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2022-12-24 20:05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合理性环境监测

刘 强

(唐山市环境监控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辐射环境监测是应对辐射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该工作通常由相关部门提前制定监测方案,然后形成一系列监测数据标准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此对当地的辐射污染状况做出合理地判断。目前,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评价方法相对较多,一般都是从专业和统计学层面来进行。虽然不同领域对辐射环境的监测评价的重点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都需要满足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在准确性、可追溯性方面的要求。这也是辐射污染状况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研究提升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的相关对策,为后续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优化,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

1 辐射污染及辐射环境监测概述

1.1 辐射污染的概念

直接辐射是一种能量从场源逐渐扩散到周边区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太阳辐射、手机辐射、电脑辐射及红外辐射等,都是我国电磁辐射的主要研究范围[1]。辐射污染,实际上就是常见的辐射源的放射水平标准明显高于我国的规定值,从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目前,辐射已经成为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污染源,与最为常见的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污染相比,辐射污染较为特殊,主要体现在无法直观感知和高危害性两个方面。在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事件出现时,人们可以通过触觉、视觉、嗅觉以及味觉等进行感知,但辐射是一种无法用肉体感官进行感知的污染物[2]。此外,辐射污染的危害性相较于其它污染明显严重,人体在长时间遭受高强度辐射污染的情况下,会出现器官和细胞的病变。也正是因为辐射污染的特殊性和高危害性,人们在内心深处对辐射污染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一旦产生辐射污染,很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动荡。

1.2 辐射污染监测的内涵及所用仪器

因为辐射污染与其它环境污染事件相比较为特殊,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及其监测数据合理与否,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辐射环境监测对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及技术有着较高要求,并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精准操作。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建立起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评价体系,才能保障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为了提高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相关人员应从细节层面入手,结合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系统化地管理,针对各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保障监测工作内容和流程逐步完善[3]。监测仪器作为监测数据合理性的重要保障,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性能检测。一般使用测氡仪或表面污染监测仪等仪器,在进行辐射环境现场数据监测时,需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数据同步进行记录。电磁辐射的监测仪器可分为工频测量仪器与选频仪等,在现场监测工作中,需要对天气状况、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数据进行记录和监测。在放化实验室中的监测设备,以能谱仪和低本底液闪测量系统等为主,在试验监测过程中,实验室内部的环境状况也需要进行详细记录;用于辐射环境监测的各项设备,必须在全面校准后方能使用。

2 提升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的价值

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是环保部门对辐射污染程度进行有效管控,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的必要前提。使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不断地提升,为后续辐射污染事件的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简而言之,这项工作可以直接反映目标监测区域辐射事件的污染程度。我国环保部门需要结合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对污染状况进行准确地判断,并综合考虑辐射污染环境事件类型,然后选择合适的污染处理措施,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辐射污染环境事件的处理,在有效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同时,降低群众对辐射污染产生的恐慌程度,促进社会的稳定。

此外,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的提升,还可以帮助环保部门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最终结果,发掘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各项弊端,综合考虑我国环保的实际情况,与各个地区的经济条件等因素相结合,更好地选择先进的辐射环境监测设备来完成相应的监测工作,促进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完善,更好地解决辐射污染问题。

3 当下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存在的问题

第一,辐射数据探测的下限和不确定度及计算数据不够精准。从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实践可知,正常的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结果,应该在监测数据均值的三倍标准差区间内。在监测数据的结果偏差不存在方向性的情况下,探测下限的监测数据出现失真的问题,这意味着监测数据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数据波动。只要在数据监测偏差不存在方向性的情况下,即便数据的起伏相对较为明显,也会被认为是合理的,浮动区间为100%[4]。但我国的部分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监测数据允许的误差要求为10%以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探测下限和不确定度精准进行计算。但目前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实践经验不足,达到该项要求的难度极高。部分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比较欠缺,加上对探测下限和不确定度的理解不够全面,不能在辐射环境监测数据中客观地探测下限以及不确定度,从而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监测数据计算结果的精准性。因此,即使用于辐射环境监测的仪器比较先进,由于工作人员本身的能力不足,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使监测数据,误差进一步加大。另外,甚至有一部分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为了对自己的主观失误进行掩盖,对监测数据人为地进行修改,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二,监测数据不在合理范围中。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对比监测数据的范围数值以及区间的合理数值,如果覆盖率介于区间值的平均数据附近,则意味着辐射环境监测数据有效、合理。相关人员在对监测数据范围值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时,要比对分析监测数据的范围数值,以及历史文献记录中相似地理环境下出现的数据范围。如果监测数据的范围值不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则说明辐射环境的监测数据出现了异常。

