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2022-12-12 01:00朱凌翼毛也然刘志丹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火针肿块乳房

朱凌翼,毛也然,刘志丹

(1.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1999;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

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由体内多种激素作用失调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乳腺结构、数量异常的一种疾病,以肿块和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合并乳头溢液。HMG 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占所有乳腺疾病的70%以上[1]。HMG 患者发生乳癌率比健康女性高1.4~2.5倍[2]。近年来,HMG 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防治该病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认为,HMG的主要病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黄体素分泌水平降低、雌激素分泌水平升高等,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且容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3]。

HMG 属于中医“乳癖”“乳痞”等范畴,清·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述:“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中医认为,HMG 多由情志失调而致肝脾不和、冲任失调及肝肾亏虚,引起气滞、痰结、血瘀等有形之邪停滞于乳房经脉,日久成癖,故称“乳癖”“乳中结核”。中医针灸、推拿疗法专善疏通经络、行气导滞,在HMG 的治疗上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HMG 的发展概况。

1 针灸疗法

1.1 传统针刺及电针 传统针刺疗法是目前针灸推拿领域治疗HMG 较为普及的方法。王飞等[4]研究显示,针刺臂中穴(经外奇穴,位于肘横纹与腕掌横纹连线的中点,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间)可有效改善肝郁痰凝型HMG 患者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及全身伴随症状,改善血清黄体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泌乳素(PRL)水平。除选穴外,不同施针方式如围刺[5]、择时针刺[6]等有利于提高疗效。相关研究表明,腹针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平衡五脏六腑功能以达治病求本,取中脘、下脘、关元等穴,并在滑肉门调针[7-8],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9],且对肝郁气滞型H MG 疗效佳[10]。但腹针疗法除选穴集中在腹部外,与普通针刺并无本质差别。电针治疗是将针刺、低频电流两种作用方式相结合,可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结构,有效消除水肿和炎性反应。针对不同证型的HMG 均有显著疗效,且在缩小肿块和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1]。

1.2 特殊针法 与普通针刺相比,火针、埋线、放血、小针刀等特殊针法则相对应用较少。一方面是因为特殊针法技术难度较大,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疗法疼痛更多,危险性更大,患者不易接受。尽管如此,诸多医者及研究人员还是进行了很多尝试,汇总如下。

(1)火针 火针又名“燔针”“烧针”,是指用酒精灯将特制针具烧红,并迅速刺入穴位或特定部位的针刺疗法,具有激发阳气、温通气血、消肿散结的作用。火针疗法兼具热效应,在刺激量上大于普通针刺。相关研究表明,火针治疗HMG 的疗效优于单纯毫针疗法[12-13]。师祚等[14]采用火针快速点刺肘尖穴结合体针治疗HMG 疗效显著,提示肘尖穴可能对本病有特异性作用。由于火针疗法有一定技术难度,也容易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存在一定劣势。

(2)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将药线埋进穴位,在药线的缓慢吸收中产生长久刺激,达到调节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李润霞[15]采用夹脊穴穴位埋线治疗HMG 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刺激胸段脊神经维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挥正常功能有关。实验结果显示,穴位埋线疗法(屋翳、膻中、三阴交为主穴)能降低HMG 大鼠血清E2水平,升高P水平,且结合大鼠发情期的周期性穴位埋线法疗效优于普通埋线[16]。关于辨证分型,吕晓皑等[17]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痰瘀互结型HMG,该法能明显缩小肿块大小、范围,缓解疼痛,改善患者气郁质。

(3)放血疗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其中“菀陈则除之”指的就是放血疗法。赵君平等[18]采用三棱针在双侧乳房增生肿块的四周点刺出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纪静芸等[19]用小针刀以切、挑、拨、刺等手法将结节分离后迅速出针,令其自然出血。李玉婕等[20]发现HMG 患者多在乳腺周围、背部乳腺相对区域、肘关节内侧面存在细小瘀络,根据“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在以上部位刺络放血并用闪火法拔罐,疗效较好。

(4)耳针 耳部与各经络、脏腑联系紧密,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部相应穴区出现变色、压痛、阈值改变等反应。相关报道显示,选取内分泌、交感、乳腺、卵巢、肾、胃、肝、脾等耳穴治疗HMG 效果显著[21-23]。耳针疗法具有施治简便、作用时间长的特点,符合当前社会人们追求快而有效的方法的心理需求。

(5)梅花针 梅花针是在古九针镵针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不断研究、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针法,通过叩击皮部,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效。相关报道显示,轻叩脊柱两侧膀胱经、华佗夹脊穴、膻中穴、肩井穴、乳根穴、阿是穴等治疗HMG 已取得一定疗效[24-25]。由于梅花针在刺激量方面尚未达成一致结论,降低了该疗法的可重复性。

