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元宇宙热潮:重塑传媒产业价值与路径*

2022-12-14 05:17游淳惠郑琪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媒介宇宙内容

□文│游淳惠 郑琪琦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个三维虚拟世界,具有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特点,允许用户在元宇宙中进行社交与交互。[1]元宇宙可以视为结合各种科技的虚拟空间,且这个虚拟空间需要依靠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实现连接。目前元宇宙主要应用于电脑游戏、商业、数字藏品、影音、教育和房地产等领域,其发展受限于与实时虚拟环境交互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传感器的技术。为了降低成本与扩展应用,全球很多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与资源在开发元宇宙技术,元宇宙的概念也开始应用于传媒产业领域中。

一、何为元宇宙

2021年元宇宙成了人们口中的“热词”,产业界的“新风口”。元宇宙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技术、新领域,传播学界对于元宇宙的讨论也相当丰富。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元宇宙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甚至其概念定义仍未有统一说法。大部分学者从媒介生态、媒介技术、媒介符号、媒介景观与媒介效果等角度去分析元宇宙,对于元宇宙的概念界定,大致上可以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层面。

1.宏观层面: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

从宏观层面来看元宇宙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聚焦元宇宙如何融合物理现实与虚拟现实,讨论虚实世界的共生与共存,以宏观角度来看元宇宙对各个产业的发展与影响。元宇宙的英文词是由Meta(超越)和Verse(宇宙)所组成,结合起来的含义就是“超越宇宙”:指的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环境,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独特的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进行交互融合,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2]建构了一种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空间,[3]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永续发展的网络空间。[4]沉浸式的视觉景观体验,更提高了用户在虚拟空间的沉浸时间。元宇宙具有去中心化特点,即没有中央统一管理机构,组织和个人可以在元宇宙内自由经营自己的空间。

2.中观层面:虚拟社区中个体的交互行为

中观层面讨论的是元宇宙建构的“虚拟社区”,用户如何在新形态的社区中进行社交与互动。喻国明等学者将元宇宙视作“共享虚拟现实互联网”和“全真互联网”,融合了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孪生等各种技术要素。[5]元宇宙被公认为是继网络和移动互联网革命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典型范式,用户可以像数字原住民一样生活、社交、工作,并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崭新虚拟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6]元宇宙生态系统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在元宇宙中建构自我化身,例如元宇宙中用户的头像(Avatar)、身份、内容创作、虚拟经济、社会可接受性、安全和隐私以及信任和责任。

3.微观层面:新技术的集合与运用

元宇宙实现了多种新数字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扩展现实技术(Extended Reality,XR)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相融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现虚拟人、自然人和机器人的人机融生性,通过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简称NFT)保护数字资产并实现增值,允许用户自由编辑,并获得数字资产所有权。[7]元宇宙的数字资产具有可转移性,用户可以进行购买或贩售。元宇宙中的所有事件都是实时发生的,具有数字持久化和同步特性。

二、媒介可供性与元宇宙核心要素的关系

随着可供性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可供性应用于媒介研究,以探索数字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传播,并不断丰富可供性的内涵与意义。潘忠党和刘于思在界定新媒体的功能时,就将媒介可供性进一步细分为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具体来说,生产可供性包括可编辑、可审阅、可复制、可伸缩、可关联等功能,社交可供性包括可致意、可传情、可协调、可连接等情感功能,移动可供性则包括可携带、可获取、可定位、可兼容等功能,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新媒体的功能更加有依据。[8]喻国明在解读四全媒体的可供性时,发现媒体基于不同的技术,如直播、物联网、5G以及智能技术提供了不同的可供性,但不同媒体之间的可供性也存在着交叉与重叠,如全程媒体(直播技术)与全息媒体(物联网、5G)均体现了可兼容的移动可供性。[9]因此,元宇宙作为数字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其不同核心要素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会给用户提供相似的可供性,但也会基于自身属性与技术属性,提供新的可供性。

有鉴于此,本文从媒介可供性概念切入,分析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与媒介功能的关系。关于“元宇宙”的特征与属性描述,以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Matthew Ball)和罗布乐思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巴斯祖基(Dave Baszucki)提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前者站在商业经营与产业发展立场上,认为元宇宙成型应当具备8个核心要素,包括硬件(Hardware),虚拟平台(Virtual Platforms),内容、服务与资产(Metaverse Content, Services, and Assets),可交换工具与标准(Interchange Tools and Standards),支 付(Payments),运 算(Compute),网 络(Networking)和 使 用 者 行 为(User Behaviors);[10]后者则更多考虑个体与社会的联动关系,认为元宇宙必须包括身份(Identity),朋友(Friends),沉浸感(Immersive),多元化(Variety)和文明(Civility)等特征。[11]在此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超时空属性。[12]据此,本文认为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包括了硬件、网络、算力、虚拟平台、交换工具与标准、内容、创造者经济、虚拟社区、超时空,并针对其属性提出相对应的媒介可供性(见图1)。

