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关于宁夏党史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2-12-27 17:13
关键词:会师宁夏长征

李 喆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宁夏银川 750021)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推动全党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彰显历史自信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本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党史的重要论述有三段,分别在该书的第9 页、第41 页和第111 页。这三段论述,既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宁夏人民百折不挠、浴血奋战的全景式历史展示,也有中国共产党宁夏史极具亮点的历史史实描述,还有通过宁夏这一特定历史场域的回顾和感悟,激发全国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时代昭示,并有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好宁夏红色资源的明确要求。这三段论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个体相统一、历史叙事与现实要求相贯通,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思想深邃,为我们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继续砥砺奋斗、勇毅前行提供了强大奋进动力。

一 全面而又精练地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峥嵘岁月和历史贡献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7 月20 日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关于宁夏党史的一段论述,这段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历史作了全面性、宏观性、整体性又简练的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一九二六年,宁夏就建立了我们党的组织。红军长征和西征都曾转战宁夏,之后宁夏人民又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为抗日战争、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这段论述,以宏大的历史轮廓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历史史实:(1)宁夏早期党组织的建立;(2)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3)宁夏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4)宁夏与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胜利。

(一)关于宁夏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作为西北偏远落后地区的宁夏也开启了革命征程。1926 年,以共产党员贾午、贾一中负责的《中山日报》为核心,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是年9月,在宁夏城(今银川市)成立宁夏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宁夏特别支部。李临铭担任支部书记,马云堃负责日常工作,贾一中主管青年团工作。为了便于公开活动,同时建立国民党宁夏县党部,李临铭兼任常务主任。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建立后,同国民军联军宣传队紧密配合,以国民党宁夏县党部的名义联合开展活动,并在宁夏城建立起工会、农会、商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通过这些群众团体组织开展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举行反帝反封建集会游行、创建“中山学院”培养革命骨干、出版印刷进步报刊等各种革命活动。中共宁夏特别支部虽然仅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却是一个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宁夏的落地生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在宁夏的应运而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宁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序幕。党在宁夏播撒了革命火种,积蓄了革命力量。

(二)关于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1934 年10 月—1936 年10 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和巍峨丰碑。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部队都曾途经或留驻今宁夏境内,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红二十五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主要经过的区域是六盘山区。其中以红二十五军和红一方面军经过宁夏的史实较为详尽。红二十五军于1935 年8月15 日到达兴隆镇单家集(今属西吉县),针对当地回族聚居的特点,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颁布“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随后翻越六盘山,经隆德战斗、瓦亭战斗,8 月18 日由三关口、蒿店、安国镇一线出宁夏。红二十五军是第一支经过宁夏的红军长征部队,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却以模范行动践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欢迎,使革命星火在六盘山区呈现燎原之势。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于1935 年10 月5 日到达单家集,同样模范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有了“单家集夜话”的一段佳话,之后翻越六盘山,经青石嘴战斗,于10 月9 日出今彭阳县进入甘肃省境内,在宁夏共五天四夜,途经今西吉、原州区、隆德、彭阳等县区和50 多个乡镇、村庄,把革命火种传遍了六盘山区,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遗迹。西征是1936 年5月—11 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党中央为巩固扩大根据地、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打通国际路线、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在西征进程中,宁夏具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夏是西征作战的指挥中枢和大本营,是西征期间一半左右重要战斗的主战场,是中共党史上诸如成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将台堡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红军西征开创了包括宁夏在内的西北地区革命新形势,推动宁夏人民的革命斗争走向一个新阶段,对宁夏的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关于宁夏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1936 年5 月以来通过红军西征战役,由原来的陕甘根据地扩展而来的。“陕甘宁”的“宁”即指宁夏盐池县。1936 年6 月21日,西征红军攻克盐池县城,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使宁夏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池是陕甘宁边区的西部门户和前哨阵地,也是宁夏唯一坚持到全国解放的革命老区,在抵御敌人军事围攻、打破经济封锁、推动边区经济建设、搞活经贸往来、推进各项革命工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物资基地,盐池县生产了大量的盐、甘草、石膏和包括滩羊在内的畜产品等物资,这些物资或直接运往前线,或销往庆阳、包头、天津、北平等地,换回边区急需的棉花、布匹、钢铁、药品、纸张、粮食等各类物资,增加了边区财政收入,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支援。不仅如此,盐池县开展的货币交换、发放贷款、募集公债等一系列金融实践也在边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关于宁夏与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胜利

