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丘陵地区其他类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以常德市汉寿县断堤村为例

2022-12-16 03:58伍慧玲王紫薇温薇蓁王港鹏胡茜雅彭尽晖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村庄景观规划

伍慧玲王紫薇温薇蓁王港鹏胡茜雅彭尽晖

(1.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2.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人民政府,湖南 常德 415000)

1 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乡村发展顺应村庄发展规律与演变趋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1],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将村庄规划分为4大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2019年1月,农规发〔2019〕1号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合理划分县域村庄类型,又将村庄规划分为5大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暂不分类[2]。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根据2019年湖南省厅村庄规划编制大纲与工作指南,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等5种村庄类型。断堤村村庄规划属于其他类村庄规划,是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4类村庄之外的村庄,由于其发展基础一般、没有特殊资源优势,暂定为其他类。鉴于此,本文以常德市汉寿县断堤村为例,深入挖掘其地方文化与自身发展潜在优势,统筹周边资源,旨在探索湘西北丘陵地区其他类村庄景观规划设计新思路。

2 村庄类型的内涵界定与基本特征分析

2.1 村庄分类的内涵界定与特征分析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分类标准以及湖南省村庄规划分类编制大纲与指南,本文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5种类型对其定义进行界定与基本特征分析。

2.1.1 集聚提升类

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目前最为普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该类村庄普遍资源特色平平[3],位于离城镇空间有一定距离的农业地区,以第一产业或是以工业贸易为主导[4];村庄资源、风貌等特色不明显,无突出乡村特色。

2.1.2 城郊融合类

指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是位于城乡过渡交界地带区域的村庄,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该类型村庄具有“亦乡亦城、非乡非城”的两栖性[5]。大多分布于距离城镇较近地区的村庄,有别于城市,也不同于远离城市的乡村。与城市相比,其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和资金相对缺乏的发展问题;与非城郊村相比,其交通相对发达,城乡联系密切,产业结构多元化等发展优势更为明显。

2.1.3 特色保护类

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该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村庄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该类型村庄自然环境优美,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历史悠久,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乡村发展的资源优势,承担着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6]。

2.1.4 搬迁撤并类

指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或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该类型村庄数量多,生存、发展空间受限[7],面临土地空间破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发展需要、生存发展空间受限、资本匮乏、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

2.1.5 其他类

指发展基础一般、没有特殊资源优势,目前还看不准的村庄,暂定为其他类。该类村庄的与其他4类村庄存在共同特性,但又不完全属于其他4类村庄,目前无法明确区分。

2.2 其他类村庄类基本特征分析

其他类村庄与集聚提升类村庄相比,同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但无大规模人口和较好的发展基础,发展潜力稍逊色于集聚提升类村庄。且不同地区发展,受地理因素制约更强;与城郊融合类村庄相比,其缺乏城郊村发达的交通条件、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元的产业结构;与特色保护类村庄相比,存在村庄特色不突出,文化底蕴不深厚的问题;与搬迁撤并类村庄相比,生态环境好,自然灾害少,村庄生存、发展空间优势更为明显,适合建设美丽乡村。

综上所述,其他类村庄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发展基础一般,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二三产业基础薄弱;人口规模小,作为一般中心村,交通便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庄生态环境本底较好,且存在一定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优势不突出。与其他4类村庄存在相同特征,但又不完全属于4类之一,目前无法准确定位。该类型村庄主要发展应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统筹周边优势资源,依托周边资源带动村庄发展。

3 项目概况

3.1 断堤村概况

断堤村属于其他类村庄,作为一般中心村,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朱家铺镇,见图1,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山水相依,村域面积为828.71hm2,耕地占地318.59hm2,林地占地345.68hm2,其中水田342.13hm2、山林266.67hm2、23座山塘水库,见图2。本村现有人口2600余人,其中回族人口占500余人。项目涉及凤凰村、断堤村、福寿村、马家村(部分)等13个村庄,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而合成(新)断堤村。断堤村距离朱家铺镇9km,距离汉寿县城28km,距离常德桃花源机场40km,毗邻J36交通廊道、沧水河景观带,与太子庙镇、丰家铺镇、谢家铺镇3镇接壤,交通便利。

