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劲军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经验

2022-12-23 01:10肖娜娜梁劲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脾虚黏液脾气

肖娜娜,柳 霞,梁劲军*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肛肠科,广州 510145)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chronic radiation proctitis,CRP)是指盆腔恶性肿瘤放疗结束3个月后仍存在或始发的直肠黏膜放射损伤。临床以便血、大便次数增多、黏液粪便、腹泻、肛门坠痛、里急后重、腹痛等为主要症状,晚期可能发展为肛门狭窄、深部溃疡、瘘管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等[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CRP以对症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激素、益生菌、抗氧化剂、生长抑制素等药物为主,侵入治疗包括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3]。但保守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手术治疗损伤又大。因此临床一直致力于治疗方案的优化。中医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发挥良好优势,认为本病归属“肠澼”“便血”“泄泻”“腹痛”“内痈”等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4-5]。

梁劲军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名医,从事中医外科肛肠专业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痔、瘘、肛裂、脱肛、便秘、结直肠炎等各种肛肠疾病,近年专注于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研究,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梁劲军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梁劲军认为,急、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机不同。急性期放射线极火之毒损伤肠道,灼伤局部血脉,血败肉腐,酿化湿热。因此早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对于CRP,常迁延病久,导致气血津液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脾气虚弱。局部血脉实邪堵塞内环境较难恢复,不通则气滞血阻,长期郁结的病机易耗伤脾气,导致脾虚。临床所见患者整体与局部病机常常相反,整体辨证常属脾虚,而局部辨证常有湿热瘀毒,应该注重四诊合参。治疗上,以健脾贯穿疾病的始终,兼顾局部实邪祛除。

1 肠实为标,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CRP病程长,久病多瘀,放射损伤局部血脉,导致瘀血停滞,阻碍气机,加之放射伏邪拘于局部,酿化湿热,气血湿热互搏,肠道气机不通则肛门疼痛,腹痛。湿邪重浊黏腻趋下,大肠传导失司,导致腹泻、里急后重之感、黏液脓血便等。

梁劲军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局部湿热瘀毒之邪气虽为标实,但亦可阻滞肠腑,导致传导功能失常,阻滞津液,以使痰湿浊物内生,阻滞气血,加重气滞血瘀状态,从而影响肠道生理功能,成为致病之因。针对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局部实邪,在治疗中辅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之法,不可只顾全身气血亏虚而一味单纯使用补益药,以免助长局部邪气,犯虚虚实实的错误。临床中若见腹中胀痛,则多以肠腑气机不畅为主,治疗可选用木香、枳壳、厚朴、陈皮、香附行气。若胀痛明显,常为中焦局部气滞较重,可加用延胡索行气止痛,白芍柔肝缓急,麦芽、莱菔子、山楂消除肠中积滞。若主要阳性症状为黏液便,此以瘀热湿之毒为主,因湿性重浊黏滞,可裹热邪及瘀血于局部,而使局部肠段受损,整体却无明显湿热之象,此时可以肠痈之法治之,中药常选用败酱草、白芷、赤芍、牡丹皮、大血藤等清热活血排脓之品。但需注意勿过投寒凉损伤脾胃,也不可因湿而过投淡渗分利之品,如大量使用泽泻、猪苓、木通等,导致阴液受损。

2 脾虚为本,治以健运脾气,补阴益阳

脾虚在虚损性慢病中应受到重视。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学说的“中土理论”说明脾的重要性。脾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人体吸收营养、输布精微主要依赖脾的功能。《内经》[6]言:“四季脾旺不受邪”。在慢性疾病中,尤需注重保障脾的功能。临床所见CRP患者中,脾虚十有八九,因CRP病位虽在直肠,属下焦,但大肠为谷道之一,受损易导致水谷运行失常,损伤脾气。加之疾病病程较长,长期便血,气随血失,导致脾气耗伤,加重脾虚。治疗以健脾贯穿疾病的始终。

2.1 健运脾气,顺应脾升

脾气虚弱是CRP脾虚证的初始阶段。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使得水道通调,水精布散。脾虚水谷无法上输心肺,营卫化生乏源,气血亏虚,使脏腑、形体、肢骸失于濡养,而出现精神疲困、乏力纳差、饮食不化、口淡、齿印舌、苔白、脉沉细等表现。水谷精微无法输布,水道失调,水液积聚而为“死水”、为湿,失去功能并阻碍气机。湿滞肠道,引起肠中腹泻,大便溏薄,湿邪碍脾,导致脾虚进一步加重。此外,脾气主升,升提脏腑,中气虚陷,则导致肛门坠胀感、患者腹泻次数多而清稀。脾虚统血无权则血行脉外而致便血。

