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折射大变化:见证新风正气

2022-12-26 09:27纪姝宇王诗雨罗连芬
党员文摘 2022年24期
关键词:雷波县移风易俗刘女士

文/纪姝宇 王诗雨 罗连芬

第16届文津奖颁奖仪式在霁清轩举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曾是高档会所的霁清轩向公益化转型,使公园真正姓“公”。王诗雨/新华社

中央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10年来,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解决了,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海参换“桌”记

“现在咱文登本地刺参也上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常饭桌啦!以前多贵啊,只有家里老人做手术时才舍得买几只吃。”今年一入冬,家住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的王大叔又开车去海参养殖户侯春联那里“进货”,打算多囤点海参给全家人补补。

作为“海八珍”之首,海参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滋补珍品。但很长一段时间,其价格居高不下,盐干海参甚至高达三五千元一斤。

“当时买的人都不看价格。一般还没出参,就被一些公家客户、高档餐厅订走了。有的还专门指定用红木礼盒、黄色绸缎包装,奢华得很。”从事海参养殖十几年的侯春联,见证了海参高价时的“疯狂”,也亲身体验了海参从“贵族”走向“平民”的过程。

“大概在10年前吧,买的人一下子就少了许多,海参价格开始回落,回归合理价位。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中央出了规定,不让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这几年一到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点,文登区纪委监委牵头相关部门成立的名贵特产专项检查小组,都会深入海鲜酒楼、高档海鲜档口、快递公司和大中型养殖池,对违规吃喝、违规收送高档海参礼盒和“刺参卡”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侯春联原以为海参价格下跌会造成收入锐减,没想到买得起海参的老百姓越来越多,生意一点都不比过去差。

从被装进豪华礼盒、送入会所酒楼,到走向普通百姓的日常餐桌,海参的“一小步”反映的正是中央八项规定推动风气之变的“一大步”。

让公园美景真姓“公”

不久前,位于北京市颐和园东北一隅的霁清轩,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古典园林与现代生活”的线上沙龙直播。类似的直播活动,霁清轩今年已举办11场,累计观看量达156.8万人。难以想到,这里多年前曾是让游客望而却步的高档会所。

变化始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2013年,北京市启动公园内的私人会所及高档餐饮场所专项整治,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对摸排出的14家私人会所和高档餐饮场所,开展停业整顿,实施经营转型。

2014年1月,霁清轩停止营业,两个月后与承包公司提前终止合作。

“腾退只是第一步。让会所向公益化转型,使公园真正姓‘公’、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颐和园管理处党委副书记秦雷介绍,修缮后的霁清轩在2018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2021年世界读书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第16届文津奖颁奖仪式在霁清轩举行;2022年6月,“世界遗产在北京”文化沙龙活动在霁清轩举办……这处集山水园林与人文历史的阅读空间,正成为市民共享的心灵休憩之地。

纷纷转型回归大众视野的,远不止北京昆明湖畔的霁清轩。杭州的西子湖滨、广州的白云山麓、成都的望江楼下……昔日的奢华会所,或成为大众茶馆,或转作公益机构,或变身文创空间。还园于民、还景于民、还绿于民的变化可见可感可得,顺了民意,也暖了人心。

传不下去的“关系经”

“一定要维护好熟人关系,该请的饭要请、该送的礼得送!”浙江省温州市的刘女士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电器厂,几年前退休的她,把自己在长期摸爬滚打中找到的办事“门道”倾囊相授给了儿子小郑。

这几年,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在家含饴弄孙的刘女士满意之余,对儿子没有将她的“关系经”发扬光大颇为埋怨。

找熟人,是许多老一辈温州人办事时的第一反应。大到投资兴业,小到感冒发烧,找熟人托托关系心里才踏实,温州人管这叫“挈篮子”。

对刘女士而言,有熟人意味着问个政策能有好脸色,签个字不至于在门口等上半天,办理手续不需要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为了不让熟人变生分,逢年过节她总会带些烟酒茶叶、高档水果去拜访一圈。

谁料退休后,儿子竟不听指挥,说“挈篮子”这套过时了、不管用了。面对儿子的“诡辩”,刘女士很是不满:“肯定是你走动不多,关系疏远了吧?没有熟人办事还能方便吗?”