注:来源于汉寿县人民政府官网朱家铺镇规划。

图2 断堤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3.2 断堤村主要特征分析

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无特色资源发展优势;该村区位交通便利,地处三镇接壤,距离城镇9km,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基底与大面积规整农田,村庄整体为依山傍水,山水相依的村落布局,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村庄周边有优势发展资源,如九岭汽车运动文化公园、江东市水库、五宝仙山等景区,可形成1h交通圈,发展周边景区乡村联动旅游;且村内文化有神话凤凰传说、回民文化、擂茶文化、福寿文化。综上所述,断堤村具备一定的乡村发展潜力。

断堤村作为其他类村庄发展方向可通过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村庄道路系统,规划建设村庄水电管线,综合治理人居环境,通过依托现有农业资源与周边资源以及镇域发展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因地制宜的将断堤村打造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生产高质量、农业技术现代化的省级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研学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形式,旨在建设生态环境秀美联动、优势互补的美丽乡村。

3.3 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范围以断堤村为中心,以断堤村加马家村部分农田为建设一期,见图4,规划总面积912.4hm2,规划二期以规划一期向南北递次不断辐射发展。

4 规划原则

4.1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断堤村景观规划设计围绕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与村民意愿展开,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和土地使用主体地位,统筹空间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放在村庄建设首位,实现人、自然、经济社会各系统间的和谐发展。

村庄景观规划设计最大程度维持土地的完整性,保留乡土景观元素与文化符号,不搞大开发,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开支,从而做出切实可行、更接地气的乡村景观设计方案[8]。

4.2 统筹规划,基础先行,紧凑发展

该规划合理统筹镇域优势资源,集九岭汽车运动文化公园、江东市水库、五宝仙山等景区等,统筹、聚集断堤村周边资源,形成1h交通圈,集中发展经济产业;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发展,落实村庄路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先行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紧密依托已建成村庄或景区,加快辐射周边地区发展,形成集镇区域内发展环之一,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先行完善村庄路网,积极拓宽村内主要道路、优化主干道绿化带建设,对乡土树种以及水库、湖、塘、河、溪、渠、沟等资源进行利用与保留,对村内闲置农房充分利用,充当建设用地或活动场地。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9]。

4.3 因地制宜,突出风情,彰显特色

村庄景观规划充分挖掘了便利交通优势、特色资源文化以及“山水相依”的村落布局,充分将当地特色文化、山水文化、乡土特色与乡土元素融合乡村景观,通过多种创新式的方法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将特色文化、自然山水、乡土元素以及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增加乡村风情与特色[10],从而达到乡村景观的进一步升华,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注入新文化与新活力。

5 总体规划

5.1 规划思路

由于断堤村在村庄规划中属于其他类型村庄,村内建设用地主要是村庄文化娱乐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等。断堤村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田、林地以为主,水体次之,村庄整部布局明显,山水相依,自然生态本底较好。

基于其他类村庄的主要特征,规划立足村庄自身资源条件,完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又根据村庄呈南北纵向布局,提出打造“一带”,即村庄滨水景观带,断堤福马干渠沿驸马公路(主要道路)分布,可分为主干道景观带和滨水骑行带,完善村内主要道路景观和乡村骑线建设;通过综合人居环境治理,提升村庄环境品质,打造乡村处处皆景处处是画,通过建设“一心”,提高村庄接待服务能力;充分整合农田资源与林地资源,依托周边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功能和性质不同,提出建设“三区”,集中发展休闲农业、景观农业、现代化农业等,打造断堤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通过深入挖掘村庄文化,以凤凰传说、福寿文化、擂茶文化、回民文化,打造文化新断堤。

5.2 总体定位

断堤村位于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山水相依,生态基地好。鉴于此,提出“画意乡村,田园牧歌”汉寿县断堤村生态农业产业园的主题,其主题形象为“断堤胜境,画意乡村”,以“稻”之名,贯注断堤,通过“生产、生态、生活”来带动画意乡村发展。断堤村景观规划设计旨在打造城乡第三空间,创建有规模化产业支撑、美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省级美丽乡村,通过资源聚集发展推动朱家铺镇—美丽集镇建设,旨在将断堤村打造成“凤栖之地,画意之乡,擂茶之都,福寿故里”,实现乡村“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目标。

5.3 空间结构

规划在尊重村庄原有的空间肌理的基础上,依据村庄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场地条件需要,重新梳理并初步规划村庄景观,综合断堤村现状布局、用地结构分析以及产业发展构思,确定断堤村景观发展空间结构为“一心”“一带”“三区”,见图3。

