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概况

2022-12-11 18:35姜泽飞岳广晴贾宏彬申鹏飞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活血针刺调节

姜泽飞,岳广晴,贾宏彬,申鹏飞△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中国高血压病患病率高、发病率高,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1],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脑和肾等靶器官严重受损,极大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血压病的防治是我国乃至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风”等范畴,病机多为风、火、痰等引起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因其明确的降压疗效以及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石学敏院士[2]认为,膻中为气海,乃宗气所聚之处,宗气贯心脉行气血,是血压形成的基础,气海失司则会引起血压的失常。因此基于“气海”理论提出“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3],以人迎为主穴,太冲、曲池、合谷及足三里为辅穴,消毒进针后,人迎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1 min,合谷、太冲以任督二脉为正中线,机体左侧、右侧分别逆时针、顺时针捻转1 min,曲池、足三里以任督二脉为正中线,机体左侧、右侧分别顺时针、逆时针捻转1 min,留针30 min。该针刺法[4]在改善高血压前期、即刻降压、降低晨峰血压、调节血压节律以及保护靶器官等方面有明显疗效。本研究就其改善高血压前期、降血压以及保护靶器官机制进行探讨。

1 改善高血压前期

高血压前期[5]是指患者血压处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即处于“正常高值”期间,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该期血管结构功能已发生变化,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通过改善血管结构,减轻高血压前期心血管系统损伤。李会娟等[6]使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干预高血压前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得到改善,认为“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阻止血压升高进程,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

2 降血压

2.1 神经调节

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心血管调节中枢。其中,最基本的调节中枢位于延髓,特别是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该区域神经元可通过脊髓中间外侧柱(Intermedio lateral column,IML)交感节前神经元发出交感神经支配心血管的活动,其他调节中枢也必须通过影响rVLM区来调节心血管活动[7]。“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通过影响延髓rVLM分泌起到降压作用。此研究发现[8],针刺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人迎、足三里、合谷”可提高大鼠rVLM区γ-氨基丁酸(GABA)表达,同时还有降低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AT1R表达的作用,GABA可抑制rVLM区升压神经元使血压下降,AngⅡ、AT1R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起降血压作用。另外,谭颖颖等[9]针刺SHR曲池穴发现其降压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rVML区的神经源性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来抑制AngⅡ调节交感神经活性实现降压效应。

除调节延髓外,“活血散风”针刺法还可通过调节下丘脑等其他脑区使血压降低。研究发现[10],在SHR大鼠太冲穴行捻转手法可降低大鼠血压,且捻转泻法优于捻转补法,同时下丘脑部位肾素-血管紧张素各组分表达明显下降,HE染色显示捻转泻法还可减轻高血压对下丘脑的损伤,对下丘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另外,针刺人迎穴也可通过对下丘脑产生影响使得血压降低,郭妍等[11]为探寻针刺人迎穴对SHR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基因筛查技术发现针刺后基因5-HT1A在下丘脑的表达明显提升,5-HT1A可通过激活脊髓和脑干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降低。以上研究对象均为SHR大鼠,研究[12]利用功能核磁技术观察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太冲穴后大脑激活区域,发现针刺太冲穴的降压机制与延髓和丘脑无关,而是通过激活前扣带回调节前交感神经来降低血压,并且可以增强与周围脑区功能联系,改善长期血压升高引起认知损害。同样采用功能核磁技术[13],观察针刺SHR人迎穴脑部的激活与灭活区域,发现针刺人迎穴后部分脑区被激活,部分脑区被灭活,认为针刺不是单向激活某个脑区,而是在病理状态下对不同脑区的双向良性调节。Li等[14]利用SHR模型证明了针刺太冲穴不仅可以降压,而且还改变下丘脑、丘脑、延髓和小脑的脑葡萄糖代谢,推测针刺太冲穴降压是多个脑区共同参与调节的结果。

