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元素在服装面料再造中的运用分析

2022-12-24 20:05肖红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服装面料肌理织物

肖红波

(杭州第意户外用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服装面料再造就是在原服饰设计布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这样可以逐步取代且改善之前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布料。在此期间,必然需要仿生元素,它与我国提倡的“绿色生产”口号相吻合,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同时也折射出“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点[1]。

1 仿生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特征

1.1 概念

仿生产品设计一般是以仿生学、产品设计学等知识为载体,分析各个领域的发展态势而创建的一个全新学科。仿生元素一般是指大自然中的所有元素,例如:色、形、声等,乃至在大自然条件下的无形结构、物质、性能等,这些都能够运用到服装面料再造领域内。由此能够对促进服装面料再造工艺的持续升级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必然能够最大化地增强服装面料再造工艺的改革与创新,并进一步创建出全新的面料再造理论、策略、渠道等。值得注意的是,仿生元素不但能够灵活地运用到面料再造的整个过程中,也能够与面料的纹路肌理特征、色彩再造、文化内涵拓展等相结合,促使服装设计风格、艺术特征等进一步优化与完善[2]。

1.2 应用特征

在对服装面料进行再造的过程中,投入仿生元素能够增强服装面料的功能性优势,从而引导社会大众形成新的审美观念。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对大众展现其文化艺术内涵,提升社会大众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通常而言,大众对服装面料提出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要具备较强的舒适性,应用仿生元素不仅能够在服装面料原有的结构、功能上实现优化,还能够对加强服装造型创新明确方向,将大自然的艺术气息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使其完全渗透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另外,通过仿生元素的应用,能够强化服装设计的内涵,促使人们形成全新的审美观与艺术观。

2 面料再造概述

2.1 面料再造的灵感来源

面料再造的创意源于大自然、文化意识、民族风俗、科学技术及现实生活。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能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也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寓意,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汲取某种艺术形式的表达特征,属于服装面料再造的一个重要灵感启示。

“中华民族的则是现今世界的”,通过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文化、美术艺术等领域汲取精华则属于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为面料的开发革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艺术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同时又跨越现实生活”,唯有发自内心地认真观察,才能够发现其中的所有亮点。

2.2 面料再造的表现形式

面料再造的表现形式一般是通过服装面料的纹理、色泽、搭配、款式等途径给予表达,具体来说其表现在三个方面:触觉、肌理、视觉纹理。对于触觉来说,它不但能够促进不同织物的形状实现多元化拓展,而且还能够折射出动态美感,因此在进行织物再造期间,必须要了解不同织物的所有功能特征,例如:保温性、吸湿性、悬垂性、免烫性、耐磨性等。不同特征的材料其形成的肌理特点、材质手感、应用特性等是完全不一样的,唯有通过深入性地研究和对比,才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原有材质对其进行加工再处理,并给予灵活应用,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成效,并由此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进一步折射出全新的面貌与形态[3]。

2.3 服装面料再创造的意义

面料再造艺术是对服饰产品设计中材料和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升华,它是把传统设计者的灵感和思想展现于现代服饰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桥梁。面料再造艺术可以为传统的服饰工业增添新的灵性和生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因为面料再造设计颠覆了服饰中织物以往的传统特征,让普通的织物显示出了鲜明的颜色效果和丰富的肌理,同时又使传统服饰设计者们有了很大的创新空间,使传统服饰设计更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迎合消费者对高端服饰的要求。而面料再造设计由于其自身的时尚性特点,对消费者的吸引度以及对传统服饰工业设计的影响和革新,使之成为未来服饰产品设计发展趋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织物经过再造后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立体、多变、生动等,它可以把再造材料灵活地应用于衣服的局部,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而与衣服总体宽松设计相融合,转化成服装的一个关键设计要点,且彰显出美感,同时还能够体现出独特的格调。同时,也可以将再造材料运用在整体衣服中,以充分体现再造面料新颖独到的优点。运用再造面料可使服装整体款式设计相对应,力求简约,因为设计的重心在于材质而并非样式。由此来看,服装设计属于一门独特的艺术,在持续转变期间,其发展时间逐步缩减,演变速率大大提升。

