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旭东 收藏触觉靠自己培养,必须亲自下场体验

2022-12-21 09:53余一受访者提供
收藏·拍卖 2022年6期
关键词:旭东藏家画廊

文:余一 图:受访者提供

年轻一代藏家,尤其是“80后”“90后”藏家的成长和活跃度,是近年来经久不衰的话题。他们不止买买买,还开始创办自己的美术馆,或者成为画廊新晋合伙人,或者通过展览、艺术沙龙论坛等方式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艺术家分享、推广出来,他们的身影遍布美术馆、各大艺博会、画廊空间、拍卖行。

今天,我们采访的主角也是新晋藏家群体中的一名佼佼者——罗旭东。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收藏清单里就囊括了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70后”“80后”艺术家,比如黄宇兴、闫冰、刘晓辉、杨福东等。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交流中,我们发现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有着独到见解,这让像笔者这样的同龄人很好奇:他作为新一代藏家,对于当代艺术收藏有着怎样不同的玩法。

(右)藏家罗旭东(左)作品:于吉 《石肉——安赛若普II》(局部)

喜欢永远是买作品的首要前提

与上一代藏家相比,年轻一代藏家似乎更“任性”,颇有点儿“有钱难买我喜欢”的意思,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对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更感兴趣。

为何年轻一代藏家大多钟情于当代艺术?罗旭东的收藏经历或许能够解释一二。

罗旭东出生于山东东营,这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当代艺术活跃城市,但在他的收藏清单里,中国当代艺术占比将近90%。他的办公室一直挂着刘晓辉、闫冰等艺术家的作品。

“我收藏当代艺术,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吧。当代艺术并不像古代书画或者近现代作品那样有年代感,尤其是“70 后”“80 后”艺术家,大家都是同龄人,彼此之间没有太多距离感。我们所处相同的社会环境,在思想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当然价格是一个壁垒,很多“50后”“60 后”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非常贵了,许多刚入场的年轻藏家从价格选择上也会做一个区分。”罗旭东回答。

陈作 《死神和士兵》 140cm×120cm 2019年 罗旭东收藏

于吉 《石肉——安赛若普II》110cm×70cm×55cm 2021年 罗旭东收藏

罗旭东从小就有收藏的癖好,喜欢收藏邮票、石头等,渐渐就养成了对美好事物信息的敏感捕捉和一种收藏情绪。后来,这位在珠海上大学的文科生,被广东人的经商氛围和思维所滋养,逐步锻炼了自己的金融思维跟理工科思维,在大学期间便开始自己做生意。“我觉得收藏跟经营企业一样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在建立收藏体系和标准时,如果用运营的思维去管理收藏,它会让你的整个收藏特别有条理性,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你会不会看作品。”

在大学期间,罗旭东经常会去香港看国际艺术展、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预展,那会还没有形成收藏的概念。“但艺术这种东西你一旦接触了,就像在内心种下一颗种子,萌芽似的慢慢生长,你就会想去拥有。”2015年左右,他开始系统性地逛内地的博览会及相关展览,正式踏入当代艺术收藏,并在不算长的6年时间里,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艺术审美体系和收藏体系。

罗旭东与很多年轻藏家一样,不会盲目跟风,喜欢永远是他买作品的首要前提。“目前收的每一件作品的前提,都是因为喜欢。”

邱瑞祥 《大谷仓-2》 250cm×190cm 2014-2016年 罗旭东收藏

“买艺术品是一回事,买的艺术品是否具有收藏性,这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绝大部分人把这两个方面都混为一谈了。我一直坚持的是藏家要收藏值得收藏的好作品,也一直在努力建立起自己一套相对科学的收藏标准和体系,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收藏的作品自然就具备了可收藏性和保值性,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本来就要考虑的前提。首先,我要确定我喜不喜欢这个作品,如果不喜欢,别人怎么跟我讲都没有用,比如他们会跟我讲某某艺术家的作品马上要涨价了,或者哪个画廊要代理了,又或者谁在大量地买入……这些完全刺激不到我,我不会受这些信息的干扰。从实践来看,我早期买的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后来也都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大画廊,或者说被更多更重要的机构收藏。”罗旭东分享道。

如今,一些像罗旭东一样“为赏而藏”的年轻藏家正渐渐浮出水面。在他们的世界里,收藏需要具有一定的鉴别与欣赏能力,不为了附庸风雅,不盲目追从,才能从收藏之中得到快乐。

独立思考,艺术鉴赏和审美靠自己培养

多看、多交流,是罗旭东日积月累的收藏秘诀。他觉得自己一直有一个不错的习惯,但这个习惯多少有点悖于惯例。

“其他学科都是不懂就要问,但我认为艺术收藏更多是要遵从内心。我更愿意去建立一套自己的学习机制,而不是一味地听别人讲。对艺术收藏而言,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一样,你今天听这个人一点,明天听那个人一点,不独立思考而只听他人的艺术见解,永远不可能养成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所以我觉得在艺术收藏这个领域,还是要亲自去看、亲自去学、亲自去体验,即使是有碰壁,即使是没有收藏到得意的作品。如果说你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最终还是不行的话,那可能说明你在艺术收藏方面确实没有天赋,不适合做收藏。但适不适合,跟你买不买,这又是两码事儿了。”