在“活血散风”针刺法中,人迎穴作为主穴有着独特地位,在发挥针刺降压中起到重要作用。解剖发现人迎穴深部为颈总动脉和颈动脉窦[15],外侧有迷走神经走行,颈动脉窦分布有压力感受器,当受到刺激后,兴奋可上传至延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增高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人迎穴降压可通过该反射起作用。孔莉等[16]为研究针刺人迎穴降压机制是否与动脉压力反射(ABR)相关,在SHR大鼠的人迎穴注射伪狂犬病毒(PRV)作为示踪剂,利用神经示踪技术观察从注射点至脊髓、下丘脑的神经传导通路,结果显示,针刺人迎穴可使从外周至中枢的相关神经轴浆运输通路更加敏感,提高延髓孤束核、腹外侧核和下丘脑阳性染色的表达,认为针刺人迎可通过提高轴浆运输敏感性达到降压效应。

2.2 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17]的增多可导致活性氧(ROS)在体内累积,体循环中过多的ROS可造成血管内皮受损引起血管收缩,ROS生成主要来源于NADPH氧化酶的作用,抑制ROS的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病理状态下,“活血散风”针刺法主穴人迎可增强机体中枢、外周抗氧化能力发挥降压作用。刘健等[18]将SHR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WKY大鼠作为对照组,针刺组在大鼠人迎穴捻转行针,其他两组不予针刺干预,治疗4周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压明显降低,胸主动脉NADPH酶的含量显著下降,CAT酶活性增高,提示针刺大鼠人迎穴行捻转手法可通过降低主动脉NADPH氧化酶、提高CAT抗氧化酶起到降压作用。除外周调节外,研究观察针刺人迎穴对中枢rVLM氧化应激的影响[19],在实施干预后,中枢rVLM及外周血清SOD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上升,认为针刺人迎穴可同时提高中枢和外周的抗氧化能力。该团队另外研究发现[20-21]针刺人迎穴可显著提高SHR延髓SOD、CAT和总抗氧化水平,由此说明针刺人迎穴可使SHR抗氧化应激能力得到增强。

2.3 抑制炎性反应

研究发现[22],免疫炎性反应是促使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血管壁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浸润可导致血管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引起血压升高。“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通过降低血管炎性反应,减轻血管损伤辅助降压。赵瑞利等[23]观察针刺SHR大鼠人迎穴对下丘脑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针刺人迎可有效降低大鼠血压,在表达异常的基因中,基因CHI3L1、EPHX2和KLK1可改善SHR体内的炎症状态,在辅助降压的同时还发挥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另外有研究发现[24],针刺SHR大鼠足三里、曲池穴可明显降低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抑制黏附反应,减轻血管损伤达到辅助降压目的。

2.4 调节血管内皮功能

研究发现[25],血管内皮细胞有分泌多种血管活性因子的作用,其中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其中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活性物质,内皮素(ET)有相反的缩血管作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压。沈燕等[26]研究针刺人迎穴对SHR的ET、NO的影响发现,针刺后人迎组血压显著降低,降压机制与升高NO、降低ET参数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有关。研究[27]采用“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服拜硝苯地平控释片,结果显示,两组均可抑制ET-1释放、提高NO浓度和调整ET-1/NO,治疗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分泌功能有效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来发挥降压作用。

2.5 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在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RAAS起到重要作用,循环和组织中过多肾素、AngII和醛固酮水平会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缩、水钠潴留、炎性和细胞肥大浸润,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血管和肾脏组织的重塑和功能障碍。“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通过减少循环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释放达到降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目的。这项研究[28]将103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5例)、药物组(34例)和安慰针组(34例),各组按照病情选用不同的钙离子拮抗剂或α受体阻滞剂,针刺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结果显示,针刺后患者血压可明显下降,焦虑状态也得到改善,3组肾素活性较前均有下降,其中针刺组AngI和醛固酮也有明显下降,表明针刺患者合谷、太冲可通过调节RAAS降低血压,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崔依依等[29]研究不同穴位组合对SHR血压及血清中CGRP、ET-1和AngⅡ含量的影响,发现针刺SHR人迎、曲池和足三里可使大鼠血清CGRP浓度上升、ET-1和AngⅡ含量下降。