三、从媒介可供性视角看元宇宙对传播产业的影响

从媒介可供性概念来看元宇宙的属性特征,为解释元宇宙给传播产业带来的影响提供了观察视角,以下将从传播生态、生产方式、传播渠道三方面来分析。

(一)传播生态

1.超时空属性:时空的压缩与延展

元宇宙的超时空属性在媒介可供性概念中为用户提供了“可延伸性”的移动功能。有学者指出,元宇宙具有超时空性、沉浸感、持续性、互操作性、可拓展性、异质性等特征。[13]沈阳等学者也指出元宇宙具有时空拓展性、感官延伸性、思想迭代性。[14]超时空强调的是元宇宙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给用户带来了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沉浸式体验。元宇宙可以轻松地调转时空,使用户能够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阻碍,摆脱现实空间的物理束缚。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许多公司必须通过远程办公进行工作内容的讨论,Meta发布的一款办公协作软件——Horizon Workroom,允许任何物理位置的人在同一个虚拟房间中工作和面对面交流,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内看见自己的动作,甚至可以看见显示工作文件内容的虚拟桌面,如同用户实际在会议室参与讨论。超时空的特性改变了过去网络视讯会议的景观模式,让用户可以以虚拟替身实现在场,打破视讯会议的交流限制,提高临场感。

2.虚拟平台属性:以“数字替身”实现数字化生存

元宇宙既具备传播媒介的属性与功能,可以采集、生成并传播信息,同时它也是一个虚拟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可操作的虚拟平台。虚拟平台借助智能算法技术,模糊了传媒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边界,使得信息与内容的食物链走向多向化和复杂化,[15]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替身”对内容进行编辑,审阅平台上的不同内容,在元宇宙中探索、创造,为用户提供了可编辑、可审阅的生产可供性。目前元宇宙中初具雏形的虚拟平台主要通过游戏、社交、工作等场景切入,如虚拟平台《创世纪城》(Decentraland)中,用户以数字化身在这里探索、创造、旅行,通过虚拟货币在市场上交易地块和设备,交易信息将永久记录在以太坊(Ethereu)处。

3.虚拟社区属性:改变社交方式

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虚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从现实物理世界趋向元宇宙,将人类的交往引向虚拟互动、虚实相融交互、虚实混融交往等新社交互动形式,[16]用户与朋友建立联系、表达心意、传递情绪的方式更加丰富,通过虚拟社区建立新的社交关系网络,这体现了元宇宙的社交可供性,并具有可致意、可传情、可连接的功能。

虚拟社区是元宇宙中用户能与其他用户联结、社交的重要空间。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认为虚拟社区是一种人际关系网络,人们在网络空间对公共事件进行探讨交流,彼此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联系与依赖。[17]用户以数字化身在元宇宙中的虚拟社区获得了新的生存与社交空间,发展新的人际交往。如歌手张惠妹在2022年将线下演唱会的粉丝集体带往元宇宙的虚拟社区中,建构粉丝专属的“妹宇宙”,粉丝凭演唱会门票上专属序号就可免费兑换专属的“ASMeiR”NFT。

(二)生产方式

1. 内容创建模式

元宇宙中的内容生产由4种模式共同构成:专业生产内容(P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用户生产内容(UGC)和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这4种创建模式将进一步降低内容生产门槛,用户与媒体具有高度的内容创作自由度与创作动力,是元宇宙可编辑的生产可供性的体现。

PGC模式指的是,内容由元宇宙平台上的专业内容制作人创建,普通用户则是参与者与体验者。在UGC模式下,所有用户都可以在元宇宙提供的市场上自由创作内容并进行交易,例如罗布乐思(Roblox)中用户可以创造游戏场景、皮肤和物品,并从体验者那里获得一定比例的Robux,这些游戏获得的收益可以与法币进行兑换,实现经济增值。PUGC模式则是PGC和UGC模式的结合,由专业人士和普通用户共同制作内容。AIGC模式指的是人工智能生产,可以提高元宇宙内容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这4种生产模式共同构建了元宇宙多元化的内容生产形式,既提升了用户创作积极性,也保证了元宇宙中的媒体内容能够持续、高效地生产。

2.创造者经济

元宇宙中内容生产模式的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或价值回报机制,NFT和区块链为元宇宙中内容与资产的生产、确权、交易等过程保驾护航,[18]通过NFT形式用户间产生货币联系与连接,实现交易,元宇宙为用户提供了可连接的社交可供性。区块链具备不易篡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等特性。[19]NFT具有唯一性、可溯源的特征,它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给内容与资产发布特定证书,允许买家通过区块链上的特有数字代币的形式获得数字商品的唯一所有权。

