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铁画的温情传承

2022-12-22 02:29解莹
科学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芜湖技艺艺术

文|解莹

铁画由铁锻制而成,触之冰冷,然而在其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世代传承的温暖故事。

在芜湖,储氏家族是铁画的主要传承者。储氏铁画传承百年,历经三代。从储炎庆到储金霞,再到如今的传承主力——储铁艺,储氏一族为芜湖铁画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书写了铁画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一代传承人储炎庆恢复铁画技艺

储炎庆,安徽省桐城县枞阳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幼时丧父,少时丧母,曾带着妹妹沿街乞讨度日。12岁时,经邻居介绍,在汤沟镇铁匠铺当起了学徒,3年期满后,又在安庆一家铁匠铺帮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储炎庆在闲谈中得知清代芜湖铁匠汤鹏创制铁画的故事,并了解了他为提高铁画艺术水平而向画家萧云从学画的经历。储炎庆自己也是铁匠,所以对此特别感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当时的他虽未见过铁画,但已产生了要学习铁画技艺的念头。

19岁时,储炎庆来到芜湖,在沈义兴铁匠铺帮工。沈老板有制铁画的技艺,但不肯外传,储炎庆便抓住各种机会,细心观察沈老板的运锤、接火方法,并反复模仿操作,久而久之,居然制成了铁画。

后来,储炎庆在亲友的帮助下,于芜湖花津桥开设了永昌铁铺,以打铁器及制铁画为业。时值军阀混战,市场上一片萧条,永昌铁铺濒临倒闭,芜湖铁画也面临发展困境。

储炎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昌铁铺的铁画重新问世。1956年,在政府的委托和支持下,储炎庆牵头组建了铁画恢复组,致力于铁画艺术的恢复工作。1959年,储炎庆带领众多匠人,根据安徽画家王石岑的画稿,耗时两年完成了巨幅铁画《迎客松》,该作品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

在此同时,储炎庆还向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师及芜湖画家请教,深入探讨画理,将国画技法与铁画技艺熔于一炉,大大提高了铁画的艺术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储炎庆将一身技艺传授给了女儿储金霞、外甥杨光辉等人,使铁画艺术得以传承下去。

储金霞

储铁艺

第二代传承人储金霞做铁打的女人

储金霞是储炎庆长女,自幼受父亲熏陶,热爱铁画艺术,并在多年的钻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如今77岁的储金霞从事铁画创作已60余年,虽历经风雨却矢志不渝,以传承、发扬铁画艺术为己任。她创立了“储氏铁画”品牌,先后筹资成立了铁画研究所、储氏铁画工艺厂、储氏铁画工艺品销售中心,开发了多种铁画新品,使铁画艺术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生于铁画世家的她自16岁起便跟随父亲储炎庆学习铁画锻制技艺,她说:“我从小在铁画世家的氛围里长大,可以说铁画的发展史就是我的成长史。”

作为铁画艺术传人,她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精湛技艺,而且创新使用了淬火、叠锻等工艺,大大丰富了铁画的创作手法。她制作的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为题材的作品不仅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而且古朴典雅、意境深远。

储金霞擅长锻造宏篇巨幅,同时又能制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精美小品,为铁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06年,芜湖铁画跻身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储金霞感到莫大的欣慰。2007年,储金霞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同年又成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9年,由张志和教授历时两个月创作、用楷书大字书写的《中华颂》经储金霞及其弟子之手锻造成长18米、高3.72米的铁艺书法,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这是继《迎客松》等作品之后,储氏铁画再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

“一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句话放在储金霞身上再合适不过。她经常说:“虽然我是一个创作铁画、打铁的女人,但我要做铁打的女人。如果不做铁打的女人,就成为不了打铁的女人。”60余年来,从艰苦学艺到执着坚守,再到开拓进取、荣誉等身,饱尝酸甜苦辣的她早已练就一副“钢铁”之身。

第三代传承人储铁艺弘扬铁画艺术

储铁艺由祖父储炎庆取名“铁艺”,取“将铁画艺术世代相传、发扬光大”之意。多年来,储铁艺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一直在铁画艺术的道路上执着求索。

储金霞与储铁艺等人探讨《中华颂》的制作

1988年,储铁艺初中毕业后进入工艺美术厂跟启蒙老师张家康学艺,后又到铁画研究所跟随储金霞继续钻研铁画技艺。

在储铁艺看来,铁画技艺虽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但艺术追求要立足当下,不断创新。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取材,而是注重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灵感。

为了把蚂蚁做得逼真,他特意在花鸟鱼虫市场买了几只蚂蚁,观察了一年多再进行创作。为了方便观察,他还养鱼、养蟹,创作出的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作为铁画世家传人,储铁艺将芜湖铁画的传承与发展视为自己最大的责任。2017年,他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专职老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传授铁画技艺。2018年,牵头起草了安徽省地方标准《芜湖铁画锻制技术规程》。2020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助力芜湖铁画入选“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

为了让这项传统技艺走进百姓生活,他勇于创新,不仅尝试借鉴油画艺术,给铁画上色,还探索铁画艺术与家居用品、文创产品的结合,开辟出了一条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对于未来,储铁艺信心满满。他相信,芜湖铁画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更加美好的时代。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弘扬铁画艺术。

百年来,储氏一族接续传承,他们将满腔热爱融入冰冷的铁片,用脉脉温情传递艺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芜湖技艺艺术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