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经济开发区城市功能再提升路径研究
——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2022-12-13 06:21丁琳DINGLin
价值工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吴江开发区片区

丁琳 DING Lin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 210036)

1 研究背景

1.1 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兴起倒逼开发区转型升级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主要源自于抓住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国际产业第四次转移浪潮兴起,开发区产业升级就不能仅依靠过去传统的低成本优势,而应考虑更高级别的城市综合竞争优势。如何顺应战略性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是开发区未来发展应该重点给予考虑的问题,城市功能的提升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因素。

1.2 国家和江苏省提出要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由过去“高速发展”到未来“平稳增长”的经济拐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重点实现“六个高质量”的发展任务,对于开发区而言,今后的发展模式也将由过去的“外延式”扩张发展转向“内涵式”提升发展,城市功能的提升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一环。

2 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开发区的研究众多,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产业创新模式、发展脉络与阶段[1]以及园区与城市的空间结构互动[2]等等。其中,开发区产城融合是近年来学术界的重点之一,如罗小龙等学者研究了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型路径,提出开发区“第三次创业”[3]的概念。邹伟勇等学者以国家级开发区为研究案例,从不同层面研究城市与园区、生产与生活以及人与环境的融合[4]。孙建新等学者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产城关系演变中的土地价值的损失,构建了产城融合的地租模型[5]。

3 苏南开发区发展阶段和共同需求判断

3.1 苏南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阶段研判

苏南的开发区从最初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到产业新城经历了四个阶段。

3.1.1 原始资本积累阶段

政府兴办开发区的初始阶段,由于主管部门缺乏资金和建设管理经验,大部分园区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空间利用碎片化等问题,依靠土地出让或者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

3.1.2 产业规模化投产阶段

开发区经过原始积累后,产业逐步产生协同、产生经济流和现金流,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但在这个阶段,开发区仍以工业项目招商和建设为主,与城市的融合度较为有限。

3.1.3 产业完善和创新阶段

虽然开发区仍然比较关注制造业的发展,但随着园区功能不断完善,服务业得以导入,工作人员逐步产生在园区内享受商娱消费服务的需求,但是其居住和生活主要依赖城市中心区的配套来解决。

3.1.4 产城融合、建设新城区阶段

随着开发区经济规模的壮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开发区逐渐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部分开发区成为集居住、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人口逐渐集聚,产业城市空间融合,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同步得到满足。目前苏南大部分开发区已经进入到产城融合、建设新城区的阶段,其城市功能提升进程也到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3.2 新时期苏南经济开发区城市功能发展的共同需求

苏南开发区原有的发展模式得益于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随着产业优化升级,低端产业逐步转移和淘汰,开发区的低端打工人员进一步减少,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研发人员以及具有中高等职业技能的蓝领将是开发区人力资源吸纳的主要方向。由于高技能人才对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生活均具有较高的需求,开发区城市功能供给需要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一方面要解决好就业空间和工作平台的支持,解决好与就业相关的工作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提高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

4 实证研究: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功能提升路径

4.1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概况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吴江开发区”)属于国家级开发区,位于苏州南部,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吴江开发区历史悠久,京杭古运河、吴淞江、东太湖三水交互,同里古镇位于开发区东侧。

4.2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功能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经济转型压力大,产业层次不够高

吴江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和层次亟待优化。吴江开发区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占比略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相对偏低,能够引领全局性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以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大项目偏少。创新驱动能力不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创载体建设标准不够高,科创功能培育的环境建设不足,与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等先进园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4.2.2 城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高等级人才吸引力不强

吴江开发区现阶段人才引进规模和质量与园区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主要体现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科研领军人物及团队数量不多,高水平技术工人缺口较大。这部分高端人才迫切需要相应的配套产业和城市功能,因此,产城融合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端服务业等新型城市业态有待进一步发展,城市功能品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4.2.3 资源要素制约明显,生态环境治理压力较大

吴江开发区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开发区原有发展赖以支撑的生产要素和发展基础正逐步弱化,土地空间资源紧缺、能源供给压力增大、生态环保约束加大。东南部分布有同里古镇、长白荡重要湿地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比较有限,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比较艰巨。

4.3 开发区城市功能提升的目标和策略

4.3.1 区域角度的城市功能审视

长三角与环沪层面,吴江紧紧抓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机遇,打造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和高端要素溢出的最佳承接地,为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优环境。吴江开发区作为吴江产业发展的龙头,应抓住新一轮区域发展机遇,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苏州大市层面,吴江与苏州既是整体又相对独立,轨道交通四号线的开通加快了与苏州的同城化进程。吴江开发区作为吴江重要的城市核心功能区,承担产业中心、科创中心和相应的产业服务、生活服务功能。

