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传播思考

2022-12-12 18:47
中文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出版业走出去图书

刘 坤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文化的认同有着迫切需求[1]。全球化发展让世界各类文化都得到了新的展现机会,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图书更应发挥自身价值,积极走出去,适应新的时代,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时代相结合,积极传播具有民族特征及高审美的文化思想。当代读者对文化图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庞杂的信息流中脱颖而出,是传统文化图书出版需要深思的问题,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创新,才能为传统文化图书出版注入新的活力,在保有文化精髓和民族特性的同时为民众提供新的欣赏视角,极大地丰富展现内容,充分发挥智慧、审美与活力,将传统文化图书出版推入新的浪潮中去,完成文化传播的使命。

一、出版传统文化图书的意义

首先,出版传统文化图书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出版传统文化图书就是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更多的人从传统文化图书汲取智慧和知识,才能够真正建立文化上的自信,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出版传统文化图书是当前社会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需求。我们能够看到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以及国家宝藏等节目,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我国瑰丽绚烂的传统文化内容。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的倡导人们学习传统文化,通过阅读传统文化读物来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水平,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发展需求。

最后,出版传统文化图书为出版社创造了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图书出版机构,出版社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保证出版图书的优质。例如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出版了系列有关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图书,不但得到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已经进行了改制,需要自负盈亏,那么为了生存发展就必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出版传统文化图书则能够为出版社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例如《明朝那些事儿》等图书有着几百万册的销售量,为出版社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

二、浅析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性

1.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重大意义

我国图书出版业目前正在面临一定的发展制约,在新媒体、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浪潮中,纸质书阅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图书的实际销量都很不理想,图书出版业中很多小型企业不得不面临关门停业,其他出版社也都出现了裁员现象。而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去”这一发展战略为我国的图书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与元素,其丰富性、观赏性、艺术性都有待开发,文化价值和潜力都不可估量,需要以当代眼光和审美对其进行融合与创新,为图书出版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方向,唤起人们对于文化和图书的渴求。优秀的传统文化图书不仅能在国内遍地开花,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向外传播意义,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相结合,为图书出版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对传播我国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史料丰富,其中的精髓更是数不胜数,传统文化思想至今仍影响深远且具有无限的研究价值,其传播价值更是不可估量,随着我国日益发展强大,文化传播更需要紧随其上,文化传播是对外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民族复兴的核心动力,其意义非常之重大。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的“走出去”策略提供了新的启示,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图书,其中的优秀图书在国内外都引发了较高的关注,引发了人们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动力,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同时也具有极大的传播性和影响力,为真正的民族复兴提供文化动力。

3.对经济和外交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济与文化具有很强的相互促进作用,文化传播中必然会带动经济发展。近些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逐步参与和创办了多项对外活动,例如国际书展、国际图书博览会等,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去,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展开,为更多国人和世界人民了解与学习中华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新的国际化网络营销平台让传统文化图书加入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传统文化图书新的发展策略也对国际间交流带来积极促进作用,在加强经济建设和外交事业发展中都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三、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去”的现实思考

面临新时代背景,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发展生机,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赞赏与支持,近些年国家不断出台了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见,提示了发展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重大意义,激发了自我文化意识及认同自信心,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也是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的重要抓手[2]。其次,传统文化图书出版逐渐受到了各大出版平台的关注与重视,敏锐地观察到了时代发展讯息,陆续出版了浓缩中华文化并体现时代特点的优秀图书,不仅要关注大方向与大趋势,也要从细节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与创新力,才能促使整个行业蓬勃发展。

1.关于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广博而精深,但在面临新时代背景中,需要掌握其精髓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需要,避免照搬和简单重复,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髓与价值观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与当代精神相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古为今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很多经典文献的解读需要更为精髓的概括,还要与人们当下的关注点以及需求点相联系,才能引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实现传承与传播。此外,审美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文化中有极高的审美元素,但需要与当代表达相结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审美,为传统文化图书出版提供强大助力。

2.关于政策落实

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指导意见展开积极工作。例如,对传统文化中的各类古籍做出版规划,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加入长期发展规划中去,对优秀古籍的当代传播和表达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是提升自身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措施。

3.关于提取与提炼

由于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人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已大幅度提升,在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的当代传播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去提取与提炼,展现其精华,去伪存真,真正体现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精髓,与当代价值相连接。真正优秀的文化具有穿透时代的力量,而这一点需要在巨大的信息量中进行提取,采用当代认知进行提炼和提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焕发出自身的活力与光芒,需要出版业带着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去思考和整合,将鲜活有力的传统文化图书展现于人们面前,为此出版业应积极学习,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四、浅析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传播实现路径

