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2-12-16 13:17朱先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0期
关键词:连续性文本材料

朱先云

(铜陵市第二中学 安徽铜陵 244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如图表、图画、数据、清单等碎片化的非连续性文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多。为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人们需要在各类文本中进行断章式、碎片化和快餐化的阅读,将各类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找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的阅读在形式和本质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的阅读更倾向于整本书阅读,阅读的文本是连续不间断的,且以文字为主要载体,以知识的获取为主要目的。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倾向于实用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开始逐步加大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对各年龄段的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指导。但是,与连续性文本不同的是:教材选材仍以连续性文本为主,为同行认可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材尚未诞生。受此影响,教师授课过程中依然以连续性文本为主,且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存在一定的茫然,感到无所适从。

就实用角度而言,初中生正是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冗繁复杂、良莠不齐,稍有偏差将谬以千里。现实生活中,各类诈骗活动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和受骗者对信息的筛选甄别能力不强有着很大的关系。就教师而言,经常需要提交工作方案,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寻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同样需要我们能抓住一条主线,按图索骥,去伪存真,将材料分门别类加以筛选整合,最终形成自己需要的独一无二的方案。因此,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对他们丰富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乃至对未来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非连续性文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点、地位,探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起源于世界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作为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评估项目,PISA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影响十分巨大。也正因为PISA在全球范围基于阅读素养测试的权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次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述,并对7—9年级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那么,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儒敏教授曾言:“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与我们通常多见的相对完整的文本不同的,可能就是一组材料,彼此观点还可能相左,然后要求考生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作文或者阅读题,都可能出这样的题。”

由此可见,非连续性文本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它是相对于句子和段落组成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多以图标、图画、数据或清单等形式呈现,其主要特点是直观化、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初中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查首次出现在浙江省宁波市2011年中考卷中,到2021年全国有31个省市中考卷中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安徽省2019年中考卷第一次在“阅读”板块中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至今连续三年保持这一命题特点。

虽然非连续性文本在日常生活乃至教学测试中高频出现,但与之相反的却是教学上的尴尬: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陆续出现了100处左右的非连续性文本,有清单类的,如每一册的目录;有图文组合类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中人物肖像的对比;有文段组合类的,如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中探寻多则文本中“和”与“同”的含义。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相比,基本上不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师普遍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效率极其低下。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课本中和课本外的非连续性文本

课本中的每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每一则材料之间彼此关联,阅读难度适中,具有很好的梯度,对训练学生分析、筛选、归纳、整合各种有效信息有很大帮助。比如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经典与隔膜》,就由名家荐语、主要内容、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和阅读推荐六部分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名著《朝花夕拾》提出不同的阅读目标。教师要充分厘清几个部分的关系,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课内的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就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进而提出要求,或者利用前面的方法来对后面的阅读进行指导,逻辑关系非常明晰。但是,知识仅仅靠课内的积累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了解更加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安徽省中考开始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三年来,考查材料的主题分别是机器学习、劳动教育和天问一号,聚焦的都是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相关知识,打开阅读视野。就2021年而言,出现的社会热点就有整治“饭圈文化”、东京奥运、疫苗接种、“双减”政策等。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有了丰富的储备,考场上自然会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2021年8月,就“饭圈文化”这一主题,笔者综合百度百科上对“饭圈文化”的定义、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官方文章《重拳整治不良“饭圈文化”势在必行》以及《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整治“饭圈文化”清朗网络空间》等材料,制成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并围绕这个文本出了四道题,开学的时候让学生作答。因为“饭圈文化”的整治仍在进行,且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交集,学生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但是,在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上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环境,构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新生态

常规的语文教学以连续性文本教学为主,这类文本大都是名家经典篇目,有的已经选入教材几十年,不管是刚入职的老师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的处理上都轻车熟路。一来这类文本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成功的范例作为借鉴,二来而这类文本的教学模式大体相同,虽然会因为老师的风格不同和教学方法差异出现不一样的教学处理,但实际上都是围绕背景、字词、内容、结构、主旨、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梳理。然而,非连续性文本打破了这种范式,它可以是几段文字的组合,可以是文字+图片+表格的组合,也可以是图片+表格的组合,每一则材料的观点各有侧重,甚至观点之间相互矛盾。这些材料,许多都属于应用文,更多的是侧重观点的阐述与分析,讲究的是材料之间的逻辑性。因此,如果使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将会变得枯燥无味。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非连续文本教学新生态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有一间设备先进的录播室,每间教室都装备了全新的希沃电子白板,家校之间的联系方式有微信群、校讯通、晓黑板APP、班级优化大师APP等多种媒体。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希沃电子白板自带的小游戏和图表功能,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通过游戏、柱状图、线形图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课下,可以利用晓黑板或班级优化大师APP给学生下发调查问卷、组织讨论、搜集观点,让学生养成自己搜集材料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应留意身边每一个细微的信息,如社区和学校的宣传栏、家里的各类说明书、大街小巷的各种广告册页、房产中介的租房求租买房卖房等信息,并将之与社会热点、科技前沿联系到一起。如房产中介的租房求租买房卖房信息,可以与学区房热度居高不下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结合;小广告中包治百病的“神药”,可以联系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等社会热点……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背后可能都折射出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的热点话题等。

以安徽省2016年中考第4(3)题为例,作为“我是合格小公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要求根据降压药说明书告诉张爷爷降压药的服用方法,不超过30字。说明书如下:

【性状】本品为薄膜表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证】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 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 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一则说明书看似简单,但如何提取张爷爷需要的信息呢?由于张爷爷已经知晓药品的名称和用途,因此“形状”和“适应症”这两则信息可以直接忽略。关于规格和用法用量,从说明书中可以看出每日应该吃两片,早晨服用最好。可是,很多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直接照搬说明书原文:推荐剂量为10 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是,10 mg到底是几片呢?是告诉张爷爷直接吃几片方便还是告诉他每天应该吃10 mg?既然饭前饭后吃均可,那说了和没说又有什么区别呢?说明书中已经说明“早晨服用较好”,那肯定推荐张爷爷早晨服用。因此,答案可以概括为“张爷爷,这药每天早晨吃两片就可以了”。可是好多同学却抓不住重心,眉毛胡子一把抓,远远超过规定的字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生活常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非连续性文本不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缺乏信息筛选整合能力,概括能力弱。

因此,在课后,我让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自主搜集生活中各类热点资讯、科技前沿以及生活知识,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展诸如“科技发布会”“民生大调查”“热点大辩论”等活动,促使他们自主搜集资源、筛选资源、整合优化资源。

(三)培育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

非连续性文本的每一则材料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阅读起来难度相较大。但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素养一旦养成,阅读难度将会大大降低。那么,非连续性文本一般如何阅读呢?

(1)把握一个核心:这几则材料是围绕哪一个主题展开的,抓住有效信息,筛选不同材料的侧重点。

(2)掌握几种类型:非连续性文本有文字类、图表类和清单类等,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图表类,要及时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文字。

(3)形成文字结论:非连续性文本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但一般而言都是显性的,要把握主要信息难度不大。需要强调的是,非连续性文本中科普、政论类比较多,因而文字表述一定要严谨,切忌在没有读懂的情况下妄下结论。

作为连续性文本的有益补充,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从语言上看,它未必优美,但是它严谨;从内容上看,它未必深邃,但是它实用;从情感上看,它未必激情,但是它冷峻。信息时代,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我们的生活也因它而更多彩。作为信息时代下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意识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猜你喜欢
连续性文本材料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