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价值与策略

2022-12-14 14:44窦小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成本法中心成本

窦小东

(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 长春 130033)

作业成本法最初在美国的公共支出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联邦政府在实施重大项目前会依托此法对将要实施的重大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之所以要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公共部门决策的随意性,即公共部门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实现对每一项支出的效果验证,以确定其支出的合理性。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国外引入了作业成本效益分析的科学方法,以期增强国内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效益性。当前,作业成本法已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教育成本管理领域,并成为提升高校教育投入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意义与目标

(一)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益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高职院校本科职业教育已在个别院校启动试点,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内部也将出现多个层次的教育,包括高职专科教育和本科职业教育。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分析出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学生培养成本,并据此来调整和优化学校的教育资金支出结构。

(二)提升学校教育成本的管控水平

首先,应用作业成本法涉及到分析间接费用增减变动的原因,一旦原因明确,也就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可以根据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这种方法避免了以往各分院和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只顾要来资源而不管资源用到、怎么用及使用效率的问题。在实施作业成本法后,管理者、决策者们会根据生均成本等数据重新审视学校各项管理及决策是否存在漏洞。其次,要想实施作业成本法,其前提是设计或选用细致合理、切实可行的ABC成本模型,以及与成本模型相配套的软件支持平台。最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还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分院都要编制自己的预算计划,并接受财务部门的评估和审核,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校教育成本的管控水平。

(三)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与标准化

首先,学校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流程分析各个层面的成本,既可以有效地从各个角度掌握学校教育成本的使用效益情况,为学校各部门及各分院的专业设置、经费分配以及成本控制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又让“管算结合,算为管用”的预算管理理念得以真正落实,实现了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治理型的转变。其次,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各部门间进行协作,且较之前会增加工作量,需要事先制定好分工明确、流程清晰、操作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要确定好财务管理部门及各分院、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制度化。最后,任何一项教育成本核算都需要以数据为基础,且作业成本法更需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作为依据,这要求学校各部门要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如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则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步骤

(一)高职院校预算的基本构成及指标内涵

2021年,我国有223所高职院校公布了学校2020年部门预算情况。其中,2所高职超过10亿元,168所高职介于1亿~10亿之间,52所高职预算处千万区间。从各项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各高职院校预算逐年提升,因此提高预算绩效势在必行。

收入预算是预算年度内一所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各类办学资金的收入计划。不同的学校,其收入的构成会有所差别,但一般差别不大,大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财政补助收入,即高职院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及其他经费拨款。二是上级补助收入,即高职院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三是事业收入,即高职院校开展业务活动所取得的包括学费、住宿费等在内的各项事业收入。四是经营收入,即高职院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此外,预算收入还包括学校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是指学校除上述规定范围之外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支出预算是预算年度内高职院校用于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基本建设和其他事业活动的资金支出计划,一般包括人员基本支出、公用基本支出、项目经费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自筹基建支出。其中,公用基本支出一般指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科研活动、行政管理、专项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在高职院校办学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资源有较大差异,从层次上看,学校预算一般包括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一级预算主要是指学校层面预算;二级预算主要是指二级单位根据一级预算安排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的预算。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和划分作业中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基于系部和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不同系部、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活动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由此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作业活动复杂繁多。以教学为中心,是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及管理形式,可将学校作业中心划分为6个:一是教学作业中心,作业内容包括教学、技能大赛、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二是科研中心,作业内容是科研项目、产学结合项目等;三是教辅中心,作业内容是图书馆管理、信息及网络管理等;四是学生管理作业中心,主要作业内容包括招生、就业、学生活动等;五是行政管理作业中心,作业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发展规划、宣传、对外联络等;六是后勤管理作业中心,主要作业内容是资产管理、设备设施修缮和维护、食堂管理等。

2.认定作业及其流程。从实践来看,作业往往分散在学校的各个职能机构和教学部门,尤其是教学院系。每个作业中心可以先绘制中心的作业流程,将作业以流程的形式清楚地呈现出来,然后再对每一个流程进行分解,分解出若干个子项作业,最后将核心要素相近或同类的子项作业进行归并。

3.归集成本及分析成本动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包括入学、培养和管理、就业等环节,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活动,都会体现出重复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复杂的,不同成本对象需要消耗的资源和技术技能水平也是不同的,需要的预算投入亦有不同,这就要求各作业中心要对资源作业成本及动因进行分析。从作业成本定义来看,有些项目的资源消耗专门属于某一作业,可直接归属到对应的作业中心。例如实习实训费用可直接归属到教学作业中心、助学金归属至学生管理作业中心、宣传费用归属到行政管理作业中心等。要将各作业中心应分摊的资源消耗进行归集,之后根据作业的类型和资源成本的性质来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主要有三类,即终结资源动因、作业专属资源动因、经过分解后间接计入各作业本成库的资源动因。

4.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和支撑系统。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建立在对学校整体运作充分了解和分析基础上的。一般来说,学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涉及如下几个关键环节:确定学校教育资源、作业、成本对象及分类,确立成本对象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明确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作业和资源分配的成本动因,确定和建立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项目成果的分配关系。建立好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之后,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配备应用软件工具。

5.作业成本运行及持续改进。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建立之后,便可运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运行是否可行及具有科学性,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将具体的数据输入到模型,运行作业成本法,如用各自的分配率乘以各系部的实际作业消耗量。然后,分析成本计算结果,如果得出的成本数据过高,则要分析原因,这里需坚持一个原则,即要基于事实、客观地分析成本核算结果,以便于采取重塑专业人才培养流程等、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运行效率等措施来解决高成本的问题。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控制中的保障体系

教务处负责指导各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专业建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负责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实践教学经费预算的审核、经费使用开支的监督及预算变更的审查,协助财务处做好其他涉及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人事处负责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资金预算的审核、经费使用开支的监督及预算变更的审查;负责各专业的师资引进、兼职教师聘请、教师下企业锻炼以及逐步形成教师评价体系等工作。实训管理部门负责教学实训条件建设经费预算的审核、经费使用开支的监督及预算变更的审理,负责建设项目设备的采购、验收、后期管理、使用评价等具体工作。教学部门负责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费预算的审核、经费使用开支的监督及预算变更的审查;负责指导各重点建设专业开展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方面工作。网络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平台及共享资源库建设经费使用预算的审核、经费使用开支的监督及预算变更的审查,指导学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各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基建办公室负责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预算的审核、经费使用开支的监督及预算变更的审理。

猜你喜欢
成本法中心成本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作用分析
浅谈变动成本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