(6)蜂针 蜂针疗法又称蜂毒疗法,是以蜜蜂的毒针为针具,通过将蜂针液注入穴位,使其有效成分循经传导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周福环等[26]认为蜂针兼具温灸效应,是针、药、灸三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治疗HMG 疗效显著。研究显示,配合针刺疗法治疗HMG效果更佳[27]。

(7)针刀 针刀疗法是一种融合中医传统针刺疗法和现代外科手术的非开放式微创手术,直达病灶且损伤较小,对乳房的结节肿块有显著疗效。类玮玮[28]取乳腺肿块中央或压痛点最明显的地方施行针刀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HMG,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郭玉峰[29]取督脉及胸椎棘突旁开1.5 寸处的压痛点为进针点治疗HMG,也取得一定疗效。由于针刀疗法治疗HMG 的临床报道尚不多见,特别是直接在患处施行针刀可能具有一定的争议,需要深入研究。

(8)其他针具 近年来,也有采用圆利针、浮针、锋钩针等针刺方法治疗HMG 的报道,均显示有一定的疗效。孙治东等[30]采用圆利针灵台透刺至阳、天宗、乳根等穴位治疗HMG,总有效率达100%。张丽华等[31]取肱桡肌肌腹处及脐与腋前线的交点作为进针点,将一次性浮针快速刺入皮下层进行扫散,治疗HMG 乳房疼痛疗效显著。王雨微等[32]采用锋钩针治疗HMG,通过触摸寻找天宗穴附近的反应点进行钩割,总有效率为96.2%。

1.3 灸法 艾灸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及红外光谱作用于人体穴位,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散瘀止痛之功,与针刺相辅相成。相关报道显示,热敏灸可以调节E2和PRL 水平,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疗法,复发率更低[33-34]。陈淑琪等[35]对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等9种中医体质HMG 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温和灸适合治疗虚性体质,不适宜湿热体质,且单纯艾灸疗法纠正体质具有局限性,对于纠正寒性体质更有优势。

2 推拿疗法

2.1 循经穴位按摩 推拿治疗HMG 的手法各异,但主要以局部操作为主,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经络腧穴以达祛除病邪、治疗疾病的目的。李丹丹等[36]采用经络推拿结合穴位点按治疗HMG,仰卧位按揉胸大肌、乳房部及腹部,俯卧位先按揉背部膀胱经和督脉,后由脊柱中心沿肋骨方向两侧分推,再横擦腰眼及肾俞至发热,患者的临床证候和乳房疼痛均有改善。任秀华[37]采用揉背捏脊养血法、揉捏背部利气法、摩揉胸腹补气法、推揉胸腹疏肝法、摩揉乳周消瘀法、蹬腋牵指行气法及按摩腧穴通络法治疗HMG 效果甚佳。杨琼玉等[38]采用乳根穴按摩治疗HMG,可取得良效。相关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与骨骼肌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按摩疗法和针对邻近骨骼的伸展运动可明显改善HMG患者各项症状[39]。

2.2 足部按摩 中医全息理论认为,脚部存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足部按摩疗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相关报道显示,按摩足底脑垂体、肾上腺、膀胱、胸、卵巢、子宫等反射区,同时配合踩脚、泡足,可改善HMG 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并改善各项症状[40-41]。

3 针推结合

近年来,针灸联合推拿治疗HMG 的临床报道显著增多,多选取膻中、屋翳、乳根、期门、太冲等核心穴位进行针刺及点按[42-45],其治疗方法各异,主要针对循经所过处和局部肿块处。闫丽君等[46]采用推拿配合温针灸鱼际穴治疗肝郁气滞型HMG,在活血通络的同时,兼具疏肝解郁、理气散结之功,结果显示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疗法。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HMG,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西医认为,引发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复发率高,且容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忧怒伤肝,郁积而成也。”中医认为,HMG 多由肝郁气滞、郁怒伤肝,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结,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所致,应以疏肝理气、消肿散结、调理冲任为主要治疗方法。本文对各种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治疗HMG 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两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治疗HMG 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结果认为无创、少痛的推拿、灸法可优先发展;痛苦少、作用时间长的耳针、埋线疗法次之;普通针刺及电针易于推广,也应该大力发展、探索。

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HMG 的辨证分型标准、治疗操作方法不统一,降低了研究间的可比性;本文回顾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的临床观察,尚缺乏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观察,难以作为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针灸、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尚待研究。因此,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应重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统一辨证,明确疗效标准和操作规范;对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比对和结合,筛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要重视HMG 的发病机制研究,随着发病机制的明确,上述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也将继续深入研究、明确。

猜你喜欢
火针肿块乳房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准妈妈 请小心呵护乳房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长着乳房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