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索

2022-12-16 22:23马婧媛杨福荣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短视频思政教育

马婧媛 杨福荣

摘要: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把握好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还要在深刻认识思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抓住并用好新机遇,致力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而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出现,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源和载体,它不仅让生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们喜闻乐见,也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变得“活”起来。文章以短视频和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列举了短视频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剖析了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索了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路径。这一探索可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者占领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短视频;思政教育;高校思政路径;短视频思政;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202-03

一、短视频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

短视频,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衍生的短片视频,用户可以在短时休闲状态下通过各种网络视频平台进行观看,并且视频内容会被高频推送,其时长通常不会超过五分钟。

近几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视频软件的迅速蹿红,越来越多的人随时随地都在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观看短视频,不管是在餐厅里、商场里,还是上下班路上,都随处可见“刷视频”的人们。而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里也尤为常见,大学生在上下课的路途中、餐厅排队买饭的过程中,或者在图书馆阅读的闲暇之余,都会打开手机“刷”几个有意思的短视频,打发一下碎片时间。可以说,短视频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因此,通过短视频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易被学生群体接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短视频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如下:

(一)病毒式传播,速度极快

以抖音为例,只要发布者在短视频平台上上传视频,平台就会对其进行迅速传播和即时推送。同时,如果发布者所上传的内容足够新颖、足够契合社会热点、足够吸引人眼球,平台便会将该短视频推送给更多的用户,从而吸引更多的浏览量,达到病毒式的传播效果。

(二)发布成本低廉,操作相对简单

短视频的制作流程很简单,成品的发布也没有对用户进行门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用户只需要将自己拍摄和剪辑好的素材上传,一键发布即可完成,这种便捷的方式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方便快速且成本低廉。

(三)可视化数据,便于观察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上传短视频后,发布者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该视频的浏览人数、点赞数量、评论内容等等。数据的即时化和可视化,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调整和改动,优化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质量,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传播范围广,周期较长

如果发布者所上传的短视频获得较多“点赞”和转发,成为热点视频,平台便会通过大数据将该短视频推送给更多的用户,不仅仅是本校的学生,还会有其他高校的学生;不仅仅是本科生群体,还有硕士生、博士生群体;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推送给该平台中各行各业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传播面被不断延展,话题和热度不断被推上“风口浪尖”,这种现象很好地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持久性和普遍性。

(五)大大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动性

短视频一经发布,用户在观看后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可以“艾特(@)”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一起来观看这个视频,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受众之间的多向互动,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六)内容软性植入,利于学生接受

短视频将原本简单枯燥的文字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影像传达给学生,使得传播信息更加具象。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更喜欢、更愿意接受这种内容传播方式,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受教育者对于思政教育相关知识信息的兴趣。

二、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受到冲击

首先,短视频具有覆盖面广、受众群体较为复杂和发布门槛较低的特性,所以,每天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发布海量的短视频,加上短视频发布的便利性,发布者只需要身处于有网络的地方,便可以实时地将内容发布出去。因此,在短时间内平台很难及时和完整地审核所有发布的视频,有时就会出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打擦边球的不良视频,即便这些不良视频后期经审核之后被平台删除,但这个过程依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所以在视频没被删除的时间段内,依然会有大量用户浏览到这些视频,并且由于大数据对用户画像的喜好推荐,使得用户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刷到类似的视频,这样无疑会对一些判断能力不强、好奇心较重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