临床治疗CRP脾气虚当从健运、升提、固摄三方面出发。脾气虚以泄泻为主,常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药以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太子参之品为多。脾气虚以便血为主,因脾脏统摄失权,裹护血液失职,血溢脉外而便血,常以黄土汤治疗,便血重则可加地榆炭、槐花炭、当归炭等收敛之品以助脾气固摄。脾气以升为健,若出现久泻不止、肛门坠胀,可选用防风、升麻、葛根等升提之品,清气升则浊阴自降,水谷各行其道。

2.2 平补脾阳,兼补肾阳

气属于阳,国医大师任继学[7]曾述:“阳为气之体,气为阳之用。”气与阳密切相关。CRP患者气虚失于干预,进一步发展为脾阳虚,脾气虚症状加重,可出现四肢肤冷,畏寒,泄泻加重等。其中,脾阳虚泻当与肾阳虚泻相鉴别,脾阳虚泄泻常为时溏时泻,受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便次增多。肾阳虚泻常为五更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脾阳虚为脾气虚之重证,药物使用上仍以健脾气平补脾阳为主,适当加大剂量。因患者长期病邪损害,脾虚常较严重,若投大量滋补之品,恐虚不受补,而反滋腻碍脾。若投大量温热之品,恐助长局部热邪,导致血热妄行,因此当以平补之品徐徐补之。

脾阳与肾阳密切相关。一方面,先天之肾需要脾中水谷精微滋养。另一方面,脾运化升清需命门之火温煦。在健脾治疗中应兼顾温补肾阳。梁劲军善用附片作为脾肾阳双补之药,与健脾补气药相配伍,既可鼓舞脾中阳气,又可散寒邪。正如《本草备要》[8]记载附片“能引补气药恢复散失之阳;引补血药以滋补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

2.3 清补脾阴,兼顾精血

CRP患者因局部实邪阻滞气机、或因脾虚失于制水,常有湿邪。但因放射线火毒邪气照射于肠间,因此湿常从阳化,局部形成热邪,热邪耗津,加之前期癌毒消耗劫伤阴液、长期便血精血丢失,最终导致脾阴亏虚。此外,慢性病程,腹胀、腹痛、便血等症状难以忽视,患者多压抑忧思,思则伤脾,暗耗阴血,加重脾阴亏损。脾阴具有帮助脾阳运化、统摄血液的功能,正如清代唐宗海[9]表示:“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脾之统血,功于脾气,也功于脾阴。”血行脉外既可能是脾气失于固摄,血液自身凉润功能失调也可能出现问题。脾藏营,脾阴亏虚会直接影响血液中的阴不制阳,血液妄行。在临床中,此类患者脾阴亏虚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饥不欲食,腹胀、大便初干、口干但不苦、眠差、舌干或有裂纹,苔少等情况。

临证可以根据病人脾阴亏虚程度选择不同的治法。对于仅有腹胀,不知饥,口干,舌苔干等表现的患者,主推甘淡清补生津之法。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切记投大量滋腻之品,阻碍脾气。常选用茯苓、山药、薏苡仁、扁豆等,或加既补既行的当归,或酸甘性平的白芍。而对于中土阴虚,波及余脏的阴液大亏,出现虚热、肾阴虚大便干结,或长期便血,营阴严重亏损致面色苍白,四肢肌肤不濡等症状的患者,应以滋补精血为法,酌加熟地黄、首乌、龙眼肉或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海参等,同时可予少许陈皮或砂仁,以防滋腻阻碍气机。

2.4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对于CRP患者,长期的虚损耗伤与气血丢失,其病机往往诸虚损合并出现,需要评估阴阳损伤的程度,阴阳兼补,力度不同。脾中阴阳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变化的,内经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之间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决定了两者不可能完全割裂分开,这种平衡类似于现代科学中阈值的意义,有一定的消长空间,不是绝对的静止对等,而是在此空间中保持相对的平衡。因此补脾阴脾阳不仅需考量双方虚损程度,而且需保持平衡,从阴阳互根互用出发,使阳得阴助,阴得阳升,相互补充,泉源不竭、生化无穷。

