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神”的敬畏理财观

2022-12-21 14:23文郑泽君
时代邮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常识理财产品敬畏

文郑泽君

2019年,朋友们跟着我买了几支股票、基金,都获得了极为可观的收益,从那以后,我成了大家心中的“投资大神”。

就读于某985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手握多个财会类证书,研究生导师是专业领域内颇有声名的青年经济学家,这些要素让我看起来立得住“能理财”这个人设。

但是,经历了“黑天鹅”“灰犀牛”奔腾而来的“后疫情”时代,我变得愈发谨慎小心。当朋友们再来问我理财建议时,我更愿意分享投资的心态、常识或者案例,如果非要我点几支理财产品,我也总是把固收类产品摆在前列。

平和的投资心态是“入局”的首要条件。本科时,我们有一门专业课设置了模拟证券交易的实践环节。一个学期下来,从全班同学的整体收益情况能明显看出:交易操作频繁的人,其收益远逊于那些交易频次更少的人。模拟操作提供了观察更多样本的机会,让我对新人投资者的不理性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形成了敬畏市场的基本观念。

我想,年轻人先在各类理财软件上模拟操作一番再投入真金白银,不失为避免“一入投资场就交学费”的好办法。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在信息、资本、专业等方面都处于弱势,既无法做到先人一步埋伏“妖股”,也无法做到千金一掷、左右涨跌,更无法每时每刻观察研究全球多个资本市场,获得无风险套利机会。因此,不期待与自身投资理财能力不匹配的超额收益,从投资第一天起就把“跑赢通胀、略有盈余”作为投资目标,可以避免许多“低级陷阱”。投资理财是持续一生的旅程,不在初始阶段出局非常关键。

想理财也不能缺少必要的投资常识。我的身边几乎没有不投资理财的年轻人。但遗憾的是,其中大多数人对金融市场和理财产品的了解仅限于产品购买界面的提示简介,分不清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ETF)和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的情况更是再常见不过。

我的朋友李哥是学物理的博士,智商在人群中应该属于上乘,但每次跟我讨论理财产品时,说的话都让人哭笑不得。“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有钱就往里面砸,保准赚钱!”一个星期后,新能源汽车股迎来一波大跌,他赶忙抛售:“新能源汽车除了电池驱动的还有氢动力的,现在的技术路线说不定都是错的,不能再跟了!”新能源汽车股涨涨跌跌,李哥几次高买低卖,成了典型的“韭菜”,发誓不再炒股了。

其实,从趋势变化到市场反映,再到实际收益,其中的逻辑链路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短期的涨跌有时仅仅是买卖双方资金博弈的结果,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价值投资必然是长期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朴素的投资常识或许比各种受到追捧的财商课,以及诸多已然“偶像化”的经理人靠谱得多。

最后,透露一个秘密。我曾问过斩获“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导师是如何理财的。他说,学得越深,越敬畏市场,越相信时间的力量,所以,他只买人身保险和固收类产品。

猜你喜欢
常识理财产品敬畏
一些敬畏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敬畏先烈
回归常识
敬畏 果决 笃信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