另外,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也给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帶来了挑战。所谓泛娱乐化现象,就是打着“乐”的旗号,把事物的内容或者形式进行过度的娱乐化的表现,其实质是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所追崇的“躺平”“不想努力了”等观念,都无疑冲击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娱乐本来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但是娱乐一旦过度、庸俗、泛滥,就会变成“毒害”大学生的“精神鸦片”。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缺乏对于事物黑白美丑的判断能力,如果大学生经常处于这种泛娱乐化的氛围中,长期追求简单的精神满足,不仅会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还会严重冲击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还会侵蚀整体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二)高校思政教师新媒体专业能力相对薄弱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经验都相对丰富,相较而言,其在新媒体环境下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相对薄弱。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一般来说高校比较注重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的宣传和展示,对于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次,负责相关宣传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团队一般是新闻类专业的,多数思政课教师没有机会接触新媒体方面的实践工作,也难以意识到自己在新媒体技术方面能力的不足;第三,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媒体技术、平台运营和后期维护等相关知识,只想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进行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削弱

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开始使用短视频这一新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但其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只是简单地收集了一些短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短视频背后所要表达的含义,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所发挥的主体性作用,忽略了学生们共同参与的必要性[1]。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只会一味地观看视频,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这样就违背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初衷,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受到影响

“碎片化”这一词语最先在社会学中被人发现并使用,它最初是指社会的碎片化和分层化。每个社会成员所占的社会资源不同,所以他们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出现以及信息技術的发展,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碎片化,便逐渐成为传播学中被广泛研究的一个课题[2]。而短视频的传播就明显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这种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介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只要拥有手机,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短视频,没有固定的时空限制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深陷“刷视频”的“快乐”中,从而大量占用个人时间,很多大学生在看到一些信息时随手划过、浅尝辄止,并没有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辨,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路径

(一)积极宣传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培育有序网络政治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短视频作为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积极宣传新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注重培育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众所周知,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和升华的过程,这种政治文化能够在受教育者进行网络交往时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政治文化不仅影响着受众对国家政治的认同,也影响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还影响着不同群体在现实社会中的行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上,积极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利用短视频资源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网络技术能力

随着短视频APP的发展,对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理论方面的要求。加上万物视频化的趋势衍生出各种类型的短视频,如果想利用短视频进行思政教育,或者作为思政课的辅助方式,都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先对这些短视频筛选,保证其质量和内容过关,也可以对其表达的主题或者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教育的基本规律,将短视频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

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合理利用短视频资源,还需要提升网络技术方面的能力,在掌握短视频平台传播规律、传播学、舆论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互联网技术培训,掌握多种类型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比如学习Photoshop、Premiere、剪映等图片制作和视频剪辑软件。另外,还要主动去学习一些互联网知识,不然在使用短视频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跟随不上时代潮流,找不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点等现象[3]。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思政教育工作者想要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不仅成为短视频的观看者和接收者,也成为短视频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在制作和剪辑、创作和宣传的过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主旋律内容,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经历,去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4]。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短视频展示给更多的人,共同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同时,学校领导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亦可以举办一些以“短视频思政”为主题的拍摄活动和比赛,并建立对优秀短视频作品的激励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对其中展现主旋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短视频内容进行转发,给学生优秀的短视频作品点赞评论,选出其中口碑好的短视频作品进行评奖,将评奖结果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察项、评优评先的加分项,以此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品位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对新现象、新事物的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和探知欲望,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鉴别能力,多和学生交流,对于他们不正确的想法加以引导,要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短视频资源的优势完善自我,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形成对待短视频资源的正确态度[5]。

另外,好的短视频作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性,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思政教育的课程资源,它能带给学生深远持久的启发。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选择和制作短视频时,要认真地对视频内容进行考量,将主旋律内容适当融入、巧妙结合,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短视频中蕴含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品位和欣赏能力。

最后,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品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只能在课堂中进行,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可以很好地做到关注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克服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勇往直前。同时,还要积极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新路径,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将短视频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以达到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骆郁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2):1-7.

[2] 杨英.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61-63.

[3] 何金曼.网络短视频火爆现象分析[N].中国青年报,2018-08-20(002).

[4] 刘晓涵,张清宇.“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解构与重塑[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99-104.

[5] 胡焕芝,张丹丹.校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21(1):110-115.

作者简介 马婧媛,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实践。 杨福荣,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短视频思政教育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