吴江大城层面,吴江大城空间结构为“一城两区”,其中“一城”为中心城区,“两区”为东西两侧的东太湖旅游度假区和大同里古镇生态旅游度假区。吴江开发区位于吴江大城东北部,包含中心城区和大同里古镇生态旅游区的部分区域,承担高新技术生产基地、旅游休闲中心、生产服务和品质居住四大功能。

因此,吴江开发区城市功能提升重点应关注两方面:一是如何由工业园区的服务配套升级为新城的功能配套;二是如何结合开发区的自然文化优势,承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相关功能。

4.3.2 开发区功能提升的总体布局与策略

①整合五大发展片区,核心区引领产城融合。

将吴江开发区划分为五大片区差异化发展(见图1)。五大片区分别是运西片区、中部新城片区、东部新城片区、城南片区、同里片区。运西片区凭借临近苏州主城区的区位,推进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形成居住和高端工业相对混合的综合片区;中部新城片区为“城市客厅”,发展高端金融、总部经济、房地产;东部新城片区居住功能为主,工业园区内预留部分研发用地;城南片区结合松陵南部新中心发展新兴产业,适当配套居住用地;同里片区促进城景协同,体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本质特征。

图1 五大片区示意图

强化核心区域建设,引领产城融合发展。云梨路核心区域整合优化现有楼宇资源,加快商务中心建设,围绕总部基地的建设,对路南北两侧区域进行重新定位,北侧布局生活及公共服务功能,南侧布局总部基地及研发产业功能。围绕水绿轴线布局商业混合用地,新增综合商务商业服务功能(见图2)。

图2 云梨路核心区用地功能布局

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打造科技新城城市平台。

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加速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在同津大道两侧谋划建设科技新城,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新城级的产业提升平台。科技新城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产业,包括行政服务中心、新能源论坛会址、科创半岛等。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承担为周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研究所、孵化器等功能,同时从企业需求出发,融入行政审批中心、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与大数据中心、基金中心等功能。新能源论坛会址打造集展览中心和主题酒店于一体的功能片区,科创半岛打造集生活休闲、创意体验、共享交流于一体的智慧片区。

③挖掘示范区核心内涵,加快特色性功能载体建设。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会带来很多新类型的区域性项目。开发区最核心的自然文化资源分别为太湖湾、同里古镇和京杭大运河。太湖湾、同里古镇位于城市边缘,但从区域角度看处于长三角核心,又有临近苏州的优势,自身兼有文化景观禀赋,可以承接区域性城市功能提升项目;京杭大运河位于开发区与太湖新城之间,规划将其西侧省道改线后,对两侧进行环境改造,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沿线用地功能。

因此,吴江开发区重点打造“一湾、一河、一区”三个特色性功能载体。“一湾”为苏州湾高端商务城,打造融合商务、生活、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功能片区。“一河”为运河文化走廊,以运河文化公园为核心,串联南北向生态走廊,将生态文化建设和城市休闲功能融为一体。“一区”为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加快全域旅游打造。

④建设宜居生活圈,提升全域生态环境品质。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结合城市绿地现状格局,利用水乡生态湿地空间,建立城市与自然融合的半人工自然系统,形成生态魅力与人文特色兼具的城市绿地布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环保底线,遵循太湖风景区保护条例的要求,联动开展长三角生态环境综合一体化治理,进行水域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

⑤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加速与苏州的同城化联系。

通过与上海、苏州主城区一体融合发展促进吴江开发区城市能级的提升,全面对接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快速路等建设密切和上海及苏州的联系,缩短开发区到重要交通枢纽(上海虹桥、苏州高铁站等)的交通耗时。加强苏州同城化的交通联系,尤其是开发区主要道路的北向快速化,形成与苏州主城的无缝衔接,加快苏同黎公路加速化改造,联通周边核心区域的快速公交网络,耦合轨道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

5 小结

苏南开发区属于地区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的空间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步入了产城融合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苏南地区的开发区面临着科技转型、生态维育、设施完善等城市功能的再提升需求。本文基于吴江开发区的案例,以城市功能载体的优化、宜居生活圈的构建和基础设施的同城化等提出城市功能再提升的策略。

猜你喜欢
吴江开发区片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开发区建设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