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荧光探针技术的鸭坦布苏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2-12-14 02:55郭瑞付燕峰娄亚坤苗银萍瞿超杰任宝红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探针核酸敏感性

郭瑞,付燕峰,娄亚坤,苗银萍,瞿超杰,任宝红

(郑州中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0)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一种可以引起鸭坦布苏病的单链RNA 虫媒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该病毒最早在1955 年发现于东南亚地区,90 年代传入我国,并在2010 年后,在我国东南部等地区大面积感染鸭类,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为5%~30%[1,2]。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不分日龄鸭均易感染,导致雏鸭生长缓慢,蛋鸭产蛋下降或停产,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鸭坦布苏病毒病仅2010 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元。此外,还能引起鸡和鹅的感染和发病[3,4]。

DTMUV 病毒具有一个约11kb 的单股正链RNA 基因组,它由一个单独开放阅读框(ORF)组成,两侧分别是5'端和3'端非编码区(UTR)。5'端被一个m7GppAmpN2 结构所覆盖,3'端没有poly A 尾巴[5,6]。ORF 共编码三种结构蛋白:囊膜蛋白(E)、前膜蛋白(prM)和衣壳蛋白(C),以及七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 和NS5)。同其他黄病毒一样,DTMUV 的E 蛋白为病毒最大的结构蛋白和主要的抗原蛋白,同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对病毒吸附、膜融合以及受体结合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病毒的细胞嗜性[7,8]。

目前,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实验室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病毒分离鉴定费时费力,不利于快速检测;血清学检测包括有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等,整体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弱、操作较困难,不适应于临床快速诊断等缺点;分子生物学检测,荧光探针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无毒害、可数据化,同时操作简便、快速、应用广泛,俨然成为主流核酸检测技术。因此,本研究基于荧光探针技术,拟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稳定的鸭坦布苏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以推进DTMUV 的早期、快速诊断,为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增添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样品及来源。DTMUV 靶基因质粒pUC57-DTMUV-E,委托华大基因合成;DTMUV WF-100 株,购自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DTMUV HB 株,购自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DTMUV FX2010-108P 株、鸭瘟病毒(DVEV)和新城疫-I 系(NDV),购自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番鸭呼肠孤CA 株(MDRV),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鸡传染性法氏囊B87 株(IBD)、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和禽流感-H7 亚型(AIV-H7),购自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健康鸭组织,购自大型生活超市。

2)主要试剂和仪器。核酸提取试剂盒(柱膜法),由郑州中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5× Neoscript RT Premix-UNG(ProbeqRT-PCR),购自珠海宝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entier 48E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系统,购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引物、探针设计与合成。基于NCBI 收录DTMUV E 基因序列(登陆号KY626659.1),利用DNAman 软件分析比对E 基因的相对保守区域,再结合软件BD 8.0 设计引物和探针(见表1),同步对应的靶序列为靶基因;委托华大基因合成引物、探针、靶基因。

表1 DTMUV引物探针信息

2)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以鸭坦布苏病毒疫苗WF-100 株为样品,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柱膜法)提取核酸作为阳性核酸模板;对合成质粒pUC57-DTMUV-E 测定浓度,并用TE 缓冲液稀释至107copies/μ L 作为阳性质粒模板;以核酸模板和质粒模板的CT 值最小为原则,对反应程序、引物浓度、探针浓度等条件,采用矩阵法摸索,优化调试以建立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

3)特异性验证。对DTMUV(WF-100 株、FX2010-108 株、HB株)、DVEV、NDV、MDRV、IBD、ILTV、AIV-H7、健康鸭组织等10 种样品,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柱膜法)提取核酸作为特异性验证核酸模板;使用建立的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对特异性验证核酸模板进行特异性检测验证。

4)敏感性验证。标准曲线的建立:将合成质粒pUC57-DTMUV-E 用TE 缓冲液10 倍连续梯度稀释,制备107~101copies/μ L 7 个梯度标准浓度模板,同时设立TE 缓冲液为空白对照。

敏感性验证:使用建立的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对标准曲线7 个梯度质粒模板检测,分析该方法敏感性情况。并绘制标准曲线,分析线性关系。

5)重复性验证。使用建立的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对标准曲线7 个梯度质粒模板,进行3 次重复检测。分别统计分析各梯度的CT 值平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验证所建立方法的重复性。

2 结果

2.1 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经过一系列以鸭坦布苏病毒疫苗WF-100 株阳性核酸和合成基因的阳性质粒为模板,对反应程序、引物浓度、探针浓度等条件优化调试。最终确定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的引物终浓度为500nM,探针终浓度为300nM;反应体系为25μ L,其中模板添加量为5μ L;反应程序为:45℃/15min;95℃/30s;94℃/10s,60℃/30s,40 个循环。

2.2 特异性验证

采用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分别对DVEV、NDV、MDRV、IBD、ILTV、AIV-H7、健康鸭组织等提取核酸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而对DTMUV 的WF-100 株、FX2010-108 株、HB 株三种疫苗的提取核酸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与常见禽类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图1)。

图1 qRT-PCR 检测DTMUV 特异性验证扩增曲线

2.3 敏感性验证

DTMUV 阳性质粒pUC57-DTMUV-E 用TE 缓冲液10 倍连续梯度稀释,制备107~101copies/μ L 的7 个梯度标准浓度,模板检测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荧光RT-PCR 核酸检测方法的敏感性10copies/μ L(见图2)。根据以阳性质粒浓度的对数为X 轴,以Ct值为Y 轴,绘制回归方程,可得到DTMUV qRT-PCR 标准曲线(图3),计算分析相关系数R2=0.9995,回归方程式y=-3.2871x+40.541,扩增效率为99.0%。说明该方法扩增效率高,梯度线性关系良好。

图2 qRT-PCR 检测DTMUV 敏感性验证试验扩增曲线

图3 qRT-PCR 标准曲线

2.4 重复性验证

经过对DTMUV 标准曲线7 个梯度质粒模板(107~101copies/μ L)的三重复检验,计算各梯度平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显示,该方法各梯度CV 值在0.07%~0.65%区间,整体小于0.5%(见表2)。说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多次检测数据波动小。

表2 qRT-PCR重复性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鸭坦布苏病毒最早发现于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近年来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仍比较流行[9]。从地理传播路线是东南亚至我国东南部,并沿海向北至山东等地。我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正在迅速增长,也暗示着鸭坦布苏病毒可能会在疫情传播中增强,需要我们加强关注。

本研究针对鸭坦布苏病毒E 基因的保守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探针RT-PCR 技术的核酸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标准曲线和重复性等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100%,与家禽常见的新城疫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鸭瘟病毒、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流感病毒H7 亚型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为10copies/μ L;文献显示YAN L等[10]采用的荧光探针法建立的坦布苏病毒敏感性为50copies/μ L,王巧萍等[11]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方法敏感性为3× 102copies/μ L;对比可见,本法的敏感性优异。同时在曲线的扩增效率为99.0%,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5,且各质粒梯度的重复性CV 值在0.07%~0.65%间,均小于1%,适宜于病原核酸的定量检测分析。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DTMUV 的E 基因保守序列,基于荧光探针RT-PCR 技术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方面性能良好,可为DMTUV 的临床诊断和流行性病学调查提供一种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探针核酸敏感性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基于FANUC数控系统的马波斯探针标定原理及应用
核酸检测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Les consommateurs peuvent-ils rendre des produits sortis de leur emballage ?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