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2022-12-18 21:47刘贵丰
西藏发展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刘贵丰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的思想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与现实依据

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从理论渊源看,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论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从现实依据看,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能够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创新理论。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重视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实践,到列宁在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再到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整个实践过程,始终贯穿着思想建设这条红线。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党的灵魂塑造工程。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典理论和我们党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实践主要包括1847年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参加同盟以后的活动。在1864年创立第一国际之后,他们帮助一些民族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恩格斯晚年又创立第二国际和领导第二国际的革命实践。从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他们就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为同盟起草政治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以鲜明的语言严谨分析论证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此后,在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坚持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和错误倾向作斗争。总体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不断推动这一科学理论与党的建设实践、工人运动有机结合。所以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40页。

2.列宁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贡献

列宁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俄国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认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没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就不会成为先锋队,只能是后卫队。二是强调思想统一是组织统一的前提。必须首先从思想建党入手,使党由思想上的统一逐渐达到组织上的统一,才能使党组织真正得到巩固。没有共同的思想作为基础,就谈不上组织统一的问题。三是提出社会主义学说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从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经济理论中产生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按照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四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与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实践中,列宁先后与民粹主义、经济主义、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自由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

3.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贡献

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贡献集中体现为建党原则、思想路线等。一是着重提出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概括毛泽东的建党路线:“他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他经常指示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领导的第一位。”②《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0页。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4页。二是提出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1页。此后,实事求是就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被确定下来。三是提出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身体力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效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四是创造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党内思想教育方法。我们党平时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的内部学习和党校正规化的培训来进行的。而为了解决党内重大思想认识问题,毛泽东创造了集中整风的形式。如延安整风作为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使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一致,积累了思想建设的宝贵经验。五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会产生思想分歧甚至会产生各种错误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不断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它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从而把思想路线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时期,我们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努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同各种错误思潮(主要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各种“左”倾思潮)展开了坚决斗争,使全党思想理论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使全党精神面貌发生极大变化,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二)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某些矛盾亦急需解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党的思想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党所处的思想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思想多元化特征明显。各种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西方新闻观、历史虚无主义、公民社会理论等等,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对党员和群众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个别人对西方理论盲目崇拜,认为一切都是西方的好,热衷于宣传西方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反而持否定态度。还有个别人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某种程度的消极腐败现象、贫富分化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甚至把这些现象都归罪于改革开放,进而从根本上否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这就造成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增加了统一思想的难度。二是在干部队伍中,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的现实情况。有的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理想信念彻底丧失、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崩溃;有的不敬苍生敬鬼神,不信马列信宗教,迷信“大师”,相信风水,热衷于算命看相;有的彻底滑向腐败深渊。以上问题都是新时代进行党的思想建设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这是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产生的现实依据。

二、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由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组成,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铸魂工程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定位。这个定位是从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思想建设与其它建设关系的角度来讲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②《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43-44页。在这一总体布局中,由于各方面建设的功能和任务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思想建设,就是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根本任务就是确保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科学性,为党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引,不断巩固全党共同奋斗、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不能因为在总体布局中没有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就错误地认为党的思想建设不重要。实际上,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都需要思想建设来支撑,没有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其它建设无法顺利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①《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433页。在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抓党的思想建设,使党的思想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思想建设是铸魂工程。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组织是“形”,思想是“魂”。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党的思想建设就是党的铸魂工程。这个“魂”就是马克思主义,具体表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党的生命。历史反复证明,政治信仰对一个政党至关重要,没有政治信仰的政党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能长久的。前苏联解体深刻警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如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到现在170多年,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②习近平:《论党的思想宣传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218-21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这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巨大的理论勇气,带领全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三)做好党的理论武装工作

1.既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来学,又要突出现阶段重点

首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仅课程设计上要体现出来,而且在平时党员的学习教育中也要体现出来。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更能推进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是现阶段学习的重点。第三,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参考辅导读物,但是辅导读物只能起辅助作用,绝不能代替经典原著。

