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2-12-13 17:52范海婷杨一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儿肺炎患儿

范海婷 杨一民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

麻杏石甘汤临证加减后常应用于小儿感冒,肺炎喘嗽,小儿哮喘等肺系疾病的治疗[1]。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小儿肺系疾病较为常见,其就诊量和住院人数均占60%以上[2],因此,此方在儿科应用十分常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论述了近十年来麻杏石甘汤在小儿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1 麻杏石甘汤方证研究

1.1 文献考证 麻杏石甘汤全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上条文均提及在证候方面,汗出、喘、无大热为麻杏石甘汤的三大临床症状。此无大热是指病患表热不显,而里热壅塞,李晨辉等[3]通过对病案的检索与整理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在病因病机方面,因医者对外感风寒表证的误治,导致风寒之邪失于及时疏散而渐次入里化热,邪热郁肺,肺主宣肃功能失常,肺气上逆而出现汗出而喘、发热。徐艳玲等[4]也认为,原文提及的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均为误汗、误下之后寒邪入里化热,阻碍肺脏宣降致喘、致热。方有执言:“……汗与下虽殊,其为反误……唯其喘一,所以归同一治也。”直接指出误治的方法虽不同,但导致的结局均为喘,故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以上条文明确了麻杏石甘汤的临床主症及病因病机,后世医家大都在此基础上加以辨证施治,现代临床应用也不离其宗。

1.2 麻杏石甘汤的方解 麻杏石甘汤为仲景经方,方中炙麻黄为君药,味辛归肺,性温散寒。麻黄形态中空有节,因此具有解表散寒平喘之效;臣药石膏,属肺、胃两经,味辛且寒,石膏入肺胃经,属金土之精,风热者,风热为阳邪,金土可克风,故可用于中风之寒热者[5]。佐药杏仁,苦温,微毒,杏仁具有质润下气之效,使气升散无过,令气机恢复。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具有宣肺发表、清肺平喘之效。邓维海[6]指出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与石膏相配,辛温辛寒共用,相反相成,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伤正,二者相伍,能清肺热定喘逆。杏仁收敛下气,甘草性平和脾胃。如尤氏所言,肺脏疾患,麻黄与杏仁相须则肺气才可发散;石膏去除寒郁之热;甘草既能补肺,又可抑制石膏含量之性。结合麻杏石甘汤病因病机、症候及组方配伍,历代医家对于麻杏石甘汤的组方配伍均有一致的观点,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医治肺系疾病更不在少数。

2 药理研究

2.1 抗炎作用 景璇等[7]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联合穴位贴敷可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清TNF-α、PCT、IL-8炎症因子水平;边红恩等[8]探讨麻杏石甘汤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所发挥的药理作用时发现,患者血清中IL-2含量显著上升,IL-4,IL-10,IL-6,TNF-α与IFN-γ水平明显降低;胡洁等[9]实验发现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可以有效地提高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TLR1、TLR2、TLR4表达。综上可知,麻杏石甘汤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广泛应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

2.2 抗病毒作用 李玲等[10]实验发现,麻杏石甘汤可抑制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细胞自噬,最终调控A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效能;邹莉等[11]认为麻杏石甘汤经调节MCP-1蛋白表达水平而实现抗流感病毒作用;张波等[12]探讨麻杏石甘汤抗流感病毒及作用中发现,其可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增殖;通过以上研究可知,麻杏石甘汤具有抑制相关蛋白及酶学的表达,有抗病毒作用。葛资宇等[13]还发现麻杏石甘汤不同的煎煮方式所产生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效果不同;李玲等[14]认为麻杏石甘汤的不同配比对其抗流感病毒效应也有影响。这可能与其药物有效成分量的不同有关,这提示在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肺系疾病时,需注意组方配伍的科学性以及煎煮方法的有效性,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2.3 镇咳平喘作用 经鑫爱等[15]认为麻杏石甘汤的平喘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血浆水平以及合成释放肺组织NO、ET-1有关;周斌等[16]认为麻杏石甘汤可与β2受体相结合,受体活性增强,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减轻了上皮组织水肿,进而发挥其平喘镇咳的作用。黄丽萍等[17]对麻杏石甘汤主要有效成进行分析得出,其有效化学成分如麻黄碱等在特定的浓度范畴里均能使气道张力的明显下调,并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综上研究均证实麻杏石甘汤可舒张支气管,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起到镇咳平喘的药理作用。

2.4 其他作用 周晓娜[18]实验发现麻杏石甘汤可防治Ⅲ期NSCLC患者放化疗后的放射性肺损伤;屈飞等[19]实验发现麻杏石甘汤对发热大鼠具有较优的退热作用,并对其剂量有依赖性。黄丰等[20]研究证实麻杏石甘汤可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当然麻杏石甘汤的治病机制不局限于本文所提及,还包括抗菌、介导免疫应答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麻杏石甘汤的药理机制将逐渐趋于完善。

