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财政作为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2-24 00:01吴丽祥
求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二十大财政

吴丽祥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新征程上贡献财政力量,在开创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中展现财政作为。

坚持学思践悟,掀起学习贯彻新热潮。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把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工作、对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谋划财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结合起来,深刻认识财政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把握好财政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任务新阶段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制定财政部门落实的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施工图,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立足财政实际,狠抓开源节流、控险促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财政领域落地见效。

大力涵养财源,开辟增加财力新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财政部门,要全力以赴厚植财源税源,夯实税源基础数据库,逐步形成以企业级颗粒度为核心的精细化税源治理体系,实施常态化组织收入调度,加快建立跨区合作招商利益共享机制,着力开源节流、挖潜增收,努力为经济大盘加码“添秤”。要持续落实好财政支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以更实作为进一步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做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培育涵养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要大力盘活资源资产,积极构建购置、使用、处置相衔接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探索建立资源资产盘活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公物仓,实现闲置低效资产调剂使用、共享共用。

持续积蓄动能,彰显创新发展新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支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精准对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要扎实推进制造业立市,深入推进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12 条产业链提质增效。要支持推动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标准推动海河实验室建设运行。要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要继续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发挥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培育一批数字化重点平台和标杆企业,切实为科研“松绑”、为创新“减负”。

坚持人民至上,促进生活品质新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部门,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着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泽普遍,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决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优化教育支出结构。要抓好援企稳岗、灵活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稳就业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要织密多层次社会保障网,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支持节能降碳重点项目,支持保护蓝天碧水,共建美好家园。

提升政策效能,迈开财政治理新步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财政部门,要全力抓好财税运行调度,持续优化财税政策,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围绕调整收入划分体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明确事权支出责任等多个方面,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实施。要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和成熟度安排预算,持续调整完善支出政策,加强政策对支出项目的约束,坚决把牢预算支出关口,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集中财力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实施。要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财政资金全流程动态监控、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切实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

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发展安全新屏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为财政部门,要强化对相关领域风险跟踪评估和应对,着力维护财政经济安全。要加强中长期财政收支形势分析研判,动态测算评估财政可承受能力,根据不同评级结果相应实施增支政策的限制性措施,确保财政可持续。要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合理把控民生政策调整节奏和力度,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要建立健全债券项目审核把关机制,加强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要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大力提升使用效益,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坚持党管干部,展现干部队伍新面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作为财政部门,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入践行“以政领财、厚生惠民、精筹细算、崇廉尚俭”的天津财政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重事功、练事功、善事功,把考察了解干部探头延伸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加强对开源节流、资源资产盘活等全局重点工作跟踪评价。要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增强理论素养,提高业务本领。要把严谨细致办好事、担当作为办成事的干部树起来、用起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二十大财政
“数”读二十大报告
喜迎二十大
迎接二十大 开启新征程
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财政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