“当然方便。”说起这些年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历,小郑可有一肚子话讲。在浙江省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小郑尝试着去申请退税——电话预约业务办理,按照工作人员提示准备好资料,最后前往办税大厅花半小时“一站式”办完,不仅办事高效,服务还暖心。

看着刘女士难以置信的表情,小郑继续耐心解释:“妈,现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真的是用心用情服务着企业。别说吃饭了,连递给他们的饮料都不拿。”

不只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了,这几年小郑每次去相关职能部门办完事,都会收到一条回访短信,请他给工作人员打分评价。

不久前,小郑还作为特邀督察员参加了温州市万人评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活动,对乐清市227家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中层科室和基层站所年度工作进行现场评分,并就不满意的地方现场提问。

从靠关系吃饭到凭业绩说话,从不“打点”就办不成事到各地纷纷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为群众办事兜底,从崇拜权力畏惧权力到“为民用权”观念深入人心……政府部门在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也纠正着社会上根深蒂固的不良是非观、价值观,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群众心田。

“我是该扭转一下我的老观念了。”“关系经”没了用处,但这样也好,不用迎来送往、积攒人脉,儿子就能把全部心思放在企业经营上了,想到这,刘女士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廉风吹进了小山村

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千万贯乡青杠村,漫山遍野的脐橙树上白色的橙花争相开放,一缕缕香气扑鼻而来。

“爷爷,你今年要满90岁了,给你办个‘九大碗’庆祝一下哇?”

“办不得,办不得。你是村干部,要做好榜样。我们又签了承诺书的,不能乱办酒。”

青杠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贵东去看望快满90岁的爷爷,和老人家开起了“玩笑”,没想到老人家一本正经地教育起自己的孙子来。

雷波县纪委监委紧盯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探索“党员干部自律带动+普通群众自治治理”的方式,响应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优良乡风。

前几年,青杠村村民依托脐橙产业发家致富,一些人的盲目攀比心理逐渐凸显,总想通过满月酒、生日宴、乔迁宴、升学宴等彰显“实力”。

“村组干部、普通党员哪家敢办,决不姑息,直接上报乡纪委严肃处理。”青杠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杨权在村组干部大会上放出狠话,要求村里所有党员干部不举办、不参与、不纵容任何违规举办酒宴的行为。

“万一有村民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大操大办、违规举办,该怎么办呢?”杨权向乡纪委反映心中顾虑。乡纪委随即向县纪委监委汇报了村里移风易俗方面可能面临的难题。

雷波县纪委监委随即成立专项工作组,多次到青杠村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坝坝会等,鼓励群众建言献策。

“如果家家都敞开了办,不去呢,又害怕以后自己有事别人不理睬;去呢,管理脐橙那么忙,邻里之间帮忙都帮不过来,一年的人情钱更是遭不住。”村民代表陈永高对于大操大办、违规举办酒席等方面表现出抵触情绪。

除了丧事和嫁娶的酒席简办之外,其他的都不准办。这是调查走访时,村里大部分村民的心声。

“我们因势利导,结合基层治理,刹住歪风邪气,倡导社会新风尚。”雷波县纪委常委张生说。在摸准群众心声后,村里决定制订约束条款,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把不正之风扼杀在摇篮里。

2022年1月,在雷波县纪委监委的督促指导下,青杠村成立了移风易俗理事会、监督委员会,制定出《倡导社会新风尚严禁违规宴请》实施方案,指导村民合理合规举办婚丧嫁娶活动并及时制止违规操办酒席行为。

“哪家有大操大办、违规举办倾向,村移风易俗理事会的成员就立即到现场,要求当事人严格按照村上规定执行,村移风易俗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做到全程监督。”青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唐朝顺说,村里还将实施方案纳入村规民约,使之更具约束力。

雷波县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目前青杠村执行情况很好,县纪委监委计划将“青杠做法”在全县铺开,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社会新风尚。

猜你喜欢
雷波县移风易俗刘女士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雷波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浅析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四川雷波山歌研究
房屋漏水拒交物业费业主卖房搬家保安却不放行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初探
失物复得好心车长受赞扬
短信请假无回复视为旷工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