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区刺绣图案特征及传播保护路径研究

2022-12-13 14:18周广超严海艳许晴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刺绣技艺图案

周广超,严海艳,许晴

(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1 徽州地区刺绣概述

徽州,古称歙州,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地区刺绣(以下简称“徽绣”)作为徽州地区土生土长的民间传统工艺,是徽州地区群众将地方文化融入个人审美的体现。徽绣利用独特的绣制手法,创作颜色艳丽的精美图案,在历史上颇负盛名。探讨徽绣的图案特征,以及如何进行传播保护,对进一步认识、传承徽绣具有重要的作用。徽绣品种很多,有帽、披肩、床单、服饰、鞋子等,心灵手巧的女性群体以针代,以线代墨,将植物、动物、文字绣于绸缎之上,刺绣工艺精美,颜色对比强烈,手法精湛细腻,将生活中的“客观”图案转化成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的绣制品。

1.1 徽州地区刺绣图案分类

1.1.1 植物图案

植物图案是徽绣中经常使用的图案类别,包括牡丹、莲花、四君子、石榴等植物图案。这些图案并不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复合的形态出现在绸缎之上。例如莲生贵子,花开富贵等图案形式,这些体现了徽州地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徽绣中的莲花图案,以形塑形。从云肩服饰中可以看出,云肩绣制精美的莲花图案,以适应云肩的“莲花”造型。同时配上四君子植物图案。体现徽州群众的高尚情操,尤其深受文人的喜爱。

1.1.2 动物图案

徽州地区流传众多的民谣,中蕴含着大量的动物。历史文献记载古徽州历来对动物极其崇拜,在此背景下,动物(虎、狮、龙、狗、牛等)成为了徽绣热衷表现的对象,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动物图案。徽绣动物图案中出现最多的是虎图案,基于老虎的辟邪、平安的寓意,深受徽州群众喜爱。徽绣虎图案的表现形式为平面和立体两种,前者形式出现在衣物之上,例如,外褂,马甲等服饰。后者形式出现在小孩的帽子之上,例如婴儿冬季戴的虎头帽,婴儿不同年龄阶段,绣制的虎形图案有所区别。寄托了徽州地区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祈祷平安的吉祥寓意。徽绣动物图案具有稚拙有趣的审美意向,造型手法夸张,尽量去繁留简,体现出了徽州地区的民风古朴。

1.1.3 文字图案

徽绣用了大量的文字进行装饰,形成了独树一格的文字图案,包括福禄寿、喜、长命百岁、诗词等众多的文字进行装饰。文字图案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配上简单的植物图案组合而成。例如徽绣《寿》作品,以寿字为主体,采用书法的形式进行绣制,在四周侧旁又绣上牡丹的花枝,以增加画面的美感和寓意。徽绣文字图案字体修长,具有古朴典雅的审美,寄托了徽州地区群众的审美情趣。

1.2 徽州地区刺绣图案特征

徽绣装饰图案具有三大特征:徽绣图案具有二方连续的装饰特征。这一特征在植物图案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莲花、牡丹图案等,并不是单花出现在绣面之上,而是以连续的形态组合出现。表现出一种连绵不断,反反复复的装饰效果。这也和徽州地区群众热衷于莲花、牡丹本身就具有的美好寓意相吻合,以二方连续的方式折射徽州地区群众的内心情感。徽绣图案去繁留简特征,是徽州地区群众审美的独特性,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他们绣制图案时,注意将图案尽量简单化,只是形简意不简。这也是徽绣图案中独特的装饰特征。体现了徽州地区群众对待人生的态度跃然于绣面之上。徽绣图案具有生动有趣的特征,无论是植物图案,还是动物图案、文字图案,都体现出生动有趣的特征。将动植物绣制的精美生动,可爱有趣,尤其是文字图案,借助历代书法家的篆书、草书、行书等不同书体的作品,创作文字图案。体现了徽州地区群众的刺绣手法精湛,绣制的图案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徽绣是徽州地区劳动人民融合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传统文化信息。装饰图案主要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文字图案三大类,具有二方连续、去繁留简、生动有趣的装饰图案特征,反映出本土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现如今在多元文化的生存环境中,徽绣的传播保护是值得民众深思的一个问题。

2 徽州地区刺绣传播保护面临的问题

徽州地区刺绣的传播保护涉及到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继承性,经实地考察、收集文献资料,从整体上总结徽州地区刺绣面临的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徽州地区刺绣的进一步传播保护。

2.1 后备力量不足导致技艺资源流失

随着多元文化的渗透,现代人对徽州地区刺绣的关注逐渐减少,导致传统技艺后继无人、资源流失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徽绣本身蕴涵的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审美情趣丧失,还有可能会使本土文化被“分解”。第一,传承方式单一。徽绣的传播保护,始终遵循着传统的口传心授式的“传播”方式[1],即刺绣艺人作为徽绣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者,主要以老师傅“言传身教”授于技艺。体现了徽绣传承方式的单一性。第二,经济利益驱使。在传承方面,部分艺人更多的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将民间传统技艺,看作是获取利益的砝码。第三,年龄悬殊较大。目前徽绣从艺者存在着老龄化的现象,由于年轻一代民众具有追求高物质生活和职业需求的特征,对徽绣的认识较为淡薄,导致创作队伍中,缺乏新生力量。第四,商业批量复制。徽绣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下逐渐被边缘化,商业的批量生产,丧失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内涵[2],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传统技艺资源流失的步伐。