抗战爆发后,为加强宁夏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 年10 月成立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领导建立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后方抗战服务团、农村抗战服务团、小学教师战时教育研究会、文化书社等抗日群众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 年1 月—1941 年6 月爆发的三次海固回民起义,促进了回族群众的新觉醒,推动了宁夏、甘肃等地的抗日浪潮。海固回民起义失败后,余部奔赴陕甘宁边区,在党的领导下组建“陕甘宁边区联防司令部回民抗日骑兵团”,为保卫边区并为后来解放宁夏和解放大西北作出了突出贡献。1939 年7月成立的红河地下支部,是宁夏农村唯一开展革命活动直到全国解放的地下党组织,在白色恐怖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坚持斗争长达11 年之久,展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英勇顽强的意志品质。1947 年1 月组建的回汉支队,是党领导下的宁夏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转战于三边地区和盐池、灵武一带,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为边区安全和宁夏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1949 年7 月以来,人民解放军通过陇东追击战,解放了宁夏南大门固原;历经任山河之战、金灵之战,歼灭了宁夏马鸿逵军阀的有生力量,促成马鸿宾八十一军中宁起义。9 月23 日十九兵团进驻银川,并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实现宁夏全境解放,开启了宁夏历史的新纪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历史,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大成就的缩影。党领导宁夏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彻底结束了旧宁夏军阀肆虐、统治黑暗、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的状况,揭开了宁夏人民当家做主的崭新一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党史的这一段论述,对宁夏红色历史用平实扼要的语言、以饱含激情的表述娓娓道来,勾勒出党在宁夏革命征程的历史框架、历史脉络,充分显示了宁夏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史的红色区域,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二 系统而又集中地点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亮点史实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关于宁夏党史的三段论述中,均提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几个亮点史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我们去了将台堡,现场感受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历史场景,再一次受到深刻教育。”[2]“要发扬毛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所抒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3]“一九三五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宁夏,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一九三六年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4]这些亮点史实按照时间梳理,主要有:(1)“单家集夜话”;(2)《清平乐·六盘山》;(3)将台堡会师。之所以称之为“亮点”,一是这些史实或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或者在革命伟人的政治生涯中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二是这些史实具有明显的宁夏地域革命特色,彰显了宁夏民族统战史和军事斗争史丰富而独特的历史轨迹。

(一)关于“单家集夜话”

“单家集夜话”是发生在红一方面军长征途径今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期间反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段历史佳话。1935 年10 月5 日,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单家集。单家集“是一个较大且富的市镇,约有四百以上居民,悉是回民。”[5]到达这里后,立即在红军中进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参观了坐落在单家集以南的陕义堂清真寺,并拜访了清真寺阿訇马德海。毛泽东与马德海阿訇秉烛长谈,向阿訇讲解党的民族政策,阿訇向毛泽东介绍回族典籍和当地风土人情,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对这个故事,笔者曾查阅地方文献资料并赴单家集调研,发现都是后人转述而成,缺乏具体历史过程和细节。对于这一历史佳话,宁夏学者张伟专门进行实地调查。他曾到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找到当年毛泽东在单家集留宿时的房主张春德的儿子张恒心,据张恒心回忆:红军来到单家集后,当晚毛泽东与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阿訇马德海交谈后,寺上就安排毛泽东在清真寺北侧后院的他家里过夜[6]。可见,当年毛泽东与马德海阿訇确实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谈,否则也不会在交谈完后就安排毛泽东休息,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但毛泽东向阿訇具体谈了哪些,阿訇向毛泽东详细介绍了什么,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考证。笔者注意到,这一时期类似“单家集夜话”的故事还有不少,如1935 年9 月18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岷县,在今岷县麻子川镇漩涡村与清真寺阿訇丁振邦促膝交流、相谈甚欢。这样看来,“单家集夜话”既是一段历史佳话,也是一个传播学意义上的“主题衍生”或“主题拓展”,反映了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正确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红军途经的包括宁夏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党与各族群众和谐融洽的历史缩影和生动范例,也体现了宁夏人民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二)关于《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不朽名篇,在毛泽东诗词序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这首词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创作的。当年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周遭都是追堵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堵,没有闲暇时间斟酌一首词作。学者郁之在《大书小识》一文记载的一段文字就说明了这一点。“杨静仁曾当面问过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是否长征途中所写。毛主席说,长征时千难万险,哪里有时间写! 这是在延安感怀长征的情景时写的。”[7]目前宁夏党史学界较为认可的一种观点是《清平乐·六盘山》有一个“前身”《长征谣》,这是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诗人气质于一身的毛泽东看到红军翻越六盘山这一长征中的最后一座高山,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的现实场景,看到大雁南飞、秋高气爽的六盘山自然美景,不禁油然迸发出创作灵感和激情,即兴而作的自由体歌谣。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会议期间,毛泽东在《长征谣》的基础上写成《清平乐·六盘山》,1942 年 8 月 1 日在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淮海报》副刊上发表。1949 年8 月1日,中共华东局机关报《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了由毛泽东经过修改后的《清平乐·六盘山》。1957 年1月,毛泽东对该词再度进行修改,将“红旗漫卷西风”一句改为“旄头漫卷西风”,在《诗刊》创刊号全文刊登。1961 年庐山会议期间,应宁夏同志之请,毛泽东手书《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并将“旄头漫卷西风”恢复为“红旗漫卷西风”。至此,这首词最终定型。词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家喻户晓,成为这首著名词作的“词眼”,“不到长城非好汉”所蕴含的革命意境也成为这首词作深刻内涵的核心表达。

