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相关对策与思考

2022-12-24 20:05莫铭恩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村民

莫铭恩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城市污水一般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后被集中处理,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加之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深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从而引发极其恶劣的水污染事件。农村地区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会直接威胁到地方生态环境,同时对地表水造成严重伤害,威胁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及正常生活。我国农村人口多,分布不集中,且生活用水水质不稳,污水采集难度大,所以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恰当可行的污水处理手段,切实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

1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基本概述

1.1 农村污水现状

中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非常大,基于此,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农村地域偏僻,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密集且人群分布相对分散;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环保意识薄弱,种种原因造成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越来越完善,环保治理的核心工作开始从规避城市水体污染,转向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农村污水治理俨然已成为环境治理工作的核心问题[1]。农村人口分布不集中,且大多数地区经济落后,使污水收集成了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水平落后,导致农村很多生活污水根本没有处理的机会就直接被排放到水体当中,严重污染周边水域。以前农村地区发展较慢,用水量较小,所以产生的污水也相对较少,且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被用作作物肥料,所以能够进入到水体当中的污染物并不多,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伤害。但是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均用水量也迅速提升,生活污水产生量更是翻倍上涨。由于生活污水当中的洗涤剂成分相当多,不能直接用于灌溉,所以这些生活污水大多只能被直接排放掉。

1.2 农村污水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作为农村居民平时生活及生产所产生废水的总称,由厕所污水、洗涤废水、餐厨废水等构成,由于农村人口多,分布不集中,区域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所以农村生活污水在水质、水量、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等方面存在悬殊差异。农村生活污水可进一步细分为灰水和黑水两类,灰水主要来自于洗浴、洗衣等用水,其污染物浓度较低;黑水则是厕所冲洗污水,其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受到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相当高,而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农村生活污水易于生化,可以使用生物降解法对其进行处理。受到经济因素、生活习惯、地域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生活用水量波动性较大,早、晚用水量比白天多许多,夜间则基本不会有生活污水产生。总之,农村生活污水受到地方经济、生活习惯、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水质和水量波动明显[2]。农村污水的排放受到经济因素的直接影响,在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人口分布比较集中,收集污水的管网建设相对完善,生活污水排放量基本可接近用水量的八成;但是经济落后地区,污水收集系统非常不完善,生活污水多直接排放,从而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总结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特征为水质以及水量波动显著、易生化但收集困难,基于此,相关部门在筛选相应的水处理技术时,不能单纯照搬城市污水的处理模式,而是应当统筹考虑地域污水的基本特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选择投资较小、易于运行、管理容易且运行费用较低的处理手段。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主要包括纳厂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三大类。纳厂处理模式主要应用于具备纳厂条件的村庄,该模式将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收集,接入到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当中。该模式处理规模大,无论是水质还是水量都相对稳定,基建投资及运行费用不高,且集中处理效率高,纳厂处理模式适合离市政管网较近、其施工条件具备接纳能力的农村地区;集中处理模式需要在既定区域内铺设管道,做好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及针对周围村庄的生活污水做好集中处理工作,该模式水质稳定性高、运行较稳定、抗负荷冲击水平高、出水水质理想,适用于人口居住密集,管网施工难度小的村庄;分散出水模式需要责任到户,确保各家各户污水排放时均经过有针对性地处理,该模式适用于村民居住相对分散、地势复杂及污水收集十分困难的村落[3]。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关人员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污水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涉及村民多、工作量大、处理费用高,高效做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可以显著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不断提升治理覆盖范围也是关键之一[4]。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如村落之间的治理效果差异明显,各部门对于该项工作的关注度也存在差异,欠缺科学合理的规划,日常监督及设施维护工作开展不到位等。

3.1 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涉及范围很广,需要参与到其中的部门很多。而从当前管理现状来看,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部门管理相当混乱,往往出现多部门管理一项事务或者某项事务无人负责的情况,所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确定好各个部门的职责才是关键。农办可以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其他部门配合协助,并由环保部门负责污水检测、管理等具体工作。

3.2 政策法规缺失

政策法规的严重缺失,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不容乐观。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或法规来明确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虽然法律方面也有对应的举措及意见,某些部门也专门针对农村水污染治理提出了具体办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水污染治理体系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存在较大不足。各地方水污染治理标准、执行程度差异悬殊,缺乏统一标准等,这些问题均需要相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5]。