第三,质量控制图的绘制问题。质量控制图直观地反应辐射环境的监测操作和仪器设备情况,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合理地评价辐射环境监测质量是否处于可控状态,这也意味着质量控制图的作用十分重要。但部分监测人员在质量控制图绘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验收,并没有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制度规范,严格控制质量控制图的绘制过程,从而导致质量控制图出现控制限和警告限缺失等许多问题,造成质量控制图的效能受到严重影响,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4 有效解决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4.1 及时纠正监测数据

相关人员如果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发现监测数据并没有在正常范围内,则说明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受到了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第一时间纠正各种监测数据误差。一般而言,相关人员需要先对没有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梳理,同时对导致数据不正常的原因进行有效甄别。在分析原因的同时,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等方法,对各种可能导致监测数据不合理的因素逐一进行排查,最终找出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产生干扰的具体原因。相关人员在确定影响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的各种因素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观察实施解决方案后,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是否得到改善。如果不能得到改善,重复前面的过程,确保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异常问题有效解决。

4.2 引进新型监测仪器及设备

目前,人们对辐射污染现象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辐射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为辐射污染对群众的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威胁,对该项工作提出了实时化和动态化的要求[5]。但是,目前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能力与经济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用于辐射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落后,导致相关部门无法适应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影响到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因此,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提升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的同时,关注监测仪器和设备的引入问题。相关部门及辐射监测单位要在综合考量我国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该方面的经验,选用的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通过技术设备采购,以及技术借鉴创新等多种方法,对现存的辐射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合理性。

4.3 强化监管工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也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其运作模式正处于社会化转型的关键阶段。辐射环境监测主管部门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的监测主管部门还没有建立起与相关的监管工作体系,因而直接影响到辐射监测数据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监管部门需要结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以及环境保护在数据合理性方面的要求,针对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日常监测工作,出台相关的政策,为监测工作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并适当提高辐射监测行业的准入门槛。通过对企业的专业资质、专业能力和技术设备等综合因素进行考察,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进一步促进辐射监测行业的进步[6]。此外,辐射环境监测单位作为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主体,为保障其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最终辐射环境数据的合理性,监管部门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他们的专业能力经常进行考核,并落实一票否决制,确保辐射环境监测行业不断进步,保障各专业机构能够落实各项工作规范,强化他们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意识。

4.4 建立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负责辐射环境监测的主体机构,以及相关监管部门还没有在行业内部实现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透明公开。这种情况下,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出台互联网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政策,确保在行业内推行监测信息的共享理念,促进辐射环境监测行业内部的监测信息互联网共享平台的建立,保障各辐射监测机构的辐射环境监测信息和管理信息及时在相关平台上发布,进一步保障数据的合理性的同时,提升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此外,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互联网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辐射监测相关单位在合理完成监测工作的同时,避免因为重复监测而带来的人力物力浪费。同时,辐射环境监测主管部门要发挥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关注与其它社会机构之间的闪流合作,确保能够与社会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辐射监测信息沟通和闪流平台,在全面挖掘互联网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价值的前提下,确保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结合各项政策要求,落实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

5 结语

辐射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对辐射污染的处理,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后,辐射环境监测单位和主管部门需要共同合作,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同时,辐射环境监测单位需要结合我国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全新需求,引入各种现代化的专业仪器设备及技术,重视监测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确保相关人员达到专业要求,能够合理地应用现代化监测仪器和设备,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力求获得精准的辐射环境测量数据,为后续环境的改善以及辐射污染事件的及时处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合理性环境监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奇遇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浅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优势
环保验收监测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探讨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