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新时期学校体育创新与发展

2022-12-12 18:47王金稳通讯作者
中文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教青少年融合

张 苗 王金稳(通讯作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在新的历史时期,体教深度融合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并将学校体育教育放到了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对体育育人功能的高度重视。体教融合立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以往体教融合,主要是指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这次提出的体教融合,主要指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

一、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的历史脉络和时代蕴意

1.体教结合的历史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增强我国竞技水平、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于1952年提出“体教分离”政策,政策颁布后中国竞技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在男女混合跳高、乒乓球、射箭等体育项目中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射箭、男女混合跳高、举重等项目打破了世界纪录。这对于我国回归奥运大家庭、回归联合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历史意义深远持久。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在竞技体育新的发展机遇下“体教结合”政策问世。体教结合是在特殊历史条件路径所依赖的教育产品,正是政府为了破解突出的运动员高等教育困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将体育与教育部门相结合,并把两大资源加以融合,以培养优秀运动后备人才和创新型、全方位发展的社会型人才为目标,以文化教育和业余锻炼相结合来增强青少年身心发展。体教结合政策不但维护国家的教育权益还维护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劳动权益,可以充分调动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释放社会生产力,促进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逐渐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竞技体育长远目标的实现起到一定影响。

2.“体教融合”的时代意义

随着新时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次改革目标直接瞄准青少年文化知识与身体锻炼的协调发展上。该《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体教融合推进中小学生健康,践行健康第一理念。要以大力促进并加快促进面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开展身体健康持续发展教育为主要目标。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为百分之六点五,初中生不及格率为百分之十四点五,高中生不及格率为百分之十一点八,大学生不及格率为百分之三十。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也越大,而体教融合恰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完善这一问题。“健康第一、全面发展”这是针对当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所提出的基本政策要求。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能改善学生体质问题还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体教融合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二、新的顶层设计

1.建设体育强国

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家形象的展示,也是发展进步的缩影。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取得金牌榜第一的优异成绩;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00后的首金以及苏炳添震惊国人的9秒83、中国的金牌总数与第一只相差一枚……,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中华民族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之林。

2.开展线上线下实验

随着体教融合政策的出台,湖南省娄底市正在响应国家号召,2020年全面启动的“足球+英语”线上直播课程,并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趣的互动点评,和真实的英语教学而获得了社会普遍赞誉,该活动也已作为国内线上体育活动的典型而被国家体育总局所充分肯定,并将在全国进行教育推广,通过使用最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更系统、更全面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以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深化体教融合要改变传统对体育跑跑跳跳和单纯地做一些体育动作的观念,教师应该多从教学设计着手,打造生动有趣的体智能课程,让学生在锻炼四肢的同时锻炼到大脑的发育。德智均寄予身体,由此可见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竞技体育不仅是运动员的专利还是全民的专利,所以体育应该走向生活、融入生活,只有通过适当的体育竞赛,才能吸引大众的关注,从而使体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体育的教育功能不光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它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去检验,在实践中感悟体育的重要性,让体育的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

三、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创新

1.转变学校体育教学理念

体教融合发展的实践牵涉面广,但各项社会关系很复杂,也缺乏现成的实际经验可参考,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摸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体教融合之道[1]。体教融合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发挥学校文化运动教学在提高中小学生竞技体育水平过程中的基本性功能,以融合科学发展观促进未成年人文化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和谐发展,在这一基础上磨炼学生意志力、完善其性格[2]。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改变了学校传统的素质教育观念,这将会是一种超越式的素质教育。加快体教融合进度,需要进一步实现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以课程、竞赛、中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为重点[3]。从以全面发展锻炼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的中国传统健康教育教学观念,向以强调人体、心灵、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三维”健康观的中国现代健康教育教学观念进行过渡,使传统体育课中逐渐出现集趣味、知识、启发、思维四位一体的新体育课程。