图3 断堤村功能分区图

5.3.1 “一心”

即指以断堤村为中心村发展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即在入村口转弯处位置、华莲亭周边,建立综合服务中心,以现有的场地资源发展接待功能,将断堤村的接待、销售、商品展览等功能联系在一起。

5.3.2 “一带”

即是滨水景观带。滨水景观带沿村内的驸马公路和断堤福马干渠分布,驸马公路单程全长14km,作为村内的景观主干道。滨水景观带则作为村内休闲骑行和乡村体验的重要节点,利用自然的景观优势,充分利用乡村滨水空间,连接村庄多个景观节点。

5.3.3 “三区”

即分别指核心景观区、农业综合开发区、休闲农业区。

核心景观区是指断堤村入村口区域的景观片区,该区占地面积99.73hm2,通过种植大面积的水稻和油菜表达乡村大地景观,在村口位置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吸引游客。

休闲农业区是指断堤村中部的休闲农业体验,该区占地面积163.07hm2,利用现有的农田和林地资源,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开设稻田骑行、垂钓、烧烤、果园采摘、休闲农庄、休闲农场等,将村中闲置农房变精品民宿,林地、农田变采摘基地与研学基地等。

农业综合开发区则是因地制宜的利用乡村的自然山水、农田等,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田,该区占地面积650.56hm2,通过现代化耕作方式与技术推动乡村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该区最主要以种植水稻和油茶为主,同时也作为乡村景观存在。

5.4 总体景观布局

断堤村总体景观规划根据资源分布现状,采用片区资源集中发展的模式,旨在突出乡村特色,打造村庄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化,激发村庄发展活力。在依托断堤村本土特征、地形地貌、景观特色、村落布局等多因素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规划布局[11]。此次规划分为41个景观节点,见图4,其中主要观赏景观节点主要集中分布在核心景观区与休闲农业区,农业综合开发区更多的是用于发展农业产业,用于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图4 断堤村景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5.5 景观游线设计

规划根据村庄资源与文化,着手设计了4条特色景观游线,分别是农业休闲路线、亲子欢乐路线、滨水骑行路线、乡村艺术路线。农业休闲路线主要是进行农耕体验、农事体验、农耕科普等以及河道湿地体验;亲子欢乐路线是主打亲子活动,为亲子互动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机会;滨水骑行路线以乡村滨水骑行为主,更多打造乡村休闲、乡村娱乐廊道,开发桃源洲环湖骑行;乡村艺术路线则是以大面积油菜花田、稻田打造乡村花海打卡点,主要以乡村大地艺术、网红景观以及绘画艺术为主。

5.6 道路规划

规划以村庄现状道路分级为参考,主干道做到流畅双向通车,适当拓宽主要道路宽度,保证主要道路整体路网的通达性和通畅性,完善主干道绿化景观。此外,规划了特色景观道,即滨水骑行道、稻田景观栈道、湿地观光栈道、环湖景观道等,在丰富道路系统的同时,增加景观的多样性。村庄主要道路驸马公路穿村而过,以驸马公路为一级道路,宽度为5m,驸马公路沿断堤福马干渠分布,乡村滨水骑行道沿断堤福马干渠、溪分布。村内二级道路为4m,将整个村落串联成起来,连接各个景观节点。

6 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本文通过村庄类型定位,紧扣其他类村庄发展特征,综合断堤村山水相依的村庄布局、便利的交通区位以及当地的特色文化,提出“一心一带三区”的空间结构,打造“凤栖之地,画意之乡,擂茶之都,福寿故里”文化新断堤,旨在探索发展基础一般,无特殊资源优势的普遍型其他类村庄发展提供参考。

6.2 建议

在断堤村后期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小微湿地+”模式发展乡村生态,尝试建立断堤村小微湿地系统,利用乡村沟、渠、河、溪、田、库、塘要素联动,构建“带状河流湿地+村域环状水塘扩展湿地+点状小微湿地”断堤湿地生态循环系统[12,13],建设常德市“乡村小微湿地”示范点,打造“乡村中的湿地,湿地中的乡村”样板,从而加快推动断堤村美丽乡村建设。

断堤村多有外出拼搏的乡贤,村庄的每处都充满年少的回忆,遂有乡贤返乡,集资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美丽断堤。

猜你喜欢
村庄景观规划
景观别墅
我的小村庄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