2.4 服装面料再创造艺术的设计原则

服装面料是服装设计的三个基本元件之一,是服饰必须存在的基本物质条件。随着服装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服装设计中所见到的织物品种更是不断涌现,无论材料纹理或是加工方法,都具有多样性。正因为大量的服装织物进行了再创新发展,使织物的视觉肌理、触觉体验发生了很大改变。但织物只能进行再创新设计才能使其整体效果更具吸引力,所以进行织物再造创新时可以采用简单方法,也可同时采用各种方法,最后产生创造力无穷的设计面料。当代服饰设计技术除具有上述基本功能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出了当代中国传统服装艺术作品的美学特色,把纯粹的美术设计专业技术应用于产品制作中,是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服饰产品设计经过了从最原始的兽皮、树叶到最单纯的化纤织物,再向技术创新织物的一系列发展和转变,针对现有环境的产品设计要求,根据服饰特点、形式美规律和艺术造型特征,采用了一定的技术处理方法,使服饰从最基础的材料到构成再到空间造型等,都产生了特有的视觉效果冲击力,把服饰布料的内涵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所设计出的产品就会与众不同。所以,通过对传统服装面料的重新创作和再加工,是提高时装的特殊审美艺术功效的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

虽然织物再造成为当今社会服饰设计材质中的一大亮点,不过其再造也不是盲目的,必须尽可能多地顾及到织物和服饰自身的材质和工艺特点,尽量在衣服材质发展效应的范围内,最大化地利用衣服的内在材质特点。在产品设计和制衣的整个过程中,要以服饰总体造型风格为基本中心线,宏观调控,以织物固有材质特性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所需要表达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必要的加工处理技法合理搭配,充分发挥织物自身的优势特点,使传统和现代相融合,以将织物的再造能力在服装设计中充分发挥最大的潜能。

3 仿生材料在服装面料及塑性中的具体运用

3.1 形态仿生

形态仿生学顾名思义是把生物的基本形态和外貌特征通过服装面料进行直观反映,主要包括具象仿生和仿物两类。一方面是通过具象仿生,直接在大自然中取材,仿生动植物的外在形状和内部构造特征,一方面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复原生活中存在的实物形态,同时表现出艺术设计者寄托于自然中纯天然物象本身的审美理念,具有直观形象、富于亲近感的艺术风格特色。在服饰造型艺术方面,具象仿生并不刻意追求纯粹仿生动植物的原始形体,重点是着力于展现出其内在的特点和文化气质,并与身体构造相符合,发挥修饰人体形态的功能。比如在胸口部位增加了荷叶边,以获得更饱满的视觉感;在腰间设计了人性化、形状夸张的蝴蝶结,以填补腰间线条不够的漏洞等等。从纹样方面分析,豹纹、斑马纹等图案是具象仿生学艺术中经久不衰的典型纹样,既富有前卫的时尚性和潮流感,又可以体现人类对大自然的亲近性和归依大自然的夙愿。仿物艺术具有强烈的抽象主义风格,对自然界中所有事物的构造特征和视觉特性运用几何学形式加以抽象阐述。因为自然物体并非是由点、线、面等构成的立体生物,所以需要由设计者采用分割、结合以及对比等设计手段,从高度抽象的材料中提炼出简洁利落的形体和构造,使设计造型上可以更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思想和感性观念,把原来单纯的借鉴抄袭设计提升为简单明朗、简洁灵动的造型设计,从而凸显现代服装设计服务于现代时尚生活形式的特点宗旨。

3.2 意境仿生

意境仿生与仿物在造型方式上相似,它主要采取了透过抽象概念、形象渲染、引申的方法提炼天然物的本质规律,根据不同服饰款式、创作技巧、服装面料以及体型特征等塑造出天然物的本质美。而与仿物不同的是,意境仿生主要注重写意,透过具体服装设计传达出天然物在精神层次上的内在美和意象美。而意境仿生则对设计者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情感认识提供了更多的需求,专注地借助服饰传达出了自己心灵的表现力,从而可以激发个人的情感意识和创造力。以褶皱系列服饰为例,该服饰由日本著名艺术家三宅一生制作并推出,其设计思想既借用了大自然风景所传达出的意境特色,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日式茶道艺术特征,透过利用棉麻类纤维面料凸显出海岸、蓝天等自然景观的内在美,并利用平面剪裁和身体细节部位的褶皱堆积塑造出完美的身体构造质感,整个服饰整体呈现出了轻松随性的设计特色,从而传达出了具有东方禅意、东方哲理思想的设计理念,并带动着现代美学风潮。