2.创新学校体育参与主体

体教融合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本着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校体评教机制,达到了学校体育系统全面育人的价值和作用,以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成长[4]。落实体教融合,让体育更快回归家庭教育中,是家庭、学校、社区、地方政府和个人的共同负责的教育观点[5]。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不应只局限于学校的体育课,还应发展学生的家庭体育课,通过开展校内亲子活动、校外体育打卡作业等一系列体育类的创新活动来培养学生及其家长的运动积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运动观念和运动程度对孩子今后的体育锻炼及意识和行为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学校通过对家庭的体育锻炼着手,不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能带动家庭成员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3.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颠覆性改革,构建信息化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学校体育发展及信息传递提供网络平台[6]。体育教育不仅培养着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还承担着体育精神的培养,而关于体育精神的培养往往是学校体育中滞留的问题。关于体能测试、体育作业、学校体育成绩和体制的报告分析等都在告知我们体育进入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育信息化技术能利用视频形式使学习者实现自我剖析、自主进步,使身体动作要点、技术得到不断进步;体育信息化系统能集成在大数据分析下的体育教学资源中,为老师们提供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以适应学员们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要;体育信息化还能通过各种体育软件让学校、家庭形成一种零距离、相互关联的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线上线下监督学习,零距离跟踪教学,改善学生体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体育课面对的是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容易出现运动水平和技术水平下降和运动损伤等问题,而体育信息化的出现和普及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并能够更全面地提高体育教育功能的发展、能够凸显出最真实的因材施教和实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

针对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健全等现实问题,需要教育系统各行政部门积极地结合学校运动发展,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学校运动课程合理化、学校体育竞赛连续性和运动成绩考核科学性为主要目标,逐步形成社会多元主体与校园运动健康发展的有效衔接制度,并建立健全社会力量投入到中小学生的运动健康成长中的长效机制,以彻底改变目前校园运动中存在的诸类问题学生以及各级体育运动教育工作人员需对体教融合政策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论分析,在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地研究完善并把我国体教融合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举措[7].。学校作为前线战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跟进和关注国家政策并及时进行调整。

1.城市带动农村

由于农村学校接收的信息和硬件设施等条件都滞后于城市学校,所以相关地区教育局需要组织相对的互助活动,分派体育教师进行学习。第一,农村学校老师每周向指定城市学校进行学习。第二,农村学校可抽派一个班级的学生前往指定学校深造一年。第三,指定学校特派两名体育教师前往农村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该校老师也可以进行听课学习。第四,学校应该多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改变家长心目中体育生调皮捣蛋学习差的形象。

2.“双减”政策护航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减轻青少年学习压力、倡导中小学生适度进行运动,并借此来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该校教育的发展关键,“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得到更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学校在政策的带领下,开展课后服务课,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因时间问题而没有精力参加体育活动的症结,给青少年留出更多的空间去学习兴趣爱好,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3.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发展

《意见》出台影响意义巨大,也将使中国体育研究和教学体系进行一次巨大的重大改革。体教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体育活动回归于学校教育,而是进一步地加强了工作宗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平台之间的交叉融通,要彻底改变以往传统的中学教育重德育、轻运动的现实状况,并将运动于教学之中的教育功能充分地激发了起来。深化体教融合,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放羊式”运动教学方法,针对运动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出以下的一些规定。第一,该校必须为参与运动教学的工作者形成健全、多元的评价与鼓励系统,并激励与指导它们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路线。第二,学校需要特别注意体育教师进修与学习上的问题,在定期举办比武大赛同时还必须组织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引进新的技能与本领,要保证新鲜血液的持续输入而不能啃老本。第三,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引发和调动学习者的兴趣。第四,学校可以学习北京“育课走读”,引进不同专项的体育老师,开展多项目的体育课,统一安排体育课时间,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结语

通过改革与创新高校体育教育与运动人才培养体系机制,来推进体教融合的发展。要想体教融合落实到位不仅需要学校走在社会前沿,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还需要社会、国家和家庭的共同协作,落实这一政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总结。学校体育不仅能帮助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还能为构建体育强国打下坚实的地基,学校体育的创新发展能弥补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缺陷并发扬其闪光点,让体教融合落实到位、举国获益。

猜你喜欢
体教青少年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青少年发明家
融合菜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