3 临床应用

麻杏石甘汤为仲景名方,当辨证为热入肺脏,肺失宣肃之时,即可遣方使用[21]。笔者通过收集查阅麻杏石甘汤的临床疗效观察的有关数据,总结出麻杏石甘汤适用的最常见的3个证型:风热闭肺型、痰热壅肺型、邪热壅肺型,由此可知麻杏石甘汤主治症中必有热象。以下对小儿肺系疾病应用麻杏石甘汤的治疗皆以上3个证型为基础展开论述。

3.1 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是儿科临床诊疗中常见疾病,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在调节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从多靶标、多途径对病毒的侵袭过程进行截断,以调控宿主免疫进行抗感染[22]。李娜[23]治疗120例疑似甲流儿童时,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热毒宁,结果其总有效率达95.83%,疗效显著。现医家研究麻杏石甘汤治疗成人流感较多,如郑慧敏等[24]研究麻杏石甘汤治疗流行性感冒,在西医处理的基础上予此方治疗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周文韬[25]治疗感冒后发热不退患者时,投以麻杏石甘汤,结果显示病人体温可基本降至正常。以上学者研究的临床病例,均说明麻杏石甘汤对于感冒中出现的热证疗效明确,临床中可在诊对病、辨对证的基石上,加以借鉴应用。

3.2 小儿咳嗽 支气管炎是儿童常患的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大多是由于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导致的[26]。此病在中医学中隶属于“咳嗽”范畴。当患儿辨证属风热咳嗽或痰热咳嗽时,即可应用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刘相朝等[27]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时,予麻杏石甘汤及穴位贴敷,咳嗽及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顾克勇[28]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西医治疗支气管炎患儿,总有效率高达96.67%。杨平等[29]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更优。上述研究虽未明确说明患儿临床辨证的证型,但根据其使用麻杏石甘汤进行医治,由方测证,可得出入组患儿均有热象存在,且咳嗽症状较重。均证实了麻杏石甘汤在治疗小儿咳嗽时有十分明确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3.3 肺炎喘嗽 麻杏石甘汤在肺炎喘嗽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中医认为肺炎喘嗽因邪气经皮肤腠理及口鼻进入,肺卫受侵,令肺脏宣降失司,壅肺化热,炼津液为痰,搏于气道,故发病。此方具有宣肺平喘之能。匡锡菲等[30]治疗痰热闭肺型支气管肺炎患儿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麻杏石甘汤加减合穴位贴敷处理。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王文学等[31]发现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时,在能更有效降低患儿在院时长、发热时间、体征减轻时间。此次的新冠肺炎中,麻杏石甘汤也充当着重要的辅助治疗角色,这可能是由于麻杏石甘汤中可筛选出的活性化合物主要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2)引发的炎症反应中有一定的干预效应[32-33]。

3.4 小儿哮喘 2013年国内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34]表明,我国城市儿童哮喘平均得病率为3.02%。中医对哮喘病机的认识为夙痰伏于肺,痰上行壅肺,气机受痰郁而不畅,互相影响,致使气道不畅。小儿禀赋纯阳,生机蓬勃,故小儿热哮多属痰热闭肺。吴志强[35]治疗热性哮喘患儿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麻杏石甘汤治疗,疗效颇佳。韩晓慧[36]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热哮患儿,总有效率满意。叶龙[37]通过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热性哮喘轻度发作的临床效果,得出中西医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显效率更高。以上相关的临床研究,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疗,其相较于单一的中医或西医的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更优,提示在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采用多元化的治疗,能更快地取得较好的疗效。

4 结语

麻杏石甘汤四药配伍严谨,囊括清法、降法、宣法。小儿肺脏清虚娇嫩,肺气稚嫩、热易壅肺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临床上笔者在儿科的跟师学习中,发现麻杏石甘汤广泛应用于小儿肺系疾病,肺热是其辨证关键之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师古而不泥古,若辨证为邪热壅肺,使之气机宣降失常,皆可以本方加减治疗,灵活应用。

现代学者对于麻杏石甘汤的研究仍在继续,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检索近十年文献,发现有关麻杏石甘汤整方的药理研究较少,研究单味中药较多,无法阐明整方的配伍机理,建议今后可扩大组方药理研究;②各临床研究病例总数较少,数据较少,说服力低;③研究多来自于临床观察,患者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性数据检测支撑,对此所得出的疗效机理不具备科学评价,建议今后可以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设计相关实验。

猜你喜欢
小儿肺炎患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