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村民使用后满意度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研究
——以宁乡市箭楼村美丽屋场建设为例

2022-12-16 03:58游岚熊辉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设施景观村民

游岚 熊辉

(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十四五”期间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攻坚时期,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度农村宜居宜业重要环节。乡村公共空间是指村民可以进行日常生活交往活动[1],主要为娱乐休闲、情感交流等功能活动的户外空间场所,场所类型主要包括街道巷弄、广场空地、公共绿地等,具有复合、聚集、公共、多样等特征[2]。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介入乡村公共空间优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风景园林师基于乡村人居环境相关理论,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可以创造出实用性、美观性和生态性的公共空间形态[3,4]。常见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要素主要包括绿化植被、道路停车、小品设施等。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部分,应是承载乡愁的主要场所。因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优化公共空间景观,形成整体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在提升乡村形象、维系邻里关系、传承地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5]。

村民是乡村公共空间的实际使用者,对公共空间景观的需求和要求日益增长。但目前部分建成的公共空间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公共设施数量较少、功能较为单一等问题。其原因是在设计过程中忽视或错估村民使用情况的分析,没有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村民使用后满意度评价将设计师与村民连接起来,重视村民的使用感受,通过对村民在建成环境中使用情况的反馈总结,使设计更加优化,在更好地满足村民需求的同时,提高使用者的参与度[6]。本文从村民角度出发,对箭楼村基本情况以及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现状进行概括,运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并结合评分法,对箭楼村公共空间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村民对公共空间的具体使用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提升策略,以期为今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调整提供相关参考。

2 箭楼村美丽屋场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基本概况

2.1 箭楼村概况

箭楼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东北部,东与望城接壤,南接坪石,西抵关山,北邻沩水河。公路网络较发达、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村庄形成平原河流的线状空间布局,重要的空间节点以及建筑组团都以道路为中心展开。内部主干道水泥路为主,部分道路基质较差;村中连接干道、进入住宅和村落聚居点的小型水泥道路,路况较差且狭窄。停车及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不足。邻里之间的户外聚集空间、互动空间缺失。整体植被风貌没有形成,空间暴露,遮蔽率不高,植物景观单一,夏天的停留性严重欠缺,道路绿化缺少道路行道树配置、郁闭度差。

2.2 箭楼村美丽屋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情况

在箭楼村美丽屋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的前期,为使设计更加符合全体村民意愿,表达村民诉求,解决村民实际问题。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对乡村公共空间与村民需求等信息进行了实地调研,得出以下改造建议。

2.2.1 针对道路基础设施改造

村庄主干道路红线宽度为6m,在现状水泥路面的基础上,进行沥青处理。次干道路红线宽度为4m,结合道路现状进行建设。村组内联系小路,道路宽度不做硬性要求,尊重现状以整治为主,红线宽度为1~3m,可采用石料、砂石铺筑等进行硬化。对主干道、次干道、村组内联系小路进行亮化,沿路布置太阳能路灯,间距为20~30m,见图1a。

图1 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现状

2.2.2 针对节点空间的景观改造

在村内增加村民活动广场和党建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广场,在功能布局上分为停车、健身运动、菜园观赏、休憩娱乐等区域,以适应不同使用时期的场地功能转换,保留原场地要素,如菜地、水体、排水沟及废弃建筑等,增加休憩场地、休息坐凳、健身设施、生态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打造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广场。党建文化广场,在功能布局上分为健身运动、文化活动、休憩娱乐、党史科普等区域,增加矮墙坐凳、篮球场、党建墙、文化戏台等公共基础设施,打造一个集党性教育、党史教学、娱乐休闲为一体、延续村落历史文脉的综合性广场。其他节点空间,如农宅周边等,进行场地清理,并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见图1b、图1c。

2.2.3 针对绿地空间的景观改造

增加道路绿化景观,沿线两侧各栽植景观树,将道路沿线建设成绿荫走廊,道路两旁植被绿化选用水杉、银杏等行道树。绿地空间可以种上蔬菜、花卉、果树等植物,如琵琶、杨梅、柚子、柑橘等果树,樱花、李、桃、紫薇等开花植物。使得绿化景观整洁又美观,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交相辉映,将村舍等藏于植物景观之中营造美好的乡村植物景观,活化乡村空间,见图1d。

3 箭楼村美丽屋场村民使用后满意度调查

3.1 调查方法

村民使用后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并结合评分法。评分法,让村民对公共空间各个部分在1~5中选择自然数进行使用满意情况打分,然后根据汇总分数进行平均分的计算,并划分区间以1~2分、2~3分、3~4分、4~5分、5分及以上表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7]。本次调研以户为调查单位发放100份有效问卷,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7.5%。