此外,除了补阳益阴之外,尚需调和脾中阴阳。《内经》记载:“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若相离不和,会导致白昼少神,夜间失眠,疾病愈加严重。

3 病案举例

患者梁某,女,46岁。2021年1月8日初诊。主诉:便血6月余,加重10天。患者2020年6月在外院行宫颈癌手术,术后外照射放疗25次,后装放疗2次。放疗期间开始出现便鲜血,伴黏液,大便次数增多,每天7~8次。在外院予口服抗生素,并间断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便血有所改善,但大便次数仍多。发病以来便血等症状反复出现。10天前,症状加重,每日均有便血,次数1~3次不等,晨起第一次大便血量较多,鲜红色,量约5 mL,与黏液相混合。每日大便6~7次,质稀溏不成形。伴肛门坠胀感,疲乏,纳眠差。舌淡胖,有齿印,舌苔薄白干,舌根部苔偏黄,脉沉细。肠镜:考虑放射性直肠炎。血常规: WBC及N%正常,Hb 95 g·L-1。西医诊断: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诊断:便血,脾不统血、湿热瘀滞证。治以健脾固摄,兼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法。方药组成:熟附子6 g先煎,薏苡仁30 g,败酱草30 g,三七粉6 g(冲),赤石脂30 g(先煎),白术20 g,黄芩15 g,阿胶10 g,当归炭10 g,黄芪20 g,太子参20 g,墨旱莲10 g,枳壳10 g,柴胡6 g,地榆炭10 g,槐花炭15 g,炙甘草10 g,茯神20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同时予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每日1次,每次1粒。嘱患者清淡高蛋白饮食,忌辛辣煎炸、生冷、甜腻之品。

2021年1月22日2诊,精神好转,便血较前缓解,每日晨起初次大便带血1次,便血量减少,大便每天3~5次,仍溏,成堆状。睡眠好转,舌淡胖有齿印,晨起口干。守方,前方加用葛根20 g,共服4周。

2021年2月19日3诊,便血明显缓解,每周3~5次。患者大便逐渐规律,每日2~4次。肛门坠胀感缓解,纳眠可,仍有少许口干,小便调。守方并减柴胡、茯神。

患者规律门诊复诊,以上述方药随证加减,症状基本消失。

2021年7月16日再次就诊,患者因一次硬便后再次少许便血,无黏液及其余不适,追问饮食,诉发病前一日进食一盘鲜挖莲藕,次日出现便血再发,大便每天1~2次,便时少许出血,无黏液。舌淡胖,边有少许齿印,苔薄白,脉沉细。予调整白术为40 g,改太子参为党参30 g。7剂后复诊,便血愈。

按语:患者便血、泄泻、易疲乏、纳眠差、舌淡胖、有齿印乃一派脾虚之象,系因前期癌毒、手术、放射损伤气血功能,导致脾气虚弱。脾虚则统摄无权、运化无力。治以健脾统血,方以黄土汤为治疗,并予三七粉、墨旱莲、地榆炭、槐花炭加强止血之功效。同时患者又有黏液便,舌苔薄白干,舌根部苔偏黄等湿热之象,应当兼顾清热利湿,方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顺应脾气之升,加用少许柴胡以升提。二诊,患者晨起口干,脾阴损伤明显,加葛根升清益津。三诊诸症减轻,仍有少许口干,减去柴胡以防劫阴之弊。因脾虚及局部肠道损伤为慢性病机,当徐缓健脾,清除肠间余邪以巩固疗效,故门诊规律复诊,守方随证加减。至7月患者再次出现便血,因鲜挖莲藕寒凉,大量进食损伤脾胃,致脾虚便血,故加大黄芪剂量,补益脾气。改太子参为党参,党参较太子参性温而益脾阳。再次就诊,症状缓解。

4 结语

临床所见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常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常因局部病机与整体病机相反。若能分而治之,亦补亦行,则可使局部实邪去而避免闭门留寇,整体脾气旺而不令受邪。临证应三因治宜、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活用经方,随证加减。

猜你喜欢
脾虚黏液脾气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黏液如何助力清除流感病毒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二则
酒精脾气等
树的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