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

2022-12-21 05:39陈姬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1期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价小学语文

摘要:SOLO分类理论利用某项具体任务的结构复杂性来解释和描述学生的认知结构,关注学生认知的递进发展,为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评价提供了参照。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路径有:立足策略单元编排特点,制订课时评价目标;根据既定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基于物理数据(课堂实录),改进评价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SOLO分类理论;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

一、 SOLO分类理论

SOLO,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基于“任何学习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程序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的投入及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特征,凸显学习过程从具体到抽象、从单维到多维、从组织的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据此,彼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抽象拓展层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可以看出,SOLO分类理论观照的思维

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来说就是从点到线到面到立体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越高。图1展示了用动词示例体现理解层次的SOLO分类,从低层次到高层次,表现学生不同的学习成果。借助图1,教师能较好地选择课堂评价的抓手,能较为直观地判断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知与变化,并适时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

二、 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逐级编排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集中学习阅读策略。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内容梯度上升,将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从认知层面提升到元认知层面,助力学生自觉运用阅读策略,成长为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者。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评价,强调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同时,关注学生运用策略理解课文的过程。从评价内容层面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的重点指向学生理解、领悟、吸收、鉴赏和探究文本思维的过程,且是偏主观、抽象的过程,不宜通过练习、作业、测验等方式,简单地用对错判定,更不宜直接用分数衡量,而需要找到一种观照学生思维过程的、相对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阅读策略单元内部提供的学习路径是渐进式的。学生学习阅读策略时,会经过“初步认知—学习实践—策略运用”的历程,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同时,阅读策略单元之间是螺旋式递进的关系,学习下一个阅读策略,需要基于已学的策略运用经验。如此,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需要在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搭建有梯度的评价框架,并按照梯度对学生进行逐步训练。

(一) 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框架

SOLO分类理论同样关注学生认知的递进发展,并与学生的阅读存在高度适配性。这为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程度提供了可观察的途径。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框架如下页表1所示。

根据表1我们会发现,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教师要做好充分预设,从倾听、梳理、纠正、提升等维度着手,结合观察记录和课堂效果,边思考边改进,对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情况作出精准的分层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清晰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怎么学习的”“学的过程如何”等情况,从而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教学决策,力求让评价紧扣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与运用,促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养成综合应用阅读策略的习惯,夯实主动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二) 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实施

我们选取了四个典型样本课例,作为推进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的载体:三年级上册教学过预测策略后,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阅读策略,需要巩固延展,在三年级下册教学素材的选取上,特意选择课外阅读作品《不要脚的朋友》,重在评价学生于课内所习得的预测策略之法以及在课外提升阅读能力的学习过程;四年级下册,选取了提问策略单元的《琥珀》《纳米技术就在身边》,是遵循本册第二单元的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同时呼应四年级上册的“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既有回顾和巩固之意,又聚焦“不懂”和“解决”,真正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提问策略又在本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课后题中出现,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为样本,可以将两种阅读策略有机联结起來,利于评价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

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典型样本,组织全体教师研磨分析:概括提炼教学不同阅读策略时的评价手段,不断总结、更新现有教学理念,使之上升到更加专业的教育理论高度。由此,我们初步形成了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的实践路径。下面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样本为例具体阐释。

1. 立足策略单元编排特点,制订课时评价目标

依据SOLO分类理论,借助表1,教师对课前学生的思维层次结构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进而按照不同的思维层级,梳理评价要素,制订各节课的教学目标,能让教师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

首先,立足阅读策略单元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和学段要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以“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为导向,依托课文的课前学习提示、课后练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本课在内容上介绍了事物运动的速度,先讲了人类奔跑的速度,然后列举了三种动物的运动速度,接着写到飞机、火箭、流星体的速度,最后谈到光速。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并运用前两节课学习的“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等快速默读的方法,将“抓住关键词句”“捕捉有用信息”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关于默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呈现出依据学段的升高而提升层级的特点: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默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四年级下学期还要做到默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三学段,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因此教学时要关注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明确学习起点。