罗旭东购藏作品前会下很多功夫。“当我对某件作品感兴趣或者想收藏时,我会纵向地去看他过往所有作品的整体面貌,比如出版的图录、自传或者访谈,除了做这些工作,我有时还会选择去跟艺术家沟通,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学会系统性梳理,是艺术收藏应该做的最基本功课。”如今,罗旭东所收藏作品的艺术家,大多已经成为他无话不说的朋友。

罗旭东的办公室一直挂着刘晓辉、闫冰、黄宇兴等艺术家的作品

当然,罗旭东也会去请教别人,但仅限于专业知识层面,“鉴赏和审美还是得靠自己慢慢地培养。大家都有自己的品位和兴趣,我跟朋友分享我喜欢的艺术家,他们可能都不喜欢,但我还是会坚持买。反过来,别人觉得好的,我可能并不感冒。我购藏作品80%都是靠自己的判断,很少存在征求别人的意见。”

“取之于艺术 用之于艺术”,每个藏家都应有责任感

2015年,罗旭东第一次收藏了黄宇兴的作品;2021年佳士得香港秋拍,黄宇兴七联作《七宝松树》以6483万港元成交,在二级市场的个人拍卖纪录一夜之间提升了近6 倍,并成为中国最贵“70 后”艺术家。自己所笃定的艺术家5年内就有这样的涨幅,市场也检验了他的收藏眼光。

“很多事情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艺术家自身的努力与命运,我只是在一个相对早的时间买入了相对多的他的作品,后来二级市场的爆发,媒体就把这一系列的事情给放大了,其实并没有那么玄幻,这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过程。至于市场推动,我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做了一个普通藏家理应做的事情,换成其他艺术家,我也那么的喜欢,我也会去做这些事情的。有时候我在刻意回避这样一些问题,因为我并不觉得这些事情有多么的重要,我也不认为我有多么的重要。”

刘聪 《纸——No.5》 153cm×256cm 2019-2021年 罗旭东收藏

谭永勍《飞跃》,200cm×200cm×2 2021年 罗旭东收藏

其实在采访罗旭东之前,我们也接触过不少藏家,年龄层涵盖老中青,他们当中很多人有诸多顾忌并不愿意露面。但在罗旭东看来:“我没有什么顾忌,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跟大家交流分享,这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或许这正是年轻一代藏家观念的不同。

什么是“藏家”?罗旭东认为,藏家这个词,它并不是某种身份的象征。“藏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无须过度粉饰,同为艺术爱好者,只是藏家的艺术见解更独到些。藏家群体是整个艺术生态当中的一个环节,有着自己的那部分责任。现在艺术生态中,有两个角色越来越重要,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藏家,这相当于是行业的两个端口,初始端和终端。藏家这个角色在帮画廊分担着原本画廊该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对艺术家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对艺术市场的推动等。但藏家有责任感的同时,并不是说藏家就不应该通过自己的收藏获取投资回报,这点我是不认可的。因为所有的回报都是藏家自己投入金钱、时间、研究精力去换取的。这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印证这个藏家所选中的艺术家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好艺术家。取之于艺术,用之于艺术,如果每个藏家都能有责任感,整个中国艺术生态就会越来越好。”

据悉,目前罗旭东着手于将自己所热衷的当代艺术与自己家乡的在地文化作结合,后续还将有作品捐赠计划、艺术家驻留计划、文化审美输出等项目要落地。“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能够影响周围的人或者说让周围的人更多地关注到中国当代艺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多做一些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发展的事情。当然,这种推动肯定不会是立竿见影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以后再往回看,这些事情一定是有意义的。”

随着年轻藏家收藏取向的个性化、多样化,也逐步促成了当代艺术市场的包容性。但相较于老一辈藏家的力量,其实新一代藏家的实力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年轻收藏家人数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大家对于整个当代艺术的收藏还处于一种观望态度,还没有形成一种共识,只有当这种共识形成的时候,爆发力才会真正地凸显出来。”

那么,年轻的艺术爱好者可以怎样入手艺术收藏?

罗旭东结合自己的经验提了几点建议:第一,多去看博览会,了解整个艺术生态,艺术生态不只是买作品挂在家里那么简单,只有了解整个艺术生态和一些市场规则,才能慢慢建立起一个艺术收藏的逻辑判断;第二,要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品类,比如抽象、具象,或者“90 后”艺术家、老油画,这些都是个人的审美趣味;第三,确定自己喜欢的方向,比如说想买抽象艺术家,那抽象艺术家可以关注谁,系统化的梳理、亲自下场体验,艺术收藏水到渠成。

展望 《坐着的女孩儿》 125cm×50cm×119cm 1990年 罗旭东收藏

猜你喜欢
旭东藏家画廊
开学第一天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藏家之友
画廊
藏家之友
画廊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