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极简教育技术培训实践探索

2022-12-14 14:44李彩霞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参训高师技术培训

李彩霞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自2000年高教司发布《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将教育技术内容纳入培训体系中以来,全国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方兴未艾,但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极简主义(Minimalism)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培训试图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帮助教师学会简单且能为教学服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实用技术。

一、传统高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

1998年,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深刻地论证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及应用的必要性,号召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各高校响应号召,纷纷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但是总体说来却是投入大,收效微。原因有四:一是培训内容统一且难度大。集中培训以“教”为主,内容统一,不分文理,不考虑教师的前期学习情况。二是前期帮助和后续服务支持不足。以往的培训,教师只有培训时才了解内容,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难、烦、统”的内容,是极大的挑战,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帮助。三是参训教师学习参与感不强,缺乏体验感。传统培训常常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内容多而时间短,“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依然占主要地位。四是参训教师内驱力不足。大多数教师都是因为学校有要求或者职称评聘需要而参训。

二、高师极简教育技术研究综述

(一)极简教育技术的起源及概念

极简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绘画领域,主张采用简约的几何图形体现设计理念,尽可能减少装饰。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受其启发,提出符合“掌握简便、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三大标准的教育技术,即极简教育技术。他指出,极简教育技术是在原有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创新,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去除无效、可有可无、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1]。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认为,教师所需的教育技术应该是学得会、用得上、能减负、能提升劳动创造性、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综合上面两位教授的意见,我们可以将极简教育技术理解为能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简单易学且能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实用技术。

(二)极简教育技术的特点

1.内容极简,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以往的教育技术培训目标是将普通教师培养成教育技术能手或课件开发专家,培训的内容颇难。极简教育技术培训则摒弃“高大上”的思想,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教师提供学得会、用得上的技术。

2.培训模式灵活多样。面授有仪式感且能增强情感联系,但成本高;网络MOOC灵活便捷;直播可实时互动,操作简单,还可回放。高师极简教育技术培训可以集中面授,也可以采用网络MOOC学习与面授结合的模式。

3.注重提供学习服务支持。传统的培训,课上完即结束。从2016年开始,高教司开始发布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的规定,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讲座、观摩学习,还有返岗教研,而且时间不能低于6个月。可见,教育技术培训的后续服务已被关注。

(三)高师极简教育技术研究概述

高师教育技术培训已近20年,众多学者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策略、参训教师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教育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极简教育技术颇受推崇,但研究刚刚起步。在知网数据库中,以“极简教育技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检索到8篇相关文献和一部相关丛书,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概念内涵方面。黎加厚教授提出了“极简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焦建利教授进一步阐释了极简教育技术的内涵。二是应用研究方面。李雨润等人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育技术微学习研究[2]。何宗谨则将极简教育理念引入微课设计中,提出“思路—工具—素材”三步走的设计思路和“脚本创作—视频主体制作—后期剪辑发布”三步走的实现方式,简化了设计流程[3]。臧凌云则根据上海嘉定区教师信息化研究实证提出极简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4]。三是专著方面,马九克推出了“马九克极简教育技术丛书”,内容涵盖教师信息化培训的方方面面,被推选为教育部“国培计划”的教材。但是,极简教育技术尚未在高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应用。

三、高师极简教育技术培训实践探索

本课题组试图将极简主义引入高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在2021年5月份开展了实践探索。

(一)培训前,了解教师参训的原因和教师的需求

本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两所地方高校新入职教师(工作3年及其以下)为对象,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参训教师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1份,回收率为94%。被调查的教师的专业背景涵盖主要学科。

1.调查教师的参训原因。80%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必要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以往的培训也有一定的帮助。64%的参训教师内因驱动不足。一部分有师范背景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时已学过相关课程。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偏难,在无人辅助的情况下难以掌握,学校领导对培训不够重视,导致自己参训内驱力不足。

2.调查教师的需求。问卷从培训模式、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和培训资源等方面展开调研。在培训模式上,多数教师喜欢“集中面授+网络在线学习”的模式,这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与新教师普遍年轻(平均年龄为30岁),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有关。在培训形式上,多数教师认为应采用以问题导向为主的项目式形式。以往的培训大多注重软件的学习和操作,对解决问题帮助不大。在培训内容上,90%以上的教师希望参加极简教育技术培训,所学能所用,能马上上手,不希望学习太复杂的技术。在培训师资方面,76%的教师希望建立学习共同体,每个小组都能配备教学助手。在培训资源方面,一些教师希望有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案例库和学习资源库。

(二)培训中,按学科背景分组,建立学习共同体

根据问卷和访谈结论,本次学习按照学科背景分成文、理、工和艺术4组,每组配备两名助教。培训教师确定后,由助教建立学习群,并将部分学习内容提供给参训教师,辅助参训教师提前完成自学内容。面授时主要解决教师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助教收集的问题。理论部分,专家讲课的PPT已提前发给参训教师,让参训教师提前了解讲座内容。

(三)培训后,将考核与评价融入培训全过程

考核成绩,前期学习占30%,培训占30%,提交作品占40%,考核与评价融入培训全过程。

四、高师极简教育技术培训建议

(一)精准定位,精选培训内容

目标定位是培训的起点,也是培训的宗旨,精准定位才能确保培训不偏离目标。对高校教师而言,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教育技术专家或多媒体开发能手,只需提供给他们够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技术即可,因此,培训内容至关重要。

(二)以课题研究或者项目带动教育技术与学科融合

教育技术培训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集中培训只是开始,它无法照顾到全体教师,而高校教师都有科研要求,可以以统一培训为契机,建立学习共同体,以课题研究为推手,让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密切融合,推动教学和科研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或者进行项目式培训,将各种技术、软件、App、小程序等归类,根据项目创设主题,围绕主题将相关技术、软件、App、小程序融进相关学科,由此展开学科项目研究。

(三)建立并共享资源库

本课题组进行了资源库建设探索,要求参训教师学完后每组提交一两个案例,这是全新的尝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的高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库。没有资源库,培训资源匮乏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如果各地的培训主办方都能建立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那么全国的培训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培训也会更加专业化,缩小数字鸿沟,让全国的高师教育技术培训共同进步。

五、结语

高师极简教育技术培训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为教师提供学得会、用得上的技术,还注重前期服务和后续支持,在培训中注重教师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为高师教育技术培训打开了新思路,虽然在全国资源库联网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勇于往前走,高师教育技术的新局面必将打开。

猜你喜欢
参训高师技术培训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