1.带着创新思路实现传播目的

中华文明在丰富璀璨的同时对于初接触者来讲也具有一定难度,一些人对于论语、诗经的概念都比较模糊,且认为具有一定的阅读困难,尤其对于外国人来讲,更是难以领会。传统文化图书在出版策划时需要对此做充分考量,对于存在理解困难的读物应将通俗易懂作为传播条件,带着创新思路对书籍刊物进行重新策划,在保留文化精髓和原意的同时展现其亲和力与新颖性,结合多种元素与表达形式向读者传达文中的深意,例如将古诗词翻译成优美的英文等。对古代文献进行重新编纂和解构,带着新的创意思路完成重组和重现,充分体现图书的价值和可阅读性,最大限度推动图书的发行与传播,为大范围、远距离的传播提供先决条件和路径。例如,在对《论语》进行“走出去”传播时,要将其中的文化内涵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将其中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重新解构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表达对于他人的尊重或如何待人接物等,告知人们应该担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用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诠释和切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传播价值。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文明与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为恰当的表述与传播,让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进行深度交流与互联,提升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便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也是传统文化图书的发展契机。

2.用当代体系触及传播深度

中华文化的广度与深度都不言而喻,很多外国人甚至是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通常也主要来源于影视资料和旅游等,因此对于外在表现形式往往比较关注和熟知,例如服饰和饮食等,很难进行深度理解[3]。传统文化图书出版在“走出去”的发展中,可以将相关知识做体系化设计和整理,以当代体系的观察角度完成深入表达和传播,用易于理解和常见的视角切入,表达中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逐层分析和深入,最终与传统文化精髓及价值观相连接,不但可以增加人们对于常识的理解,深入了解事物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而且还能增强理解深度,避免过于浅显和表面的简单理解。例如,在解读节日时,对于我国春节的解读可以从饮食、地域及发展历程等角度进行诠释,让读者对中国的春节做深入了解,体会春节所包含的重要人文信息和家国情怀,展现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及表达形式,同时也可提及其他国家的类似节日,做简单类比,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可以寻求其中的相似点,家人团聚的美好画面可引发各国人们的共鸣,在共情中完成文化理解与传播,此外还可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丰富多样性。结构展现需要对其他文化做深入研究,虽然各个文化有所不同,但人们的结构化思维方式与逻辑思考方式具有很强的共性,以此为基础展开编辑和诠释,为“走出去”提供重要的表现方式,让文化在解构与重组中再次重生,实现传统文化图书的再次复兴,同时也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3.平台与技术的新融合

时代元素是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中不可忽略的存在,新媒体以各种形式正在冲击着出版业的原始版图,但同时也为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加以利用便可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时代下,阅读不再单独依靠视觉和文字,而是加入了更多角度和形式,且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需要出版业给予足够的重视。书籍阅读可以借助当代元素实现更为贴切、深入的理解,在坚守纸质阅读中不断增强阅读效果和学习成果,例如在书籍中加入立体模型、加入其他链接方式等,或通过语音识别和阅读视频等方式解决阅读中的理解难点,对书中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解读和诠释,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随时展开深入了解和拓展学习,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并且更有助于传播和发扬。在“走出去”时不仅要考虑当代技术传播手段,还要站在被传播者的视角中进行编辑和设计。例如,通过点读可以实现多语言切换,中文与其他语言间自由切换和对比,不仅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也能加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打破学习壁垒,为传播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条件[4]。同时,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也要积极拓展数字出版领域,随着数字化的深入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实现全球购物,而电子书籍也是其中之一,不但可以省去物流成本,也能促使人们更容易地产生购买行为,让数字出版成为新的发展契机,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4.编辑工作的相关建议

在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传播中,编辑工作不得不面对挑战和困难,首先,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质保量坚持品质出版,对出版的各类图书具有使命感和价值感,坚决抵制低俗平庸。其次,编辑工作需要一定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同时关注学术前沿阵地和社会新鲜事物,对新型技术和理念做基本了解,不断应用到图书编辑工作中去,做到知识与理念的同步更新。此外,编辑在审读时需要更加用心和专业,其中的优秀作品要加以指导和宣传,及时提出和标识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不断提升编辑质量和制作水准[5]。

结语

传统文化图书出版应积极加入新时代环境,“走出去”是新的文化传播思路与途径,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探索出新的路径和发展机遇,为自身发展寻求当代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并迎难而上才是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的突破机会。传统文化图书出版应坚持“走出去”的文化传播思路,寻求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播并生机勃勃,为祖国的发展增添助力,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猜你喜欢
出版业走出去图书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