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加强规范,让护工职业健康发展

2022-12-11 11:59民生周刊罗燕
民生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护工民生规范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把市场行为和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结合起来,公益服务对于抑制过高的护理价格、促进护工市场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医院提倡“非必要不陪护”,有些地方试点“无陪护病房”……疫情期间,家属进入医院病房受到较多限制,护理人员成为陪护的重要力量。

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医疗护理资源短缺、子女无暇照顾年迈甚至失能父母的困境下,社会对护工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当前普遍存在护工专业化程度不足、护理水平参差不齐、陪护管理混乱、价格不合理等问题,经常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矛盾迭出。

护工能否成为“正规军”?如何促进护工市场规范化发展?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

民生周刊:近年来,由于高涨的护理需求,护工需求大增。但目前护工市场鱼龙混杂,甚至有人呼吁取消护工,通过增加护士等方式满足需求,您怎么看?护工有存在的必要吗?

马进:护工的存在是有必要的,但护工市场肯定需要规范。现在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力不从心,家属对患者的照顾也不够,需要有人来替代他们的劳动。

护工跟护士是不一样的,护士经过卫校的职业培训,做的是专业护理工作。护工做的主要是生活上的料理和照顾,两者属于不同的层次。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护理队伍足够强大,能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但这不太现实。事实上,我国医院资源更多向医生倾斜,很多医院的护士队伍严重不足。

国外很多医院有志愿者,帮助做一些护理工作,但我国志愿者队伍不足,因此护工的出现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有益的。不仅医院需要护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从业人员需求将不断递增。

民生周刊:根据您调研,护工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马进:护工行业刚刚兴起,确实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有些护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了,缺乏一定的准入机制。对于护工的护理工作,也缺乏质量认证。

护工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一家医院的护工通常是老乡或亲戚关系,一些老护工还可能“欺行霸市”。

此外,护工的护理定价也缺乏标准。对于住院患者来说,请护工通常是短期的。但对于护工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里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护工对价格有更多控制权。

民生周刊:对于规范护工市场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马进:有需求也就会有供给,但有供给之后还要做得更好。我们一般是先形成市场,然后逐步规范。护工市场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大家会看到问题,然后形成规范。

对于护工来说,上岗之前需要卫生、健康、防护等方面的规范培训,才能让他们的服务更好,也让护工市场运转更健康。因此,卫健部门、劳动保障部门都应该为他们提供这些培训,同时开展资格认证。

职业学校也应该设立陪护专业,培养基层专业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此外,要设立职前培训与性格、人品筛选机制,尽可能保证入职人员符合这一特殊工作的需求。

护工也有不同的岗位,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差别很大。比如,在月子会所,请一个护工的费用特别高,因为月子会所本身收费很高,有人愿意为生孩子买单。所以,对护工护理价格的规范,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强制管理。

应该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让护工的护理价格规范起来。比如,政府可以给一些价格指导,对护理服务在质量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分级,杜绝护工以低劣的服务谋取暴利。

在护工管理方面,医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护工的服务质量和价格是有影响力的,要发挥积极作用。

民生周刊:除了规范发展,护工的权益如何保障?

马进:维护护工的权益也很重要。我们需要及早规范这一行业劳动力市场,从保护行业人员和病患的合法权益出发,制定适合的行业健康发展规则。比如,有时候由于需方的原因,对护工有些不合适的行为或者经济利益的损害等,也应该规范。

可以通过工会的形式维护护工的权益。在城市,通过工会将护工队伍组织起来,为他们说话,维护他们的权益,同时帮助他们进行更科学管理。

行业协会也可以帮助护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出台服务标准等,帮助护工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可以立法规范护工工作时限等。比如,规定护工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同时护理病患不得超过3人。

民生周刊:未来,面对老龄化社会,还有哪些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护理需求?

马进:护工行业的规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现在请护工,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行为,有需求,有利益。

未来,我们的护理服务应该还带有一定公益性,可以把市场行为和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结合起来。公益服务对于抑制过高的护理价格、促进护工市场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现在,我国也在推动这方面的志愿服务,比如建立时间银行,这是一种互助式养老,让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健康人帮助患病的人,志愿服务时长会转换成“时间币”,可供自己年老或者患病之后兑换服务,这样可以让公益服务良性运转,对护理市场有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现在有些地方试点的长期照护险将为老人聘请护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猜你喜欢
护工民生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