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发展理念 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和发展模式研究

2022-12-27 14:3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李江涛
区域治理 2022年27期
关键词:大都市上海市内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李江涛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在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城市开埠租界买办经济的发展过程,形成独特的经济形态,在国家总体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长期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是城市发展的领头羊。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浦东的大开发,形成了上海发展的新格局。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实现了GDP4.27万亿,在国内城市中居于首位。

上海市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2007年前后,习近平同志指出,上海早期扛起改革开放的大旗,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注重上海在长三角合作和交流的龙头带动地位。上海在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全球影响力创新中心。2019年,在各级的努力之下,上海市有了新的发展模式,现代化有了新的内涵。上海市的总体定位是国际大都市,有7个指标。核心指标是经济发达和科技创新。李平2019年在《关于上海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战略研究》一文中指出,上海要克服创新原动力不足、产业创新体系不新、制造业过重、服务业过老的问题,开展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上海全球贸易投资秩序的重构,发展国家高层次对外开放。上海市近年来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关于上海的四个放在、五个确保和四个率先的原则。推动上海发展五大中心,包括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门户等。

以上是上海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但是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以生物制药和芯片为核心的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百年大变局带来的国内国外的机遇和风险,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发展有了新的内容和素材。上海肩负着国内引领,国际领先,彰显中国的竞争力和大国历史的使命。所以需要重新来界定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发展模式。

二、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

(一)上海已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分析

按照目前上海发展以及对上海历史发展的总结,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涵是构建国际大都市,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做全国性的经济引领,将上海市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科技创新、有文化品位、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好,有良好的现代化基础和现代治理水平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制药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芯片的广泛应用和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对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来定义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二)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需要增加哪些要素

通过对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局势进行综合性分析,我们认为,上海要在数字经济领域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局势对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提出新要求。上海要打造智慧城市,打造基于芯片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新数字经济形成的新城市内涵。因此上海要在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应用以及城市的养老服务等方面,构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上海作为区域性发展高地,逐渐承担全球发展高地,需要重新研究从区域性治理经济到全球引领发展的新模式。上海的发展视野要立足更高的维度发展和模式,所以上海要重新明确区域发展定位,要重新审视与南通和与苏州的关系,增强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空间的新内涵。要重新定位上海的产业结构,要解决创新不新、服务过老、制造过重的情况,从而增强上海城市创新的力度、维度和高度,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发展的新内涵,要考虑到数字经济带来的要素内容,要考虑生物制药等高科技带来的要素内容,要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等带来的要素内容,增强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新内涵。总的来说,上海要从区域发展、国际发展和科技发展三个维度重新思考上海的现代化内涵和发展格局。

上海市现代化内涵,要以发展国际大都市作为基础,形成大上海的发展格局,进一步通过扩散效应来推动长三角的发展;对外,上海要从500强的总部经济,逐渐发展成基于国际总部经济之上的国际组织承接地的全球性发展平台。由此上海要成为新的国际组织的驻扎地、服务地和各类活动的开展地,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国际组织平台。

上海现代化要继续坚持完善原有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城市文化和生活品质,通过更科学地规划,增强数字经济在城市的效能作用,增强生物制药在城市发展产业的作用,通过新能源汽车整合上海原有的产业,形成上海的发展新格局,由此来重新定义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

上海现代化要继承和总结上海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产业经验、城市发展经验、金融发展经验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经验。博采众长、汇集优势,上海市要借鉴国际大都市在国际化过程中形成的国际化内涵,国际化产业的格局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取长补短,形成上海国际化发展的新内涵。

上海市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要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的重新定位,构建城市发展的核心层、紧密层和扩散层,高度吸引国际组织元素,注入科技和时代元素,形成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由此构建新型的大型国际都市新发展模式。

三、上海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根据上述研究,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既包括上海市几代人努力形成的传统内涵,又包括吸收时代要素、数字经济要素、科技要素、国际组织要素形成的现代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上海市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并进行重大创新,塑造上海发展新模式。

第一,上海市要以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基础性定位继续发展,坚持国际化路线,按照国际化都市的七大标准发展。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上海国际化发展包含七大标准,分别是经济发达、科技创新活跃、丰富的文化品质和内涵、良好的生活品质提、较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治理。这些标准对于推动上海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构成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这是上海市发展的定海神针。

不难看出,七大标准仅是内部视野,还需要构建外部视野和区域性视野,从而建立起高质量的内部视野和更高维度的国际视野以及扩展性的区域视野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这是未来的创新赛道和发展空间。

第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要从内涵式建设发展走向外延式创新发展之路。

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丰富和发展带来上海的新发展模式。未来的上海市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内外并举。坚持内涵可以为发展打基础,而外延式发展则可以开拓新路。