2.6 调节钾离子通道

目前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发现了5种K+通道:Ca2+激活K+通道(BKCa)、电压依赖K+通道、ATP敏感K+通道、内向整流K+通道以及双孔K+通道[30],其中BKCa通道关闭可介导钾通道的部分关闭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活血散风”针刺法可通过提高BKCa通道开放的概率起到降血压的作用。王洋等[31]研究针刺手法对自SHR胸主动脉BKCa离子通道的影响,将SHR大鼠随机分为针刺手法组、无手法组和模型组,WKY作为对照组,针刺手法组在人迎穴按“活血散风”针刺法要求操作,结果显示:手法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压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可提升BKCa通道开放的概率,而单纯针刺组对其无明显影响,认为按照“活血散风”针刺法操作要求针刺大鼠人迎穴可通过提高BKCa开放概率实现降压效应。

2.7 改善焦虑状态

研究发现[32],焦虑、抑郁可通过影响生活方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方式成为促使高血压形成的可能机制。为研究“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缓解焦虑状态是否有效,研究[33]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高血压伴焦虑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结果显示,两组在降压、缓解焦虑方面均有疗效,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活血散风”针刺法可有效降压并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推测该刺法可通过改善患者焦虑状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辅助降压。

3 保护靶器官

高血压病对患者的主要危害在于血压升高对靶器官的慢性损伤,如心血管系统、肾脏以及脑损害,增加了重要脏器的发病风险。“活血散风”针刺法可减轻血压升高对靶器官的损害,首先是通过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在降压的同时可增强氧化应激能力、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调节免疫炎症等也发挥了保护组织细胞的作用,另外则是通过改善血脂水平、抑制心肌胶原蛋白合成和抑制RhoA/ROCK1通路等发挥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冯闪闪等[34]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血脂的影响,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予“醒脑开窍”针刺法作为基础治疗,另外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5周后进行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两组血清“TC、TG、HDL-C、LDL-C”均有改善,“活血散风”针刺组改善效果大于对照组,说明“活血散风”针刺法可改善患者血脂状态,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35]太冲穴行捻转泻法可显著抑制SHR左心室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通过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来减轻心肌损伤。对于肾脏损伤,研究发现[36],针刺SHR“太冲、足三里、合谷”在降压的同时可通过降低肾脏CYP4A2/3、20-HETE的表达改善肾组织损害。杨建等[37]将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太冲穴行捻转手法,使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发现,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椎体神经细胞排列规则,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oA、ROCK1的表达降低,推测针刺太冲穴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1通路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主要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影响延髓rVLM区,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在中枢各脑区共同参与下发挥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增强中枢和外周抗氧化能力,减轻靶器官损伤;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血管损伤;抑制RAAS;调节血管内皮分泌功能;调节钾离子通道的开放;改善焦虑状态等。在调节血压的同时也通过相应机制减少靶器官损伤,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标本兼治”的思想。此外,基因芯片技术、神经示踪技术和功能核磁技术等应用使研究进入更高水平,研究范围包括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等众多领域,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同时,研究中存在很多不足:研究样本大多较少,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研究结果多显示与某一因素相关,多未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穴位多为单穴研究,人迎穴、太冲穴研究较多,其他(合谷、曲池和足三里)研究较少;多数研究对象为SHR大鼠,人体研究较少;研究设计上缺乏盲法等的参与;血压的调节是各系统之间共同参与的结果,缺乏多系统协同调节机制的研究。“活血散风”针刺法是经过临床检验了的有明显疗效的针刺疗法,其治疗机制需进一步系统研究,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活血针刺调节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汽油机质调节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