双方对彼此的语场因素无法直接察觉。这时,需要教师站在学生角度,适时地陈述自己的操作,并询问学生是否观察到操作效果,以补充语场信息。如:在上课之初询问“大家能听到我说话吗?”“我共享了屏幕,大家能看到吗?”等等。在行课过程中,还应针对特定内容询问效果,如“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段,音量是否合适?”这种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使用相关的话语既是语式变化的结果,也是语场中新的社会现实元素参与的结果。这些话语看似简单,但并非可有可无,它们是确保线上教学有效交际的必要内容。若缺乏这一意识,很可能造成师生双方教、学不同步的现象,使教师的授课状态和学生学习状态受到干扰,影响教学效果。

线上课堂的内容话语也存在省略与替代的问题。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形式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围绕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组织授课活动,但由于交际通道改变,知识点讲解过程中的词语选择、所举语例、知识延伸等都发生相应改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或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一些实词,或者通过上下文和代词补充。如例4,在上下文、PPT展示,以及教师手势的配合下,实词“柳中庸和杜甫”省略,由“这两位诗人”替代,不影响信息的传达。相较于传统课堂,线上教学话语的精确程度往往会提升,省略现象减少,代词的使用更加明确,衔接词使用增加,等等,否则会表意不明,引起误解。

例4 师:我发现,(柳中庸和杜甫)这两位诗人写战争的残酷,似乎只用了两种颜色,那就是——

生(齐):白色和黑色。[8]

此外,传统课堂上,教师举例说明时,可以随时利用课堂上的实际情景,生动地以口头话语对知识点进行解说。而线上教学缺乏面对面交际的条件,一部分语言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口头话语更多地辅以文字展示出来。相比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对精确程度要求更高。并且,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很多线上教学的内容被录制下来以备学生巩固复习,或者供更多的学习者使用。这与传统课堂中教学过程的时效性和覆盖范围的有限性形成鲜明对比,其潜在的影响力也对教学话语的精确度提出要求。因而,教学过程中,由语式变化引起的语场变化对教学话语有诸多影响。

(二)线上课堂的语旨

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话语用于组织班级纪律。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同,师、生在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交际过程中,心理距离发生变化,用于组织班级纪律的调控话语也应有相应的调整。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组织班级纪律。可以用直白的话语明示,也可以用隐晦的话语暗示。甚至是使用表情、手势等多模态手段达到管理课堂的交际目的。

例5 师:请进!你迟到了40分钟, 马上要下课了。赶快坐下!赶快拿出书!赶快翻到119页!赶快跟老师读课文!(大笑)[9]

例6 师:希望老师的声音不要干扰到某些同学聊天。

在例5中,教师首先明示学生迟到,然后以四个“赶快”的排比句式调控学生行为,取得很好的效果。[9]例6则辅以相应的语气和表情,暗示聊天的学生停止干扰课堂的行为。这些方法均较为柔和地调控学生行为,解决课堂问题。

相对来说,线上教学的调控话语较为受限。一般的暗示手段难以起到直接的效果,而直白的话语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而用词需要更加谨慎、婉转,既可以提醒具体教学对象,又要保持必要的礼貌。如例7,当行课期间学生方传出多余人声而并不自知时,教师应使用精确称呼语而非集体称谓进行提醒。同时,可以使用疑问句(如例8)替代祈使句以使语气更加婉转。而当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按要求进行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尽量使用模糊语调控其行为,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如例9,当某个学生迟迟没有对老师的问题做出回应时,老师以“同学们”这一上位词,替代具体同学,提醒他/她下次注意。线上教学如忽视这一语旨特征,很可能破坏师生的和谐关系,或者无法起到课堂管理的作用。

例7 师:**同学,麻烦你设置静音。

例8 师:**同学,可以设置静音吗?

例9 师:希望下次同学们能及时回复老师。

无论线上教学还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各自采用自己所具有的语言资源保持和谐的关系,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教师相比学生更多地采用集体称呼、复数的人称代词,学生对教师采用单数的称呼,教师比学生更多地使用设问句等。然而,由不同交际通道引起的社交距离上的差异使线上教学的知识传授过程和互动方式与传统课堂有所不同。在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就教学内容交换观点。除一对一的问答之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副语言,如点头、摇头等,或集体回答教师的提问,交际压力较小,对教师的回应更多。并且,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社交距离较近,可以选择亲切的词汇、语气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轻松。相对来说,线上教学的师生互动会自然地减少,话语更加正式,甚至略有新闻播报的正式感。与此相对应的是师生关系的疏远,教学话语更加客套、礼貌。而如果教师能够增强语境意识,则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弥补和利用线上教学的语境特征,调整师、生间的社交距离。

总之,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处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认知范围内的因素较多,师、生之间社交距离较近。在线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同处不同的物理空间,教师与学生在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隔空交际,不能直观感受对方的认知范围,双方共同认知的因素较少,师、生之间社交距离相对较大。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语场和语旨特征如图2表示。

图2 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的语场和语旨

教师遵从经济原则,依据情景语境,教学话语能简则简。而线上教学缺失多渠道的符号表义,对教师话语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对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要求高。不仅控制话语有所不同,内容话语呈现知识的形式也发生相应改变。教师如果缺乏语境意识,忽视线上教学的语境特征,将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当代教育教学中,技术的加入是大势所趋。为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真正融于教育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语境意识,注意语式转变所引发的语场和语旨的变化,及其对控制话语和内容话语的影响。教师的课堂话语千差万别,风格各异。本研究为线上教学提供自查的模型,为教师把握和调整线上教学话语模式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话语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交际羊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