对内,整合苏州、南通,形成新型的经济区域性发展平台。打破原有的行政架构,采取经济合作过渡性的方式,先经济后行政,形成新上海的发展格局。通过这个发展格局,建立上海发展三层发展模式,即核心层、紧密层和扩散层。建立核心层和紧密层形成密切良性循环,构建大上海的发展格局,为上海成为未来国际组织的承接地打下基础。实现上海的行政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扩散。在此基础上延伸长三角的发展。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跨省合作,那么合作效率以及合作紧密度,便会存在很多掣肘和弊病。

当今世界,区域紧密联盟成为一种潮流和发展模式,无论是东盟和欧盟等都呈现出不同层面的联盟发展特征。所以必须迅速研究如何将南通和苏州融入大上海的发展过程中,从经济一体化发展慢慢走向行政一体化,是长远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需要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

对外,上海要从500强的总部中心慢慢变成国际组织的承接地,迎接世界格局变化造成的新型的国际组织迁移趋势,把握住历史机遇和时代机遇。上海市目前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500强总部中心,这是上海市已经取得的成绩。而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上海要有承接新型国际组织的战略规划,从而形成一个国际组织的新的承接地。同时,上海的金融业要从世界金融格局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国内金融、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组织三位一体的金融发展格局。通过一样新的发展模式,真正形成上海市新的国际格局,承担国内中心城市及世界经济新重镇的使命。

第三,在产业规划上,上海要逐步解决传统制造业比重大、新型产业比重小的问题,推动上海市新产业塑造,产业集群构建,推动上海的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要将特斯拉以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整合和规划,从而使上海发展成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高地。推动上海市大力发展以芯片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链,突破高科技“卡脖子”工程,打造高科技产业链,使上海市成为国内高端产业的引领城市和高端产业的关键部件的生产城市,形成产业高地。同时,面对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上海市要将原有的制药产业和药物研发,以及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新型的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构造出来,将上海塑造成研发基地、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和应用基地,从而完善上海市的城市养老服务功能、生活品质功能,使上海成为国内较高水平的科技策源地,为中国成为第六代世界创新中心提供支撑性作用。

第四,在城市管理和资源配置上,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现代大型城市管理和运作的新发展模式。

在大型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的管理方面,上海走在全国和全球的前列。面对上海的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机会,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方面是上海原有居民的居住、发展、创新的空间设计和生活场景设计。另一方面是上海的城市发展机会和城市发展需要会吸引国内不同层面的人才进入上海,并在上海就业发展、生活置业。同时伴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需求,上海必将成为世界新的人才聚居地、创业初始地、技术孵化地。这些人才的流入,对上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为上海城市的管理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配置不同层面的城市人才,完善城市的各类功能,实现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质的飞跃是重要的课题和任务。上海能否将最一流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好,营造新的城市管理和国际氛围是上海新内涵的体现。

上海城市管理的新内涵对于完善城市各类功能、提高上海的城市发展空间、构筑新型的国际都市的发展模式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第五,确保日常监管效率的标准化,建立突发事件的高效率应对机制,适应特大型国际都市的发展需要。

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局面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如新冠肺炎疫情、重大“黑天鹅”事件、突发的灾难等,特大型城市的物资储备和物资保障能力以及重大物资的区域协调能力是关键。上海要成为日常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化、城市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大都市,也要成为高水平应对大型突发事件,包括大型冲突事件等的城市。总的来说,上海要成为立体发展的城市标杆。

四、总结

基于以上对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的解读和对新发展模式的分析,我们有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经过历史的发展,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已经十分丰富。面临新经济、高科技、生物制药和复杂的国际变局,上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要进行丰富和发展。因此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基础,在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增加数字经济赛道,增加生物制药赛道,增加上海市作为国际组织承接地的内涵,拓宽上海市的发展区划,从而使上海市具有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格局。

第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的基础上,上海市的发展模式有着明确的发展新思路。

首先,进一步夯实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基础,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卡脖子”工程、产业链整合,真正将上海打造成科技策源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其次,通过先经济整合再行政整合的模式,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与南通、苏州进行整合的发展思路,拓展上海市的发展空间。此外,使上海市从原有的500强总部中心,变成国际组织的承载地和金融组织的承载地,完善上海作为世界都市的发展格局。

再次,上海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完善服务规范,力求打造出功能标准、精细化管理特色突出的大型国际都市。

另外,关键一点,上海要成为立体发展的国际大都市。既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又要具备高水平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要具备资源储备能力、跨区域调配资源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的手段,形成新型大型国际都市发展的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对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和上海市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总体研究和分析。后期需要在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划。此规划既要对原有的规划进行继承,也要基于新理念,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规划。我们相信按照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和新的发展模式,上海市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大都市上海市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Battle for Bohemia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第二届国际大都市竞赛(数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大都市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