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支架让英语写作课堂妙趣生辉

2022-12-17 03:19厉星舒
教育界·A 2022年30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

【摘要】写作教学在小学英语高年级阶段尤为重要。由于写作能力的训练相对于其他能力训练显得较为枯燥,对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而小学英语教材中又未有像语文那样系统指导写作的板块,因此英语写作教学比较低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作文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关注的重点。文章以可视化理论为基础,利用直观图表、思维导图、剧本表演等支架,试图探寻出一条通过搭建可视化支架,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妙趣生辉之路。

【关键词】可视化支架;小学英语;英语作文教学

作者简介:厉星舒(1991—),女,江苏省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作文是英语检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也是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写作教学在小学英语基础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然而,写作能力的训练相对于其他能力的训练,显得较为枯燥,加之多数的写作训练放在了单元复习或者每册书的Project板块,很多时候教师都只是一带而过,导致了英语作文教学较为低效。而将可视化支架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可通过直观图表、思维导图、剧本表演等方式辅助写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一、可视化支架的概念解析

(一)可视化

“可视化”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一词。心理学家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可看作是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同时使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可以增强对信息的回忆与识别。图、表、实物等非语言的事物,与语言组合在一起,非常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这些非语言事物能被快速识别和再唤醒,使记忆过程变得简单有效,并能同时开发左右脑。利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还可以使内隐于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可视化,由此学生可以知道教师和其他同伴的思路[1]。综上所述,可视化是让抽象事物变得具体而表象的方式。

(二)支架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术语,指的是在搭建建筑时通过支架给予暂时性支持,完成后再拆掉。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提出了“支架教学”理论。在有关文件中,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是: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2]。这种概念框架就是教师为学生向上发展、深入学习而搭建的平台。为了让学生将知识逐步内化,教师必须要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的小任务,就像搭建的一级级支架一样,让学习者慢慢往上爬,等知识掌握了,就可撤掉支架。

(三)可视化支架

可视化支架教学指的是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搭建知识框架,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上发展,深入学习,最后真正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大脑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记忆、语言、逻辑、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被有效激发。同时,学生通过发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够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最终成长为独立的学习者。

二、可视化支架在小学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直观图表,明确写作要点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表格实用、简明、易制作,可以反映丰富的信息,是一种实用简单的教学策略。而图片直观有趣,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图表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下理清作文写作要点,降低写作的难度。在英语写作中巧妙地运用图表,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其突破写作难点。

在运用表格这一可视化支架时,学生首先需要围绕主题整理出写作要点,然后再根据要点在表格中填入关键词,还可以辅以直观的图片,让信息更加清晰明了。之后学生再根据关键词进行语句的拓展,并按照逻辑顺序将语句进行排列,就能较为轻松地写出一篇作文。例如,在写以“animals”为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设置一连贯的问题,如“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What colour is it? Is it fat? How many legs does it have?”,然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提取信息,包括动物的种类、颜色、体型、身体部位等,最后将这些提取到的信息制作成表格(如图1)。

这样的表格既清晰又形象。表格中所汇总的是写作要用到的关键词语,学生通过填写词语,既能拓展思维,又能丰富作文内容,让写作变得不再困难。运用图表这种可视化支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主题的联想,并且直观展示写作要点,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的,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3]。思维导图是放射性的,它围绕某一个思考主题,向外散发很多的分支,每一个分支被称为次级思考中心,且这些分支还会继续向外发散子分支,由此形成一个树状系统。

制作思维导图,首先需要明确一个中心主题,由中心主题画出支出节点,再由支出节点分出支出子节点,节点不断增加,思维不断发散。节点的形式可以是关键词、短语或句子,也可以是概念等。中心主题与子节点的连接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能更鲜明、直观地刺激大脑神经。对于小学生,图片是最直观的道具,所以还可以让他们加上图片,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节点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Holiday fun”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写作关键词,如time、place、things、way、weather、people、feelings……再让学生将这些短语拓展成一个句子,并引导学生思考写作顺序,绘制思维导图(见图2)。

用思维导图辅助写作,可以让思路一目了然,优化写作过程。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进行充分的分类、对比和联想,激发写作思维,梳理写作思路,最终顺利完成作文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充分思考,思维品质得以培养。

(三)劇本表演,抒发写作情感

在写作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剧本创编,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在剧本表演时,学生可以运用手偶、面具等可视化工具,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内容需紧扣自己的作文内容,以此在情境表演中抒发写作的情感。

课堂上有很多学生都不敢开口说英语,这时候让手偶代替教师和学生说话,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还能让学生觉得更加轻松,从而敢于去说英语。当教师根据手偶的角色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时,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进来,模仿手偶进行英语对话。面具也是一种可视化支架,起到类似于头饰的作用,在剧本表演中加入面具,能让学生在感受趣味的同时,专心投入角色中,在对话过程中营造故事情境。

在没有任何道具的情况下,学生的表演依然可以搭建可视化支架。绝妙的台词、夸张的表演、生动的表情,都可以让学生沉浸于作文主题的情境中。例如在“Holiday Fun”主题写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展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其中一人的作文改编成剧本并进行对话表演。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改编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A:Hello,Tom and Mike. Nice to see you.

B&C: Nice to see you too. Where did you go this National Day Holiday?

A: I went to Beijing.

B:Really? I went to Beijing too. How did you go there?

A: I went there by plane.

B: Wow,cool. I went there by train.

C: You two are both cool. I didn’t go anywhere. I was at home.

這样直观的对话表演让学生对“Holiday fun”有了深刻印象,复习的目标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自然而然地就实现了。这样的作文课有趣且有效,学生沉浸其中,人人都有机会发言,人人都能得到练习。

三、关于可视化支架助力英语写作的要点思考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与其直接传授知识,不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人参与活动的动力,都是由相应的某种动机激发而来,而由非智力因素转化形成的动机,一般来说影响更大,作用更积极,维持时间也更长,比如,非智力因素本身所固有的动机、兴趣与感情[4]。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直观化的手段,而直观化的手段也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如图表、手偶、思维导图、面具等。而一堂课是否充满魅力,要看教师能否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营造令学生快乐学习的氛围。真实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强烈的竞争气氛,都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令他们的思维、想象力活跃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开展英语写作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点拨,聚焦核心素养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5]。可见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基础和目标。何为核心素养?“整合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应该是对核心素养比较好的一个解释。因此我们可以把具有核心素养的人理解为具有学习力的人。以前,教师总是关注学生学会什么,而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力的人,教师的关注点应该要放在终身会学上。“学会”和“会学”这两个词虽然只是顺序颠倒,但差距却不是一星半点。以灌输式为主的英语作文教学可能在小学阶段还未显现出弊端,等学生到了中学,这种涸泽而渔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觉得突然不会学习了,成绩也大幅度下滑。因此,在写作课上搭建可视化支架,一方面可以让抽象的写作思维具象化,让复杂枯燥的写作过程真实可感,让写作过程更加有趣,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有利于师生思维的交流碰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乐学好思的优良品质,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

结语

可视化支架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写作学习。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认识到,可视化支架只是教学策略中的一种,不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可视化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和抽象思维的整合,而不单单是培养画图能力或是游戏能力;人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可视化支架也不能一成不变,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创新,将可视化支架与多样化导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英语作文教学进一步妙趣生辉。

【参考文献】

[1]曾燕燕.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英语单词识记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2]刘亚丽.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英语词汇学教学中的应用[J].俪人:教师,2014(16):249.

[3]王天蓉,徐谊.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7):3-9.

[5]刘濯源.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终身学习力[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09):18-19.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综合版块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多元化单词记忆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