3.3 肌理仿生

面料肌理一般是指对动物皮毛、植物表面等给予仿拟,也能够利用独特的面料再造技术使其具备较强的肌理感,确保其仿生效果更加生动与真实。例如:通过面料抽纱技术,设计出面料毛边效果,接下来把一片片面料进行堆叠,转化成个性化的毛绒效果。又如,非一般的镂空工艺能够对面料进行针对性地燃烧,使其呈现出古旧的镂空感或者有缺陷的肌理感。还能够利用编织、刺绣、钉珠等工艺呈现出大自然界中多元化的肌理特征,确保服装面料的肌理效应更加突出。除此之外,还需要逐步优化面料的色彩、图案等,持续加强服装面料再造肌理的仿生效应[4]。纹理仿生主要是模仿自然界动植物在表面形状上的纹理特点,表达出动、植物的纹理形状特征。借助设计者对自然界中千姿百态事物的细心研究,把其纹理特征作为创意来源,能够启发设计者的想象并创新思路。因此,纹理仿生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衣物材质,根据原物品在外观上呈现的物质构造、质感纹理等特征,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表现语言对物品的纹理特征进行重现,使创作出来的衣服艺术作品能够生动形象、直接地传达出设计者的审美内涵。

3.4 色彩仿生

颜色仿生学是利用颜色进行服装面料的再造艺术,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利用自身所具有不同的颜色来和其他生物加以有效的区别,同时还能够利用色彩的雷同使所有动植物更为和谐地闪织汇集为一个整体。颜色仿生是参考了大自然中所有自然界形成的颜色组合,很多颜色都是参照大自然中的事物加以命名,比如以天然植物水果颜色命名的枣红、柠檬黄、草绿色等,以海洋生物颜色命名的海底珊瑚红色等,以宝石矿物质颜色命名的孔雀石绿色、钢锈红色、青铜簋、赭石等。色彩仿生是在大自然中寻找斑斓的颜色进行服装再造创作,根据不同的创作目的、艺术要求选择大自然中的不同颜色,借用大自然中颜色组合的形式和特点,给服饰创作带来了浓郁的天然魅力与和谐特色,增强了服饰创作的美学内涵。以法国设计师在2014年春夏时装秀中所发布的服装设计作品为例,这次时尚节目以蝴蝶为主体,并通过形态仿生的方式赋予了衣服以蝴蝶的外观形态,衣服整体呈现不对称剪裁,不同布料之间松紧有度、疏密结合,同时还在衣服细节部分加入了羽绒、透明纱等材料并进行重叠设计,进而塑造出蝴蝶轻盈灵活的体型特点[5]。同时还使用了颜色仿生的设计手段,模仿了天堂凤蝶、爱情鸟蛱蝶、波绿凤蝶等蝴蝶种类所呈现出的颜色特征。通过以渐变、透叠的方式将各种颜色进行排布运用,赋予了整个服装以斑斓梦幻的意境特点。

3.5 用途仿生

应用仿生一般是基于织物创新的角度,着力凸显出服装设计中所传达出的功能效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不同于传统的新织物层出不穷,而人类在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自然界生物趋利避害的天性,因此能否在面临危险和破坏时启动防护功能,也变成了仿生学科研发的重点。应用仿生一般是通过模仿动植物的皮层组织构造特征,使衣服材质有助于为人类提供调节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比如御寒功能、保温功能等。以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四道沟聚酯纤维为例,其产品设计的理念源自海底珊瑚的形状特点,通过加工技巧的改进,设计出异形截面的高效导湿速干纤维,该种织物可以通过芯吸功能迅速把身体肌肤上的汗水传递至织物表层,因而提高了衣物的通透性和呼吸感,逐步增强了服装的附加效应[6]。

4 结语

仿生元素的融合必然能够加强服装面料再造工艺的革新与升级,使人们慢慢地体会到与大自然相贴合的真实感、生动感。如果将仿生元素融入服装面料中,还可以逐步增强面料的舒适感,促进其功能、结构等不断优化,满足社会大众对面料的多元化、高标准等方面的需求。仿生元素的融合能够真正地满足我国服装面料再造的全新发展需求,促使相关企业逐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些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服装面料肌理织物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智能LED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方法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对我国服装面料发展方向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