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数学教学论”的思考与探究

2022-12-14 14:44陈媛媛马艳英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思想

陈媛媛,马艳英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数学教学论”基于新时代发展需求及教育需求孕育而生的一门课程。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而且必须懂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更要拥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这就对“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和提升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更要讲好育人故事,打造育人课堂,把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科学制定“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方案,提高“数学教学论”学科的教育质量,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势在必行。

一、课程思政融入《数学教学论》的现状分析

(一)新时代“数学教学论”教学课程体系不合理,缺乏思政元素融入

目前部分师范类高校思政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论”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教育失衡、分配不均等问题,高校的主要专注力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轻视了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更没有将思政元素真正地融入到“数学教学论”的课堂教学当中。因此使得“数学教学论”在育人作用上有所缺失,无法从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等多个角度做好“数学教学论”的教学工作,降低“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总体教育质量,使“数学教学论”教学工作仍停留在教授数学教学方法上,甚至数学史及数学文化都很少融入到“数学教学论”课程当中,因此难以为中小学输送“四有好老师”。

(二)“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

由于部分高校数学专业各类课程内容增加,对“数学教学论”学时不断缩减,而教师一方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因此采用以灌入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学习热情不高,自我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部分师范类学校未能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教育守旧思想,不能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本身有机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在“数学教学论”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政元素势必产生一定的教育滞后问题,使得教师难以充分与时代发展进行接轨。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受制于“重专业轻文化基础”的政策。因此,要从思想及观念上进行转变,打破守旧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科学制定“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方案,使长期处于单一教育发展环境下的课程能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使教师思想与时俱进。

(三)“数学教学论”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不高

“数学教学论”教学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学论”的教材偏重理论研究,然而这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虽然说实践是理论成长发展的基石,理论指导着实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二者的结合度不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数学教学论”的教学与中小学数学课堂脱节,跟不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二是部分师范类高校及教师教学内容规划不够合理,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论”的课程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而是反复强调部分单一概念及理论,概念和理论成为“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尤为重要的元素构成,忽略了实践和育人的部分;三是“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不能有效地利用思政教育桥梁搭建教育体系,不能运用思政平台丰富教育内容。

二、“数学教学论”课程思政的特点

根据“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蕴含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首先,“数学教学论”是师范类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后续课程例如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实训等实践类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该课程具备了很大的优势。其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数学教学论”这门课程正可以承担这样的责任,在传授给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课堂中,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最后,“数学教学论”中本身就含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更要传授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这其中就隐含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育人元素。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论”课程作为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课程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在研究和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

三、“数学教学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由此可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拥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高素质教师,对于“数学教学论”课程思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认知学习,调动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让授课教师从根本上意识到教育教学工作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甚至意识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加强教师的思政意识,这是课程思政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有机的、有效的把相应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理念传播给学生。

(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

言传不如身教,授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执行者,要想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政治素质,教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党史国史、国家法律法规等;其次,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再次,教师要具备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当中,做到润物无声。

(三)将思政元素与“数学教学论”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根据“数学教学论”自身的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真的思考,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之中。(1)讲授教育理念时,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讲授引入课题、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内容时,可以将马克思基本原理融入教学,通过类比的思想,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分清之间的不同与关联,把问题一分为二,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3)讲到教学措施:运用直观教具、特殊化方法、数形结合、板书板画等问题时,可以看出教学方法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事物普遍联系性。(4)当进行课堂讨论、模拟教学时,引入社会案例、历史事件、学术思考等,将爱国思想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把思政元素融合于“数学教学论”的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课程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思政教育走进课堂”,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统一。

(四)将思政教育融合到“数学教学论”的教学方法当中

改变“数学教学论”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正确理解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数学教学论”的教学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既不能像思政课那样简单直接地进入,又不能大段大段地讲述,而是要把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教学、在线学习等方法,变被动接受的课堂为主动参与的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一致的影响。

四、结语

课程思政融入“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探索还有很多,还需要从事“数学教学论”教学的教师认真的学习、深入的挖掘,真正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