3.3 资金落实不到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完全落到实处的资金投入少之又少,很多乡镇资金短缺,村配套设施跟不上,出现了较大的资金缺口,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困难重重。近几年,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是治理资金依然很紧张,吸引社会资金的难度较大,而村民收入有限,也不愿意拿出钱来用于污水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没有足够资金作为支撑。

3.4 监督管理不到位

虽然农村生化污水治理工作迅速推进,但是如何高效利用建设完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工作,并做好维护及监管是当前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提升污水处理工作监督成效更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相关部门一般将权力下放到街道办事处,由乡镇街道自己着手进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由主管单位监督工作落实进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负责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人员不足,监理污水治理设施分布广泛,需要维护的设备数量较多,所以,污水治理设备监管及维护工作肯定不会面面俱到。在具体工作中,相关部门常常以抽检的方式完成考核,这样的方式弊端重重,监管疏忽就此产生,同时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监督管理目的。此外,污水处理投入资金短缺、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检查设备、不少检测设备年久失修,无法继续投入使用、政府部门缺乏资金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等,都极大地增加了监管难度[6]。

3.5 考核形式需完善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的考核制度为分级式考核,即一级考核一级,环环紧扣,明确考核具体内容,例如保障策略、管理规范、工作实效等,考核工作一般由政府部门组织。目前,社会监督考核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考核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6 村民治理积极性不高

对很多农村居民而言,由于文化程度有限,环保意识薄弱,他们对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没有太多关注。尤其很多农村地区属于非生态保护区,也不是环保示范村,村民普遍认为平时生活排放的污水完全可以自己消耗;还有些人认为农村人口锐减,浪费太多的人力及物力在污水处理上不可行。因此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广大村民对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薄弱,甚至做出阻碍行为。

4 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效的有效举措

4.1 转变政府角色定位,形成多元化治理运行机制

促进农村生活污水高效处理,政府部门必须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助力更具多元化的治理运行机制的形成。要形成多中心的治理主体,各个治理主体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工作责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否高效与政府部门发挥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彻底摒弃大包大揽的调控方式,进一步完善考核规范,突出自身的引导优势,带动治理主体全面积极地投入到污水治理工作中。

4.2 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法规

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还需要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法规的完善性。当前中国正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相关部门应结合基层具体实际,制定污水治理的法律规范;结合农村多层次水环境,联系自身发展实际,依照对应法律规范,制定水污染治理的制度。依托法律途径,做好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够使得污水治理成效进一步提升,村委会应当进一步完善并细化村规,通过制定对村民行为进行约束的村规,将水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工作落实到位,使村民真正意识到哪些行为不可取,哪些行为值得提倡,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4.3 有机整合农村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有机整合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划布局工作,可以提升污水治理项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升其生态效益,为今后进行长远管理,降低风险的发生提供保障。

4.4 加强污水治理资金管理,提升融资渠道的畅通性

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相关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完善治理资金管理工作,保障融资渠道的畅通性。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属于公益性质的事业,政府作为财政投入的主体,辅助多种筹资渠道,可进一步拓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来源,增强资金方面的支持。

4.5 提升治理水平,完善全方位监管体系

提升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农污治理队伍建设是提升农污治理水平的关键之举。相关部门要提升农污治理监督管理技术改造成效,形成数字化远程监控体系,并依托互联网,提升人与人之间互动闪流的便捷性,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行数字化远程监控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便捷。

4.6 完善考核办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单纯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远远不够,还需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县、镇、村、农户、第三方共同维护和管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的格局。相关部门需明确具体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明确运维资金保障内容,将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效益发挥得淋漓尽致,保障一次性建设、长期应用,持续有效地达成建设目标。

4.7 提升村民环保意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离不开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及配合。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调动其参与热情。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强村镇干部及农民对污水治理工作的支持程度与协作水平,使民众积极参与,促进政府和群众之间高速有效地展开信息互动及意见传达。其次,相关部门要完善闪流平台,提升政府部门和村民间闪流的紧密程度,发挥村民作用,并结合村民特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表达机制,将村民纳入到管理体系中,使其积极配合厕所改造、雨污分流等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水作为生命之源,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维护。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渐严峻,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关注度,并结合具体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推进,为水资源的保护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污水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MBR工艺应用
污水厂设计与工艺选择研究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污水罐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