其次,按照不同的思维层级,梳理评价要点。结合表1,“学前预知”思维层级,评价要点为“第一次默读,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聚焦标题中的关键词,关注文中每个段落的关键信息,如事物名称等”;“单点联系”思维层级,评价要点为“第二次默读,关注每个自然段中更细化的关键信息,如事物速度等,明白阅读这类作品要关注大量的信息,也要关注细化的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多点链接”思维层级,评价要点为“第三次默读,关注这类文章的普遍写法,发现这类文章的相似结构,借标题推测课文内容,注意各自然段的联系,提高阅读速度”;“结构化关联”思维层级,评价要点为“能运用抓关键信息和表达特点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体特点,提高阅读速度”;“迁移运用”思维层级,评价要点为“能学以致用,借助同类型文章《什么比象龟更老》来检测迁移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策略的效果”。

再次,针对不同的评价要点,制订评价目标。针对“学前预知”“单点联系”“多点链接”三个思维层级的评价要点,制订的评价目标为“考查在默读时,能否借助关键词句、关注表达特点等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针对“结构化关联”思维层级的评价要点,制订的评价目标为“考查能否自主运用阅读策略有效默读,理解文本内容与表达”;针对“迁移运用”思维层级的评价要点,制订的评价目标为“考查在课外阅读中,能否运用抓关键词句、关注表达特点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

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达成过程,实际就是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学生能否从学方法到有策略、用策略。

2. 根据既定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活动

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主要体现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要能根据学生表现出的思维层次结构,根据既定目标,以诊断性、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动力,以目标性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策略,以追问式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促使学生在后续的阅读实践中反思。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安排了三次快速阅读。第一次要求学生借助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并记录时间,还要按速度从慢到快给事物排序。如果学生答对问题,表明他们当前的思维结构层次是“学前预知”水平,需要加强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第二次要求学生记录阅读时间,关注文本中更为细化的关键信息,将事物名称和速度连线匹配。学生两次默读的时间长短,能反映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情况以及检索、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对某一文段的学习时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圈画的方式关注文本信息,提升阅读速度。第三次要求学生关注文本的写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式追问与肯定,并引导他们学习运用抓关键信息、揣摩自然段首句和文章标题等方法读文本,提高阅读速度。最后通过课堂拓展阅读,检测提高阅读速度策略的习得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并灵活调整教学。这堂课的教学活动既回顾了前两课的学习所得,又学习了新的提高阅读速度策略。

3. 基于物理数据(课堂实录),改进评价内容

基于物理数据的真实反思,能够很好地改进教师的评价水平。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课题组对本课课堂评价做了改进:一是以评价推进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引导学生借助标题推测课文内容时,针对学生回答角度重复的情况,课题组提出的评价改进建议为“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并鼓励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二是以评价加深学生对阅读策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借助关键语句默读的不同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课题组建议教师通过评价适时强化这一阅读方法,并将这一方法的使用贯穿整节课,强化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认知。三是做好批判性评价的示范。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提炼文本关键信息,并运用学过的阅读策略阅读,自主發现和解决诸如“作者列举的数据是否可信”等问题,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走向了立体交互式;注重收集各种研究数据,并及时将数据转化为服务学生、优化教学的有力工具,恰到好处地做到了理论观照实践。在这条教育评价探索之路上,对于评价量表的研制和细化,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0(3).

[2] 约翰·B.彼格斯,凯文·F.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陈姬,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教育部重点课题优秀实验教师,福州市学科带头人,福州市骨干教师,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曾获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优秀示范课、福建省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执教课第一名,“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福州市新课程优质课一等奖等。)

本文系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20年立项课题“阅读策略和‘策略单元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编号:MJYKT202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价小学语文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与教学衔接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SOLO视角下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