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标准引领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022-12-14 14:44王思齐尚冠男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中等职业

王 哲,王思齐,尚冠男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推进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提高师资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2019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同年10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师范专业建设作出了明确而深刻的指引,为认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依据。面临新格局下教育变革的强烈冲击,紧紧抓住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机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下简称为专业)向“新师范”“新文科”转型,建设现代意义上的新的学前教育专业,形成强烈共识,并在国家政策、地方部署和学校要求的有力驱动下,汇聚成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自觉。

一、师资队伍制度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实现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维持课程教学运行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毕业要求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在认证标准中,主要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项标准为整体框架。[1]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考核点,考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二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能力要求;三是师资队伍的培训、评价和专业发展情况。具体包括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双师型”教师、实践经历、持续发展五个二级指标,并要求高校教师与产业导师、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

依据标准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实行高校教师与产业导师、职业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践的“三导师”制度,建立遴选、评价和支持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

(一)专业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实现协同育人的基本要求

专业通过出台与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实现协同育人的根本要求,确保师范生获得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知识,提升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智慧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专业多措并举强化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专业着重支持建设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专门制度与措施,打造数量足够、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中等职业教育的校内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指导教师队伍;采取驻校(企)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指导方式,通过专题研究、协同教研、岗位互换、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二、师资队伍数量结构

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认证标准中要求生师比不高于18:1,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不低于6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且全员为师范生上课。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团队,其中专业教学法教师原则上不少于2人。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能够满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的需要,与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1:5。

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各项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依据标准要求,近3年,专业坚持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一)专业实施引进人才计划

一是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二是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团队,充实教师教育基础教研室;三是设立教育综合实训中心,配备实习实训教师;设立专业教学法教研组,配备专业法教师;四是实行专任教师定期到中职学校实践和服务制度。保证数量达标的基础上,利用在专业设立的研修研训基地,组织教师每年以项目研究、带队实习、挂职实践等方式进入基地进行实践和服务,每年不少于2个月。

(二)专业优化兼职教师队伍

专业坚持实施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工程,加强对兼职教师考核和管理,适应学生扩大专业视野、开展职业实践的需求,每学期末将对兼职教师进行评议。同时,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产业学院,聘任产业学院中优质园长担任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导师和学校的客座教授。

三、师德师风和素质能力建设

标准中提出教师应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德育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以德施教、严谨治学,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师范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依据标准要求,专业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师德师风和素质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贯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学校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措施。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职教师资培养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学术道德规范(试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师德标兵评选办法》《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等多项制度性措施,把师德师风和素质能力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方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通过评选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学新秀、课程思政青年优秀教师等活动引导专任教师修身立德、提高素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二)专业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和素质能力建设

专业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和素质能力建设取得成效。在学校的有关政策措施推动下,本专业教师的师德和素质建设不断深入。一是开展师德讲座活动,邀请大学、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园所的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为本专业教师介绍师德师风建设体会和经验,组织学习郑德荣、黄大年等先进典型事迹;二是开展“传帮带”活动,在研修制、研训制、“三导师制”等教育形式中,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学术带头人带青年教师、成立项目协作小组等方式,促进教师形成师德和素质成长共同体;三是开展专项培训活动,近3年中共支持25人次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学术研讨、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专题学习等活动,拓展教师视野,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

四、“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直接决定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技术技能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指标要求学校和专业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政策措施和评价标准,整体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教师应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坚持企业实践制度,跟踪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吸收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40%。

依据标准要求,注重专业课教师培养培训,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实习实践,跟踪产业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研究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指导师范生技能训练、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力。[2]

(一)专业有序突进“双师”能力建设工程

专业制定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建设规划,汇总“双师”素质能力培育的实施情况、工作总结及成果等相关材料,有序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积累企业实践佐证材料、企业实践工作总结和报告;按期进行“双师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数量与结构分析,并积极组织“双师型”教师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相关材料;鼓励“双师型”教师参加行业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进与转化、获得专利、技术推广、参加或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得奖励;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应用性课题研究、发明创造等。

(二)专业利用智库平台提炼升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专业利用智库平台提炼升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发挥本专业设有学校职业教育研究院、省人文社科特色研究基地(职业教育)、省重点学科等优势、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等共建的研修研训基地,主动总结研修研训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国际国内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向基地单位推介应用,建立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协同体,促进基地教师与本专业教师共同提高行动研究能力,共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通过集体培训、企业实践、参与新型发明专利等形式,近3年“双师型”教师的占比已超

