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技术师范院校“1+X证书”制度

2022-12-14 14:44武光华苍安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师范院校职教

武光华,李 毅,苍安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一、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2019年1月,国家教育部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同年10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的培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2-3]。通过以上文件内容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是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与时俱进过程中的一种探索,也是加快职业教育基本制度的全面创新,尤其对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来说,更是培养“双师型”师资人才的有力抓手,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对1+X证书制度相关研究文献达到了2679篇,但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文献却寥寥无几,截止目前与师范相关的1+X证书制度文献13篇,如:2019年6月赵伟伟发表了《“1+X”证书制度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意义——以黄麓师范学校为例》、2021年6月谷守印的硕士论文《基于“1+X”证书制度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等文献。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进行分析研究。

二、“1+X证书”制度概述

(一)“1+X证书”制度的起源过程

2014年6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发布)指出“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同时文件也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4月,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职教20条要求,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首批启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6个(《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发布确定了培训评价组织5家,并进行试点工作;2019年8月27日,《关于确认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二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确定10家培训评价组织的1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2019年1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第三批试点单位的公示公告,确定64家培训评价组织的7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职所〔2019〕341号);2020年12月31日,《关于受权发布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的通知》,确定270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35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1+X证书制度第四批试点工作(教职所〔2020〕257号)。通过1+X证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确认了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单位349家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量448个,充分体现了1+X证书制度发展的快速性和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证书建设制度,随着教育模式、教育评价、培养机制、培育目标、学分银行、课程改革、书证融通、合作机制等各个环节的不断发展,1+X证书制度也将不断完善。

(二)“1+X证书”制度的内涵

职业教育有着跨界、跨行、跨域等明显特征,作为职业教育的1+X证书制度,体现出了学校学历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对立统一,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体系。“1”具有基础性与主体性,要求立德树人为根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继续学习与深造奠定基础;“X”具有引导性与针对性,是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强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培训评价组织是“X”证书的开发主体,高等学校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4]。因此,1+X证书制度既是教育制度,也是就业制度,具有教育性与社会性双重属性,学历证书是“1”,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X”,是两种证书的有机结合。学历证书是学习经历与学习情况的证明,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然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表征,是获得者职业技术综合能力的一种反映,是培养具有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方法之一[5]。这里提到的“1+X”证书制度,融合、置换、补充是“1”与“X”的内涵关系,所谓“融合”是指学习时间的重叠,专业口径与X证书口径基本一致,行业的通用性比较强,职业岗位的覆盖范围比较大;所谓“置换”是指在相同的一个教育过程中,由学校与评价组织共同进行授课,通过替换某些课程,完成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培训任务;所谓“补充”是针对传统职业岗位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要求。由此可见,1+X证书制度不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单叠加,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职业技能的提升,并对前者的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及职业院校改革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6]。

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1+X证书”制度分析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职教师资,自1978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体系中就出现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类型,标志着职业教育师资建设迈入新的阶段。然后,1979年设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启了大批量职教师资的培养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几经发展变迁,目前我国独立设置了8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7]。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近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出现严重不足,尤其中考改革和高职院校教育扩招,这种现象更加凸显。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条,再一次提出“快速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全面建设”。因此,教育部为解决师资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启动了1+X证书制度。

(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双证书”制度分析

1994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开发各种职业培训,在整个社会实行学历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证书制度”(《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施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对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来说,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是当时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职业技能为基础、职业标准为要求、职业素质为根本”的教学改革,是推行职业师范院校的特色教育,是培养职业师资的一种制度改革,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也可以取得相应专业领域的教师资格证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教育教学和创业就业的能力,的确改变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管理者的职业教育理念,也促进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

学历文凭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内容。国家批准的学校或教育机构颁发学历文凭证书,包含学历和学位两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是对想要进入教育行业的人员提供的一个资格证书[8-9]。2015年,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从此师范毕业生失去了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权,教师资格证书变成了从事教师职业的门槛,这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1+X证书”制度浅析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1+X证书制度,“1”与“X”是基础与拓展的关系,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能够实现“双师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国家教育部采取实施1+X证书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改革发展定位的具体措施体现,更是引导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适应中、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和回归“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本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制造强国、技能强国”战略,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对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10],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人才的专门化培养,为职业院校培养出优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与普通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不同,前者在职业师范的基础上,多了技术的属性。所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实践性。为了培养优秀且适应职业院校发展的职教师资,就需要突出“1+X证书”制度,集学术、技术、师范教育于一体,突出“师范性、职业性、技术性”等特征[11]。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1+X证书”制度的概述与内涵分析,阐述了“1+X证书”制度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进行试点与实施的意义,可以看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广是职业领域教育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是双证书制度教育的延伸,尤其对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来说,是实施“三证书”制度,即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改革创新举措,能够更加满足中高职院校所需师资人才的培养要求,更能符合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即学术性、师范性与应用性三者的内涵特质,对促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师范院校职教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