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沟通力

2022-12-21 12:07樊登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务处肢体语言

【内容简介】

百万册畅销书《可复制的领导力》系列作品。樊登在本书中提炼出沟通的两大原理,梳理了沟通的10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提升沟通力的方法与技巧。本书的两大亮点:一是知识结构化,多学科支撑,层层探明沟通机理,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内容场景化,覆盖了90%沟通中的常见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即学即用,成为高效沟通者。

如果说人类社会是一张网,那么每个人就是网上的结点,而人与人之间必须有线,才能互相连接,否则这些结点就无法形成网,无法成为组织、成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根“线”就是沟通。

沟通是一门艺术,在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良好、高效的沟通力,不论是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社交,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效沟通者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有一天我的同学气哼哼地回到宿舍,委屈地要哭。大家问怎么了?他说去年参加了一门课的补考,开学教务处说他没参加考试,没成绩,拿不到学分,没有学分就可能拿不到毕业证!我问他到底有没有参加考试?他说当然参加了!但是教务处说没有他的试卷,没试卷就是没有参加考试。他气得涨红了脸。我说:“走,我跟你去解决。”

到了教务处,我说:“老师您好,我们班这位同学去年参加了一门课程的补考,但是现在没有成绩……”教务处的老师说:“哦,这个事我们知道。他没参加考试,所以没成绩。”我说:“没有试卷不能代表一定没参加考试,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老师说:“考了怎么会没成绩?试卷又不会丢。”我对同学说:“你说说看,补考的时候身边坐着哪些人?”他报出一串名字。我又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是咱们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您对学生应该有基本的信任。能否联系一下这门课的老师,看看有没有别的可能?”老师被说动了,打电话联系任课老师。

那位老师已经退休了,我们又努力请老师来教务处查试卷。最终,发现那位同学的卷子被夹在中间漏批改了。结束后教务处的老师问我:“你是班长吗?为什么这么热心?”我说:“我不是班长,我只是觉得应该好好沟通一下。”

一个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想要做些对社会有影响的事情就一定要与人合作。合作的过程中困难的就是沟通了。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人认为已经沟通过了。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折磨人,而是沟通障碍折磨人。如果一个人淳朴地未经任何训练,他的语言一定是直接的,是自我立场的。因为人的大脑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容易恐惧,容易焦虑,容易防备。凭本能沟通很容易伤害对方,或者让人认为自私,没修养,火药味浓。

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克己复礼为仁”。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原始的贪婪和恐惧,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这才是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古往今来,很多人总结了大量的沟通技巧和方法。究竟能不能复制呢?我的实践经验是能。很多人说“我嘴笨,天生的”,殊不知能说话、能表达就已经天生会沟通了。沟通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从没有信心、害羞、张口结舌,到侃侃而谈、平和自在、换位思考,其中的方法都是可以总结提炼的,有的甚至是有公式的,只要你刻意练习,沟通力就能达到80分。

如果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沟通能力都能达到80分,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提高很多!我们的事业、家庭和自我认知也会因沟通力的提升而受益。

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沟通力

沟通力本身就是一种经过刻意练习后可以被复制执行的能力。也就是说,不论是看书、看视频还是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沟通力,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沟通力也是一种方法或技巧,它与我们所学的其他能力是一样的。比如很多年轻人说“我不会做饭,学不会”,真的如此嗎?我相信如果你想学,是完全可以通过看书、看视频等方式慢慢熟悉,并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多次练习而逐渐学会的。领悟能力高或者发现其中的乐趣的话,你甚至可以成为一名烹饪高手。

沟通力的提升过程也是如此。当你看到那些站在台上激情澎湃、口若悬河的人,你可能感觉他们都很厉害、很牛,你永远都无法企及,而事实上,只要掌握方式方法,再经过刻意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站在舞台中央激情飞扬地演讲的那个人。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掌握高效的沟通力呢?

1.学习科学的理论

有人可能要问:学习沟通力也要学理论吗?

当然要学,不仅要学,而且要学那些科学的、真正有效的理论。

在我看来,有关沟通力的理论就是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应该谨记的一些原则。

(1)沟通的真实性。沟通的过程就是对有意义的信息进行传递,如果你传递的信息没有意义,哪怕整个沟通的过程很完整,这样的沟通也会因为缺乏实质内容而变成无效沟通,或者说这种沟通只能叫聊天。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无效沟通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包括时间、精力、渠道、金钱等,有时还可能产生负效益,即沟通的成本大于产出。

所以,要提升沟通能力,就必须确保你的沟通内容是真实而有意义的,沟通内容也应至少对其中一方是有用或有价值的信息。

(2)沟通的完整性。在沟通中,你传递给对方的信息必须完整无缺,不能让信息被干扰或被曲解,否则就可能导致沟通失败。

(3)沟通的时效性。整个沟通过程必须在沟通发生的有效期内完成,否则沟通就失去了意义。

(4)沟通的同一性。你的沟通对象必须能了解、体验或理解你所发出的信息的真正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经验、知识水平都不同,对信息的解读可能也会不同,理解一旦出现偏差,沟通就可能无效。

(5)沟通的目标性。沟通双方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模糊或不明确,很容易导致沟通失败。

2.掌握正确的方法

沟通力涉及沟通前的准备、对情绪的把控、对需求的关注,以及表达方式、表达的语音语调、表达的信息等等,要有效地掌握这些内容,使之在沟通中充分发挥效用,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沟通都是一种暴力沟通,即沟通双方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在这种情况下,沟通就会变成一种指责、命令或强迫,最终成为一种无效沟通。

我曾听一位妈妈在跟别人交流时,说起了自己管孩子的经验。她说,自己的经验就是在孩子上高中这三年,不论他怎么抗议,都要盯死他,盯到他上大学为止,并且强调这几年一定不能放松,否则就前功尽弃。

这种做法有效吗?不能说完全无效,可能孩子觉得自己无法反抗,只能“认命”,但这对孩子将造成巨大的伤害!

