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2-12-18 01:55贾婀娜谷松岭
行政科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风红色大学生

贾婀娜,谷松岭

(遵义医科大学a.外语系;b.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遗产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及责任与担当,促进了我们国家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由弱变强、奔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新时代,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向,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把红色文化的主旨和内涵融入高校学风建设中,推动高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红色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契合性分析

红色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互相促进,同时又具有内在契合性。红色文化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高校学风建设则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红色文化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

每个红色文化遗产都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色旅游景点“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2]。在内容方面,红色文化为高校学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内涵丰富,贯穿其中的人、史、物、精神等,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的红色文化基因,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红色文化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多样的方法资源

学风建设既要通过顶层设计来指导,也需要学生亲身实践来强化;既需要校内活动来充实,也需要校外活动来丰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遗产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法资源。如在许多红色文化景区都设有吃、穿、住等方面的体验活动。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景区的素质拓展活动,在体验红军吃杂粮粗饭、穿草鞋补丁衣、住草棚睡草席中,能深刻感受革命前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精神,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向先烈学习、报效祖国的强大学习动力。红色文化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亲切可感的场景、真实可触的展品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并激发学习的动力。红色文化景区的各种体验活动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法资源。

(三)红色文化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资源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展板、浮雕、建筑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舞台剧、情景剧、宣传片、红歌赛、征文赛、知识竞答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学风建设,既能让红色文化更加可触可感、亲和有力,也能让高校的学风建设更加有支撑、有底蕴、有涵养,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增添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继承红色文化传统、奋发有为报效祖国。红色文化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资源。

(四)高校学风建设为红色文化弘扬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红色文化是动态和发展的,要保持红色文化的持久活力,也需要红色文化加强融入性,借助平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学风建设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首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既丰富和拓展了课本的内容,又让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和意义得到彰显。其次,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红色文化的弘扬找到了更多的载体,影片展、图片展、报告会、事迹宣讲、红歌大会等让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展示。最后,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基地的学习、素质拓展等活动,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滋养,实现精神的升华。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能让学生把红色文化精神融入生活、学习中,用行动去践行革命传统,用榜样引领带动更多的同学取得进步。如用好经过红色文化精神熏陶、政治素养较高的学生干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班级、年级帮扶困难学生、后进同学,有利于班级、年级、学校整体学风的改善,营造团结、向上、积极的学风。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高校学风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向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学习风气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习目的:功利化倾向

受各种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变得功利化。他们以能否找到好工作、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为学习目的,而自身应当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等几乎被部分大学生所遗忘或遗弃。于是,在大学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评优评奖等,同学们争前恐后,但是对于实际班级事务、年级事务同学们却不乐于参与,或者虽然部分学生也参与班级、年级等事务,但前提条件是能够给他们加德育分、盖素质拓展章或者在评优评奖中有所倾斜。这部分大学生已成为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二)学习态度:专注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专注度较以前的大学生有很大的降低。一方面,“00后”大学生普遍生活条件较好,生活水平较高,没受过较多的困难和挫折,对待学习、生活等普遍采用一种“佛系”的态度,学习中得过且过、及格飘过的心态在大学生中普遍流行。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手机变得普及,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生活、学习、交际、娱乐等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影响学习、学风的重要因素。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学生不仅课下玩手机,上课也偷偷看手机,直接影响听课的效率和效果。甚至有个别同学借助手机实施作弊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习风气及考试风气,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学习习惯:未养成与未坚持之间的牵绊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等教育阶段就未养成,在进入高校以前,学生习惯于在父母催促、班主任监督下进行学习;进入大学后,管理模式、教育方式的转变让部分大学生犹如脱缰的野马,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学习变得随意和放纵,思想上也缺乏时间观念。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虽然在初入大学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能持之以恒坚持整个大学阶段的学生不多。随着年级的增长、周边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社会环境的影响,忘记学习的初心和使命,放弃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专心听课、自习等,成为湮没于普通同学中的一员。

(四)学习状态:学习意志力不坚定

学习意志力是学生调动精神力量,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能力。学习意志力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高、成绩提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经访谈、座谈发现,部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意志力方面存在一些不坚定行为:第一,缺乏坚持学习到底的决心;第二,缺乏通过学习改变未来的信心;第三,缺乏学习上钻研到底的耐心;第四,缺乏克服学习困难、战胜心理阻碍的耐挫能力;第五,缺乏抵抗周围环境诱惑、持之以恒坚持学习的恒心。

三、以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融入课堂: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3]。课堂特别是思政课堂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和精髓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学生把内化的红色文化精神和精髓融入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措施有:第一,把红色文化故事融入课堂教学。红色文化故事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故事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有力,更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这些红色文化故事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又能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传递给他们革命精神、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用好红色文化故事,有利于在校园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第二,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围绕省情、校情,编写红色文化拓展书籍并纳入课程教学。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接地气、更亲近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和课堂学习,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容易内化和接受,成为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

(二)融入实践:端正学习态度

红色文化融入学风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教材和理论知识局面,更需要大学生去亲身实践和体验。只有通过体验,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共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养料,从而激发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学习动力。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如小品剧、歌剧、情景剧等演出,让学生通过朗读、编演等,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吃透,并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呈现,传播和影响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外组织学生参加系列红色文化素质拓展活动。学生在参加红色文化素质拓展活动中,既能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知识,又能通过体验,感受革命先辈奋斗的艰辛与艰难,更容易激发艰苦奋斗、不怕苦累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4]。

(三)融入班会: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风建设长效化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需要外在的引导和纪律约束,更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融入班会中,让学生学会自律和他律,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一方面,通过班会融入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不惜牺牲生命的案例、家书、书信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班会开展过程中缅怀革命前辈,争做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的当代青年,从精神层面树立勤奋学习、认真走好人生路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在班会中宣讲老一辈革命家守纪律守规矩做表率的事迹,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觉意识。要结合班规、班约,制定学生早自习、晚自习、课堂上课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以班会制定的规章制度为准绳,用好他律的外在条件,内省外约相结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四)融入网络:红色网站的引领与激发

当代社会,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借助网络上课、学习、休闲、交友等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把红色文化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融入高校学风建设的规划中来持续引领学生、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恒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不断取得进步。在内容方面:红色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内容要契合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红色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的管理者、建设者需要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特点,用贴近学生的网言网语制作生动可感的红色文化推文、宣传片等,打破红色文化宣传过于传统化、政治化、生硬化的僵局,让红色文化在“走心”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感,达到入脑的效果。在形式方面:红色文化网络作品要精致、多样、可感。精心打造和包装的红色文化作品不仅能准确传达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能以动感的形式直击学生的内心,引发其心灵的共鸣、思想的碰撞、态度的转变。因此,红色文化宣传网站和网络作品也需要新颖多样,既可以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库,使其成为思政课堂的延伸,也可以制作红色文化网络参观、学习网站,通过学生自主播放、自由答题、自由闯关等获取知识,体验前辈打江山、创未来的辛苦与坚持,学习前辈坚持不懈、不辞辛苦、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明白坚持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为学习注入长久坚持的信心和动力。

猜你喜欢
学风红色大学生
红色是什么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炊事员的几宗事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