70%。

五、实践经历

专业课教师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熟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对应的职业标准,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具有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累计半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服务经历,具有指导、分析、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

依据标准要求,专业的专任教师应熟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并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服务经历,加强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专业建立教师定期进入中职学校实践锻炼制度

专业落实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和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定期深入中等职业学校实践锻炼的制度,规定实践经历的时间要求和实践内容,促使专业课教师全面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技术技能要求;搭建平台,要求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能够了解和熟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特点,深入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实践层面把握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核心技能与关键能力。支持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考察观摩、跟岗实践、技能培训、挂职锻炼、联合攻关等,支持教师教育课教师到职业学校参与教研、挂职锻炼、指导实习、学术报告与研究成果分享等。

(二)专业建立专任教师与教师教育中职学校服务制度

专业按照学校规定,结合自身特点,要求专业教学法教师和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累计到中职学校服务时间不少于6个月,并实行填写《专业教学法教师职业学校教育服务手册》《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职业学校教育服务手册》制度;主要通过到本专业与科研单位、文化机构和职业院校共同设立的研修研训基地,采用参与课题研究、参与文化建设项目、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等方式完成服务实践任务;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到中职学校实践的考核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实践单位评价、参与完成项目成果等,重点考核其参与教学、参与研究、参与建设项目的成效。

(三)中职学校服务与企业锻炼取得较好成效

专业按照制度规定和本专业要求,在研修研训基地实践中,专业教师要与学生和指导教师深入实践和学习,专业教师对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的理解有较大提高,教师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一些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一些教师学习和掌握了新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一些教师寻找到了改革的同道者,探索协同改革创新的路子。

六、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推进专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支持毕业要求达成的动力和保障。[3]标准要求专业要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协同教研”“双向交流”“岗位互换”等共赢发展机制。

依据标准要求,专业以“素质优良、满足需求”为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立教师发展保障机制

专业建立教师培训、实践研修、分类评价制度;积极探索专任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协同研究”“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共同体发展新机制;建立完善专业教学法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构建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师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学改进中;组建教师发展机构,健全教研组织,开展常规教研,注重教师培训的实践,进行绩效评价,保证教师发展支持机制有效运转。

(二)专业出台《“十四五”建设规划》促进教师发展

专业按照学校要求,结合自身特点,于2018年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于2021年制订了《专业“十四五”建设规划》,持续推进打造领军人才、培育青年骨干、完善“三导师”制度、提高全员素养等4项重点建设任务。结合自身特点,对促进专业教师发展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通过给任务、压担子、传帮带等方式,重点培养团队长人才;二是通过专家培养考核、学术研究实战遴选等方式,加快培养科研教学领军人才;三是建立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师带徒”制度,有重点地开展一对一式青年人才培育;四是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研究机构实践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把教师培养培训作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近3年共组织了20多人次的学历提升、国外访学、教育类企业实践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开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视野,提升改革能力。

七、反思与举措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式建设,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推动专业质量建设路径的转向与变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4]在师范认证标准的引领下,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标对表,探索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合理路径,但在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双师型”培育、实践经历、持续发展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树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专业要把师资建设放在专业建设的首位。依托学校实施的“博士工程”政策优势,采用“内培外引”方式,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选派骨干教师进修学习,扩展专业建设视野,把握国际教学专业发展方向,实现师资队伍量到质的转型。

加大推进年轻教师到中职学校实践的力度,规定实践任务,实行老教师“一对一”式指导,深化对学前教育、职业师范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感悟。开展专业教学应用数智技术的专题培训,为信息技术掌握较迟缓的教师配专人辅导。深化“三导师”融合机制,发挥科研导师普及研究意识和方法方面的作用,强化制度要求,形成教研文化。

一是加快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学前技术研发与推广、进行社会服务等标准的细化工作,形成更易操作和判断的规定。二是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的建设方向和特色,建立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发展规律的“双师型”要求体系,引导教师扩展专业能力,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同时实现更加专业化的发展。三是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基本规格、培育途径的理论研究,为本专业建设和其他职业师范院校同类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参照。

鼓励和引导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极了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和掌握1~2门实用性性技术技能,开阔视野,拓展能力,提高指导学生实践的感悟力和针对性。进一步细化对专业教师到职业学校、园所实践的要求,加强考核和评价,提高教师参加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教师帮助职业学校、园所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评价教师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

建议学校在整体经费安排中,逐步扩大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额度,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提升机会。抓紧制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推进专业教师发展的措施,细化教师培训提高的计划安排,在积极引进教师的同时,支持更多的教师选择和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实现自主的持续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中等职业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