2.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从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历史来看,不是要等到理论完全成熟以后再去学习,而是要一边创新、一边学习。曾经我们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时候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早在2013年11月,党中央就提出全党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在继续发展,从原来的“八个明确”发展到“十个明确”。我们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跟进学习,才能全面深入掌握党的创新理论。

3.日常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抓党员队伍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要运用日常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普通党员学习方面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后来把这种形式常态化、制度化,就是为了抓好党员的日常学习。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每一次学习教育确定一个主题,集中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推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实践充分证明,将日常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学习效果。

4.做到知信行合一,学思用贯通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为研究而研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广大党员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武装头脑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的最终目的是做实,要在做实上下功夫。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

党的思想建设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紧密相关。进行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①习近平:《论党的思想宣传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2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集中思想理论界的一批优秀专家,推出大量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和著作,通过透彻的理论分析,深入批判了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公民社会、西方新闻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同时也批判了一些极“左”思潮,提高了广大党员辨别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增强了政治免疫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2016年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党员干部同错误思潮作斗争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

(五)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党的思想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基固本,从根本上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并在之后作了多次相关重要讲话。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0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中国共产党人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想信念的坚定只能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一心一意干好现在的事、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实质上就是为共产主义努力奋斗。

三、以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建设质量

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支撑。

(一)在党的理论创新方面,夯实哲学社会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其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有着内在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的科学理论体系,既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也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理论体系进行研究、阐释和发展是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而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没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没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没有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很难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就是因为在理论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这启发我们要花大力气进一步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努力创造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学术支撑。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充分肯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体而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就影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党的理论创新。为此,就必须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一是严格限制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坚持严进严出的原则,不能为保证招生规模,而降低生源质量。二是实行严格的导师负责制,使导师真正负起责任,对不称职的应取消导师资格。三是不断改革完善社科评奖制度,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情因素,让真正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让真正有实力的新秀脱颖而出。四是不断改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制度、管理制度,在课题设计上更加科学,更有学术含量,更能适应国家发展大局需要。五是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让课题负责人在科研资金使用上有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多出学术精品。

(二)在党员理论学习方面,分层次区别对待

抓好党员的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为进一步提高理论学习质量,我们必须根据党员理论修养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分层次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要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理论武装的重点对象。早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认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而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页。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我们要把省部级领导干部当成政治家来培养,要求他们应该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透彻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培养方式上,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同志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党中央每有重大决策出台、重要理论提出都会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以此不断提高省部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此外,省部级以下领导干部也是理论武装的重点对象,要抓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体学习,把各级党校办好,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其次,要抓好普通党员的理论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章提出的基本要求。普通党员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担负领导职务,就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鉴于普通党员从业不同、居住分散、类型多样等特点,他们的理论学习主要通过各自所在的党支部来组织开展。对于普通党员理论学习的要求也应根据文化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广大党员要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供的丰富而及时的学习材料,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政策修养,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在与错误思潮作斗争方面,既要反右也要反“左”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百年大党,执政70多年,是一个成熟的大党,既要反右也要反“左”。一方面,右的思潮体现为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比如: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等错误思潮就属于右。我们应该经常对这些思潮进行批判,采取有效措施压缩这些思潮的生存空间,切实管好互联网这个网络舆论战场。另一方面,极“左”思潮在社会上也有表现。比如:有人主张在中国搞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人片面强调共产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认为当前国际国内仍然存在阶级斗争,离开阶级斗争理论就什么都说不清楚。这都是极“左”思潮在现阶段的典型表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道而驰。对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早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就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就被它搞掉了。”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5页。所以我们应旗帜鲜明批判极“左”思潮,但在批判方式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仅有错误思想的人先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而对于那些顽固坚持错误立场、宣传错误理论观点、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人,除了批评教育还应采取相应惩治手段,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思想障碍、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