3.2 村民基本信息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1∶1.36。现阶段村民大部分以中老年人为主,村内年轻劳动力缺乏,空心村问题严重,缺乏必要劳动力,其中50~69岁的中老年人有50%;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4.62%;村民收入有55.7%来自外出务工,且部分村民长期居住在外。

3.3 村民对公共空间景观使用后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评分法,对得分进行汇总,计算出平均分。精确到0.01,见图2。其中总体设计、道路交通在4~5分(满意);卫生环境、休憩设施、照明设施、村民参与在3~4分(一般);但绿化景观、健身设施、维护与管理仅在2~3分(不满意)。整体来看,道路交通获得最高分,维护与管理获得最低分,而公共空间总体设计分达4.12分(满意)。通过调查分析,村民对于建成公共空间景观的新面貌表示满意。照明设施较完善,在夜间能给村民提供良好照明;道路交通便利,可达性强,路况良好;村民对参与程度整体一般,村民使用后满意度调查也可以完善村民参与。同时也总结出箭楼村公共空间存在的不足:后期维护管理不足,目前箭楼村管理措施的不够完善,公共空间景观维护与管理都是粗放式管理,造成部分空间的景观比较凌乱,有些地方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景观的整体表现,如公共空间卫生的无人打扫、公共设施的缺乏维护、后期的植物管理不善,造成植株生长不良;设施使用体验仍需加强,虽然箭楼村公共场所的设施越来越全面,但一些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如座椅的设置数量不足,导致村民在部分区域无法休憩;广场上设置儿童设施及健身器材较单一,现有设施位置不合理,局部损坏严重,既浪费了资源,也无法充分利用其服务功能;植物绿化单一,箭楼村绿化已形成了一定景观,但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特色不够明显,景观效果较为单一等特点,如彩色树种与花卉较少,植物缺少四季搭配,缺少地被植物的配置。

图2 公共空间村民使用后评分表

4 基于村民使用后满意度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策略

立足于村民的角度,本文根据箭楼村美丽屋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及现存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期提升公共空间景观活力,更好地为当地村民服务。

4.1 “自下而上”的村民参与的“五共”模式

在目前普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模式中,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缺乏与村民生活相结合,村民的诉求没有得到解决,也导致村民对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意愿较低[8]。要想建设出村民满意的乡村公共空间,就有必要让村民参与其中,村民不仅仅是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更应该是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的参与者与管理者[9]。提出形成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自下而上的村民主导“五共”模式,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在设计中给予村民表达诉求的可行途径,明确村民主导角色,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在建设中,组织村中有经验的村民组成施工队伍,参与到公共空间景观的实际建设中,营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公共景观。在后期管理维护中,对村庄公共空间进行划分,划分出职责区域,并明确相关区域的管理人员。采取科学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引导村民维持公共空间环境,使之成为一种长效的治理机制[10]。激发村民参与的能动性,优化乡村公共空间景观。

4.2 “因人制宜”的景观基础设施环境建设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比起高成本、大规模的建设,对村内现存的大量空闲地、荒野地等进行整理利用,修复植物生境,根据具体村民的使用习惯,配置适宜乡村环境的景观设施小品。构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乡村景观基础设施环境,形成宜居宜乐的公共空间,更能显著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为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保证村民基本生活品质[11],具体的景观改善措施:在广场上设置休闲座椅、景观灯、运动健身器材、儿童活动器材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在道路两侧设置路灯等。因此,乡村景观基础公共设施的设计应立足于人的需求,给予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满足村民对乡村景观公共空间的要求。

4.3 “以人为本”地改善景观功能,注重乡土资源利用

乡村虽然土地广阔,但乡村的建设用地稀缺,要充分利用每个公共空间,将其功能叠加,创造出功能性、实用性强的公共空间。必须尊重并利用乡土资源,以供村民使用。因此,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中,重视村民日常行为及需求密切相关的功能需求,合理设计整合村民各种使用功能,并不只是注重空间形式与构图。让村民在生活生产的同时又有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并且让公共空间充分发挥出社会性功能。同时,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不同特征的乡土景观资源,其具有低成本、地域性等特点,将乡土景观资源合理利用于公共空间景观中。如,科学合理地进行乡土植物配置,运用本土化材料,一定程度上维持乡村生态的稳定,同时,改变乡村绿化空间植物配置形式的单一化。优化公共空间功能,合理乡土资源利用方便村民公共活动,也突出当地乡村特色。

5 结语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前阶段性重点任务[12],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出现已建成的空间活力不足而荒废的情况。因此,乡村公共空间的提升必须建立在村民的基础之上,唯有让村民满意的公共空间,才能持续发展,具有活力。以村民使用后满意度为导向,尊重现状实际情况,本着自下而上、因人制宜、以人为本为原则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策略,让乡村公共空间更加具有活力,更加人性化,来满足村民的需求。

猜你喜欢
设施景观村民
民生设施非“摆设”
景观别墅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