2.2 创新意识淡薄导致形式单一

徽绣作品形式单一,是目前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徽绣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再者,缺少创新意识,使得徽绣艺术固步自封,无法与民众新的审美观念吻合。同时,基于上述情况,以销量好、收益高为目的的徽绣作品,在生产过程中偏离了传统文化内涵。导致以次充好、批量复制等现象充斥着整个市场。例如,生产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批量复制,生产廉价的徽绣“商品”,使得徽绣艺术的生存环境被利益所颠覆。

2.3 宣传不到位导致知名度受限

随着新文化的冲击,徽绣的知名度变低,大部分只能被当地人知晓。甚至以一个民间传统工艺的身份再次被人熟知更加困难,导致徽绣经历了从“台前”到“台后”的转变。目前,徽绣宣传不到位,使知名度受限,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丧失,危及地方文化的完整性。因此,宣传力度不到位,导致徽绣无法再次“走出去”,是目前阻碍徽绣传统技艺传播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改变现状,让更多的民众关注熟知徽绣,以此进一步传播保护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徽绣传统技艺。

2.4 缺乏品牌意识导致产业链过短

徽绣生产以小型工厂、个体作坊(工作室)、业余爱好者为主要来源,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供应作品的销售模式。通过实地考察对徽绣产业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无大品牌、行业分散、企业偏小、生产体制杂乱,市场模式不完善、有企业无产业、产业不聚集”的发展状态,导致徽绣产业过短,直接影响其后续的传承发展。因此,解决缺乏品牌意识而导致产业链过短的问题,是目前徽绣传统技艺传播保护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思考,徽绣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上四个。在当前环境下,如何解决现存状况,才能够更好地传播保护徽绣传统技艺,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方向。

3 徽州地区刺绣传播保护路径

徽州地区刺绣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在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重点去传播保护徽绣,就成为了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提出以地方高校为主的教育模式;创新徽绣作品内容和形式;塑造品牌和旅游相结合;文化馆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四个方面的传播保护路径。

3.1 建议进一步倡导以地方高校为主的全方位教育传承模式

要做好以高校为主的教育传承模式工作,构建完整的教育传承体系,借助高校资源,对徽绣传统技艺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研究、保护。一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将徽绣传统技艺列为高校的必修专业课程,使每一位学生接受完整的艺术教育,增强传统文化认知感和归属感。构建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水平理论与实践人才,壮大徽绣传统技艺创作队伍。因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既可以实现高校课程与徽绣大协作,也能进一步传播保护徽绣传统技艺。另一方面,设立研究机构。一是在当地高校中设立研究机构。高校是专家学者的聚集地,应借助这一优势,组织设立徽绣教育研究中心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二是发现、组织民间艺人,激活他们的创作力[3],聘请他们加入研究中心或者研究所,共同研究徽绣创作技巧。

3.2 建议进一步注重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新体系

在传播保护徽绣传统技艺时,应坚持真实性原则,遵循内在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加以改造和创新[4]。一方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在徽绣艺术创作内容方面,应该将现实生活中的景、人、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传统—现代”两者在创作中的共同点,创作出具有新传统的徽绣艺术作品。另一方面,电脑软件技术的碰撞。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脑软件技术对徽绣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借助电脑技术媒介,对徽绣艺术创作实施保护性创新。例如,借助电脑设计软件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CorelDRAW 等设计徽绣图案画稿,创作赋予时代性的新作品。因此,在徽绣艺术创作中,注重新的创新体系,既要使作品富有民族性、地方性、文化性特色,又必须要注重创新性、现代性,以更好的符合现代民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3 建议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与发展旅游业传承机制

加强品牌建设与发展旅游业,促进徽绣与旅游的融合本真性[5]。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徽绣传统技艺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应实施品牌文化战略,完善发展机制,打造传统文化产业集群,提高竞争优势,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应发挥徽绣传统技艺中包含的人文风俗、创作特色等优势,并以此树立品牌文化,制定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战略,发展“副业”,完善传承发展机制。例如,将徽绣形象元素、艺术风格运用到产品、包装以及装饰品等视觉设计领域中,进一步创建徽绣品牌文化,解决伪劣作品、假冒作品、企业套牌等问题,保障地方艺人、民众、消费者的应有权利。

另一方面,促进徽绣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接纳的游客量将在世界上位居第一。借助这种发展趋势,可以将徽绣与旅游业结合,对徽绣传统技艺的传播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发展徽绣旅游资源的相关问题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解构、提取徽绣元素,设计旅游延伸品(纪念品)。例如,设计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小尺寸纪念性艺术作品;首饰装饰品;挂饰物件等,方便游客携带。二是开发徽绣文化旅游区。重点投资建设博物馆、民俗馆、美术馆等旅游景点,进一步增强徽绣传统技艺的传播保护意识,提高民众的审美情趣感和文化认知感。

3.4 建议进一步发挥文化馆与政府政策保护作用

文化馆除了向民众普及徽绣的知识,其发挥的作用主要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藏保护艺人作品,避免流失或遭到破坏;二是发现、挖掘、汇集潜在的艺人,为艺人及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三是举办展览、开展讲座、公众授课,宣传徽绣作品,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是对徽绣传播保护最有力的保障,有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相关保护政策,为徽绣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如设立艺人奖励制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确保研究经费到位,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完善知识产权条例,确保他们的权益性;开展公益传习活动,吸纳后备人才加入等。因此,文化馆的建设和政府有关部门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徽绣传统技艺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4 结语

徽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而又现代的民族文化。在当下境遇徽绣传统技艺面临多方发展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徽绣“传统+现代”的融合,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借助其它优势和条件传播保护徽绣传统技艺,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和人文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提出并实施合理的传播保护路径,为徽绣营造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刺绣技艺图案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