(三)关于将台堡会师

将台堡会师是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继红一、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后红一、二方面军在今宁夏境内的一次主力部队会师。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制定了三支主力红军会师西北的战略方针,要求红军三个方面军在各自作战区域对敌实施攻击,向预设的会师区域——静宁、会宁方向挺进。红一方面军通过西征战役,控制了东起界石铺、西至会宁的区域,为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赢得了地域空间。红四方面军通过通庄静会战役,经通渭、渭源、漳县等地向静宁、会宁区域前进。1936 年10 月9 日占领会宁县城,实现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红二方面军通过成徽两康战役,经天水以西向通渭、静宁、隆德方向移动。1936年10 月22 日与红一方面军在今宁夏将台堡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的胜利会师,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局势作出正确决策的战略成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按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部署,于移动前进中在静宁、会宁这一预定的会师区域逐渐完成的,是由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两个有机部分组成并分阶段、分时间、分地点分别实现的。将台堡是红军各主力部队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个地方, 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完成会师的最终集结点。一个时期以来,将台堡会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及会宁会师,这固然与历史上将台堡地处数县交界地带,造成归属上的界线不甚清晰有关,也是多年来形成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的认识惯性所致,还和对将台堡会师缺乏全面系统研究有直接关系。1996 年红军长征胜利60 周年前后,宁夏学者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将台堡会师的存在性和细节性问题,得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由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共同构成并彼此联系的结论,得到了学术界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认可。近年来,权威性的党史正本,如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均明确了将台堡会师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10月22 日和23 日,红二、红六军团(即红二方面军——笔者注)分别在将台堡、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会师。”[8]《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记载:“22 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合。”[9]《中国共产党简史》记载:“22 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甘肃隆德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合。”[10]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习近平总书记三段关于宁夏党史的论述中,有两段都提到了将台堡会师。第一段表述为“这次我们去了将台堡,现场感受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历史场景”,另一段表述为“一九三六年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从字面上看,一处说的是将台堡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另一处说的是将台堡会师是红一、二方面军会师,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矛盾。如果联系前后文来看,实际上并不矛盾。第一段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当时考察宁夏时在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看到馆内展陈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画面而讲的,是一种基于具体历史史实基础上的跳跃性描述,故言“现场感受”,“感受”的是三军大会师的胜利意境;另一段表述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基本史实已成定论的前提下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角度而讲的,故称“红一、二方面军将台堡会师”。

“单家集夜话”反映的是长征时期民族团结的真挚情怀,《清平乐·六盘山》反映的是长征时期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诗化意境,将台堡会师反映的是长征时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历史场景。这三个史实是宁夏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中最有特色的历史画卷,是具有显著地域特质的历史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党史的论述中特别提到这三个均发生在长征时期的史实,一方面说明长征在宁夏革命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在党的领导下宁夏人民为长征胜利作出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些历史亮点在宁夏这片红色热土上之所以生成的必然性的深刻揭示。

