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初探

2022-12-14 14:44马艳英周鑫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马艳英,周鑫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大学教师的任务不但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通过课堂教学,不但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意识的引领。因此我们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全面践行“三全育人”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教学和德育培养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理工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到的内容繁多、知识结构复杂、所学时间较长、学分占比较高、涉及师生较多、思政育人受众较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思想引领相统一,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一、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立德树人,高等数学作为工科院校各专业必开的一门通识课程,它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时间最长、周学时最多、受众最大、涉及师生最多、学习年限最长、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一门课程。基本上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与老师接触最多的一门课程,老师在整个教学中的引导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全面实行思政进课堂,达到全过程的全员育人。

其次,数学课程是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学习到现在,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一直伴随左右,也是在实际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数学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和数学文化、数学史等思政元素。当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适应能力强、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搜集信息量大,但是他们从高中的应试教学中步入大学,缺少社会经验、对问题的分析、是非研判经验不足,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价值取向还需进一步引导,处于“三观”培育的最佳时期时,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数学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而不是生搬硬套,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第三,高等教育不同于初高中,责任划分明确,长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跟数学教育似乎不相干这一观念,任课教师也觉得他们的任务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这种思想没能很好地进行“五育融合”,在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书和育人融合不够紧密,没能体现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地位。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途径

(一)紧跟时代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文件,如《关于加快构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这为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师,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真正理解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入挖掘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二)加强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是通过课程来体现的,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各门课程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别是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专业课起到支撑和工具的作用,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综合素质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后续再学习的必须课程。将高等数学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既可以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又可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从而实现高等数学课程价值的最大化。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主要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案例搜集、教学大纲撰写、教学日历编排、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将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通过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家、古代建筑、现代新兴行业等将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题教学中,引领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在于教师,必须提高教师的认知,让高等数学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刻理解和认识到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甚至育人往往比教书还要重要,从教育理念开始改变。从言行举止,线上线下都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和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引领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定期请思政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团队内部定期研讨、交流,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示范平台,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等,让教师全员参与,取长补短;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比赛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构建高等数学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整体育人的功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改变传统枯燥和刻板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思政元素与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甚至自主学习。

其次,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线上学习资源设置课程思政模块和专题,构建有深度、有高度、有宽度、有温度的思政内容。借助云班课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练习、知识延伸、内容补充、课后复习、课后作业、应用案例等,将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模型、数学典故等思政元素,与哲学、美学、建筑学、天文学、航天事业等相融合,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课程学习的综合性成效,既做到知识传授,又做到价值引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通过师生互动、课后答疑、网络交流、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师以身作则,将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成为一种常态,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一现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云班课,实现数学原理在手机上的可视化、动态化,使手机成为数学课堂上必需的教学工具。同时通过云平台后台监测数据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统计分析,实现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

(五)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点有机融合,不是生搬硬套。可以从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数学文化和数学方法中挖掘爱国主义思想,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通过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讲解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时,都用微元法的四步骤:无限划分—近似替代—求和—取极限来推导定义,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处理彼此之间矛盾关系时,可以利用微元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并能将所学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2.通过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在讲极限时,通过“刘徽割圆术”,引出祖冲之的圆周率,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文化,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3.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讲解极值和最值时,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最值是一个整体概念。就像人生好比一个曲面,有跌倒起伏,也有蒸蒸日上,这就说明一段生活的低谷是朝向下一段生活顶峰的开始,无论如何都要热爱生活,笑对人生,具有抗挫折的意志和宽阔的胸襟。

4.通过数学知识,引出人生哲理。在讲解指数函数时,告诉学生每天进步和退步0.01,一年后结果截然不同。做事要从点滴做起,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5.通过数学公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讲解到“黄金分割点”时,可以选择几位同学,分别站在讲台的中间、左侧、右侧、黄金分割点处,让下面的同学感知哪个位置视觉最好,也可以将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断臂维纳斯、太阳神阿波罗的雕像展示在屏幕中,让学生寻找运用黄金分割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感知经典艺术的魅力。

6.通过现代建筑,体会工匠精神。在讲解定积分的应用时,通过介绍赵州桥拱形面积、青岛胶州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让学生体会“大国工匠”精神;在讲解曲面积分时,将广州塔“小蛮腰”、莫比乌斯带等融入到空间曲面的知识中,让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数学的无穷价值,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到处都有用武之地和数学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精神。

7.通过古诗词,弘扬传统文化。在讲授泰勒公式时,为了表现泰勒公式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的重要性,可以引入古诗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达居高临下的意境;在“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李白诗句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来描绘无限趋近的过程,通过这个美好意境,描述数学的诗情画意。

(六)完善评价机制

针对期末考试一卷定乾坤的方式,学生出现考前突击的侥幸心理,平时不努力学习,期末考前突击,或者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未养成。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再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等方面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法,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云班监测管理,并根据后台监测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思想认识,以高等数学课程作为载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让高等数学课画龙,让思政元素点睛,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同时也要优化课程设置、修订课程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完善监督制度,更好地发挥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