要让一个孩子成绩好有很多种方法,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孩子不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家长也不觉得管孩子是件痛苦的事,这是成功的沟通,实现了双赢。但有的家长就像这位妈妈一样,认为学习都是痛苦的,但孩子又必须学,自己没有好办法引导孩子,只能死盯,结果孩子陷入痛苦,家长也感到痛苦,这就是沟通方法不对,成了暴力沟通,即使孩子真的考上大学,与妈妈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沟通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3.一定要刻意练习

沟通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所有的关系缺少了沟通,都会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很多人觉得,沟通力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天生就外向,“嘴巧”“能说”,有的人天生就内向,“嘴拙”,不善于交流。

这么说太绝对了,而且会说话也不等于会沟通,因为沟通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并且,沟通力也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它是一种经过后天刻意的科学训练就能够掌握的软实力。经过多年培训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积累,我认为掌握高效沟通力的关键在于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路转换。比如,当对方的想法与你的想法相左时,要引导对方与你的思路一致,你就要先对对方的想法表示理解、尊重和認可,然后再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求寻找共同思考的角度。

掌握了沟通技巧,沟通就会变得很容易;而要掌握沟通技巧,就要不断学习和刻意训练。

沟通的目标

不是“口服”而是“心服”

在有些沟通中,沟通者对人对事并不能完全做到“心服口服”,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口服心不服”。也就是说,人们常以沟通结果来判断沟通的效果,而对于沟通的氛围、过程和其他衍生状态都不重视,只关注显而易见的“口服”,而不关注对方有没有“心服”。

所以在沟通中,仅仅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比有效沟通效果更高的沟通标准,就是既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又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即达到一种高效沟通的状态。有效沟通只是通过沟通行为让对方去执行和完成任务,高效沟通才是我们在沟通时要达到的目标。

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的沟通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遵循沟通的三大要素:

1.有明确的沟通目标

简单来说,沟通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谈,并在此过程中寻找共识、消除隔膜,最终解决问题,取得一致。其中,“沟”是方法,“通”是目的。但有趣的是,我们在沟通中常常是自说自话,有时你甚至会发现,对方坐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地说了半天,你却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这是很令人抓狂的!

任何一场沟通都要具备明确的目标,目标是高效沟通的起点和终点。双方只有围绕这个目标沟通,才能不偏离主题,不忘记初心。

对于国外的家庭,尤其是美国家庭来讲,剪草坪是个很重要的家务。为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家长就会教孩子来做这件事。

有一天,爸爸教儿子剪草坪,可儿子没控制好机器,结果“呼”的一下,一块草坪被剪草机全部剪没了。爸爸很生气,大声责备儿子。妈妈在屋里听见了,就出来制止爸爸,说:“我们培养的是孩子,而不是草坪。”

这个故事非常好地说明:不论是哪种沟通,都不要忘了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2.善用语气、语调

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对结果产生的影响也可能不同。有人喜欢平铺直叙地说,有人喜欢激情万丈地表达,有人喜欢摆事实讲道理,有人喜欢凭感觉来……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不同的人所用的语气、语调不同,沟通结果也不同。

中央一套曾有个很火的节目叫《朗读者》。有一天,我正好看到这个节目,当时播放的是斯琴高娃老师朗读的一篇文章,名字叫《献给母亲》。结果听到一半时,我就感觉自己的眼泪止不住了。与此同时,我发现现场的很多观众也在擦眼泪。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除了内容之外,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大家动情、流泪,主要在于斯琴高娃老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都比较低沉、缓慢,投入了较深的情感,这就对内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让人的情感很容易就被带入其中。

我非常提倡共情沟通。什么是“共情沟通”呢?就是倾听者对倾诉者的经历感同身受,引导倾诉者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问题的根源,继而影响并改变他。简单来说,就是沟通时要有同理心,在别人悲痛时,你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悲痛;在别人烦恼时,你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烦恼。在沟通中,如果你能通过你的语气、语调将这些相应的感觉表达出来,那么你一定能够获得对方的共鸣,你们的沟通也会更加顺利、更加深入。

3.用肢体语言为沟通加分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眼睛该看向哪里,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我们的整个身体应该是什么状态……这些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文字语言+38%的声调+55%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对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有的人在沟通时,一旦有问题或矛盾出现,他就会摸自己的脖子,甚至有的人两只手同时放在脖子后面,使劲儿地摸脖子,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在远古时期,人类防御野兽的能力很差,外出寻找食物时很容易被野兽咬死。而野兽一般都会咬人的脖子,一口毙命。由此,人类就认为脖子是最容易被攻击、被伤害的地方,一旦感到紧张、无助,就会想要保护自己的脖子。

这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在与人沟通时,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沟通的对象,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些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也会相应地为沟通加分或减分。比如我在给大家讲课时,这是一种沟通,如果我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只是干巴巴地坐在桌前讲课,你就会感觉我讲的内容很乏味。其他类型的沟通也是如此,不论是与朋友沟通,还是跟家人沟通,恰当的肢体语言都可以影响到你的沟通。

以上就是沟通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都是为了实现高效沟通,缺一不可。沟通本来就是一个全方位、综合展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语言内容。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可复制的沟通力》)

猜你喜欢
教务处肢体语言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语言是刀
肢体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肢体写作漫谈
好处费
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