3.算力属性:提升沉浸式内容的传播

算力指的是元宇宙的计算能力,包括物理计算、渲染、数据协调和同步、人工智能、投影、动作捕捉和翻译等功能,[20]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发展推动元宇宙算力的升级,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保证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中获得更好的内容创作与体验,是元宇宙可沉浸的可供性的体现。

云计算具备可扩展性、超大规模、高可靠性、网络接入广泛等特征,可以有效储存元宇宙指数级增长的数据与信息,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数据储存方式更贴近用户的计算范式,[21]拥有低时延、少带宽需求、高安全性的优势,它可以克服拓展现实技术在延迟方面的困境。元宇宙融合现实场景并不断创造全新的虚拟场景,不仅用户数量庞大,计算资源也十分复杂,元宇宙面临着庞大的持续计算需求,对云存储、云计算、云渲染等技术提出很高的计算要求。如英佩游戏(Epic Games)设计的大型多玩家在线射击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允许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建造建筑物、沙坑以及建筑岛,如果算力不足会导致人物像素化或只能渲染关键部位而无法呈现完整的画像。

(三)传播渠道

1.硬件属性:升级交互方式

硬件指的是用来访问、互动或开发元宇宙的技术设备,包括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MR)装备、拓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装备、手机、触觉手套等,它为用户访问元宇宙提供了“入口”,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入元宇宙,并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是元宇宙可携带、可获取、可交互等移动可供性的体现。

VR、AR、XR、MR、脑机接口(BCI)等物联网设备提升了元宇宙的沉浸性,保障用户能够进入元宇宙获得虚实交互的良好体验。相较于传统互联网的硬件设备,VR、AR具备互动体验感强的特征,通过全真模拟来传达更充分的信息,让使用者充分感受到信息交互并与之产生互动。MR提供了VR和AR之间的过渡体验。XR是VR、AR、MR的融合技术,提供多感官沉浸、增强体验和实时用户交互,BCI技术则是在大脑与外部环境搭建交流渠道。当前,各种XR头戴设备和硬件装置应运而生,如傲库路思(Oculus)在2016年推出了第一个头戴产品,4年后又发布了Oculus Quest 2,其分辨率达到1832×1920,经过增强的清晰度可以让用户在移动或静止状态下都保持视角焦点。

2. 网络属性:提升元宇宙的连接速度

网络是指由主干网提供商、网络商等提供持久的、实时的连接以及高带宽的数据传输,5G与6G网络技术的升级迭代延展了人类活动的自由度,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与沟通,是元宇宙可连接的移动可供性的体现。

无论是远程执行计算量庞大的任务,访问大型数据库,在自动化系统之间通信,还是满足用户共享体验,元宇宙都依赖畅通的网络。[22]基于低延迟、大带宽、高可靠性的5G与6G网络,元宇宙能给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以及畅通的连接。5G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万物互联的技术特征,提升了元宇宙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信息传输误差。而作为5G的下一代通信技术,6G有望提供更高的频谱、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传播时延、100倍的连接密度。[23]它夯实了元宇宙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连接力,VR、AR、MR、XR等访问设备的交互程度也与网络息息相关。

3.交换工具与标准属性:实现跨平台交互

交换工具与标准具体来说,指的是平台间在工具、协议、格式、服务和引擎上具有可互操作性的标准,进而优化元宇宙的创建和运行,[24]这个核心要素是为了让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累积的体验与财富是互通与可兼容的,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活动不需要重新创建身份,不同平台之间的硬件连接也具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元宇宙可复制、可兼容性的可供性体现。

元宇宙时代,我们周围的设备和平台是互相连接的,从车载装备、家庭装备到办公软件,以及各种全新的平台与设备,如VR、AR等,这些硬件和体验的连接都具有相应的标准。明确交换工具与标准是元宇宙中互操作性的保证,一方面让用户可以在不同虚拟世界、虚拟传播平台中随时移动,另一方面则是让虚拟世界的数字资产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切换。[25]目前元宇宙中仅有少数平台提供互操作性的可供性,如Roblox、Fortnite、Omniverse,Omniverse可以兼容 Disney Pixart 的开源平台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 (USD)。

四、结语

元宇宙给传媒产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商机,但也产生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身份管理系统的漏洞与缺陷,如身份信息盗窃、数字替身身份验证繁琐问题以及不同平台身份验证的可互操作性;[26]数据保护问题,用户数据遭篡改、数据采集、数据储存和数据共享的风险;用户隐私安全问题等。

元宇宙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互联网公司、技术公司正积极搭建元宇宙的初步雏形,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开启,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虚拟世界。但目前各个行业对元宇宙的探索与想象是基于已有的现实,与未来真正实现的元宇宙形态仍会有很大差别。传媒业应积极顺应媒介技术迭代,把握技术的能动性,探索元宇宙增进可供性的进路,突破当前元宇宙发展的困境。

猜你喜欢
媒介宇宙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宇宙第一群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这宇宙
主要内容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