三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宁夏的光辉历程为史鉴,为当下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赋予现实意义、凸显现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党史的三段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考察宁夏的不同背景下阐发的。第一段论述出自2016 年7 月20 日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后两段论述均出自2020 年6月10 日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宁夏讲话中的“党史话题”,立足于不同的形势特点,着眼于不同的现实局面,显现着不同的内涵主旨,必然呈现出这三段论述背后蕴含的深刻现实意蕴和时代价值。

(一)第一段论述的现实意蕴和时代价值在于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营造氛围,发挥党史的资政作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彪炳史册的巍峨丰碑。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分别在1986 年、1996 年、2006 年高规格举办红军长征胜利50 周年、60 周年、70 周年纪念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发表重要讲话,以纪念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革命壮举。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回顾宁夏的红色历史特别是长征期间发生在宁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一方面是营造氛围之需。每逢重要的庆祝活动或纪念活动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出行都会释放出与庆祝活动或纪念活动相关的信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前夕的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宁夏之行,也必然会与这次隆重的纪念活动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2016 年7 月18 日—20日,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一次“宁夏之行”。第一站就选择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冒雨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在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宁夏要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之所以首站放在这一八十年前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重要标志性场所,就是预示三个月后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的主旨议题,就是为这一隆重的纪念活动营造浓郁政治氛围。另一方面是以史为鉴之用。2016 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关键一年。从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已历时四年。经过四年的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态势已然凸显,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017 年即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并明确党的十九大之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继续奋进的目标指向和战略部署。在这样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党史特别是对宁夏长征历程的论述意在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年的红军长征,是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今天则要进行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长征。长征是接续的,长征永远在路上。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要深刻把握八十年前红军长征坚定理想信念、检验革命真理、唤起民众力量、勇于开创新局的历史本质,就要继续发扬坚定信仰、担当使命、团结务实、统揽大局、人民至上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时代篇章、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二)第二段和第三段论述的现实意蕴和时代价值在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20 年这次宁夏之行,是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第一次“出远门”。当时,正值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之时。2019 年年底以来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不确定性强。面对疫情的考验,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的防控举措,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宁夏与全国一样,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0 年6 月10 日,宁夏连续99 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一方面巨大的疫情灾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竣挑战,另一方面全国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疫情传播风险显见,需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时,2020 年也是一个关键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小康决胜之年。宁夏作为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繁重,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度更加凸显。面对困难和挑战,关键就是坚定信念、提振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宁夏,明确提出“要发扬毛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所抒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是红军长征在宁夏的光辉历史中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坚决跟党走的坚定政治方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必胜信念、凝心聚力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对困难和挑战不妥协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就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意志,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精神动力具有基因底色,富有传承意蕴。在疫情防控、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到长城非好汉”革命精神的承继和践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它昭示我们:面对今天疫情反弹扩散的风险,面对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多重压力,面对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状况,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继续发挥出精神凝聚和精神创造的强大效能。此外,在第三段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单家集夜话”这一历史上宁夏民族团结的典例,意在以史鉴今,强调的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各族人民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和谐融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现实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党史的三段论述,不仅仅是对宁夏党史的简要回顾和亮点提及,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为现实发展和未来前进提供史鉴,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契合,把历史、现实及未来作为一个整体,赋予历史极其宽广的现实视野,这对于今天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指导作用。

四 对宁夏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开发、利用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这一弥足珍贵的革命财富辉映历史、烛照现实、光耀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各地考察,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走“红色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基本走遍了考察地的主要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红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如河北西柏坡、江西井冈山、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宁夏西吉将台堡、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甘肃张掖西路军纪念馆、河南信阳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吉林四平战役纪念馆、陕西榆林米脂杨家沟革命旧址等。这是一条红色遗址遗迹富集之路,也是一条红色资源延展之路,更是一条中国革命历经苦难不断走向辉煌的胜利之路。每到一地,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关注当地的红色历史,多次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多次要求发掘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养成浩然正气。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期间明确指出:“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并用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11]“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你们要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12]这些重要论述,就是要求宁夏保护好、挖掘好、开发好、利用好红色资源,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不断推向前进。

2021 年6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13]并就如何保护、管理、运用红色资源提出“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四点具体要求[14]。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资源的论述,归纳起来就是保护、挖掘、开发、利用,这是确保红色资源能够辉映历史、烛照现实、光耀未来的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向。

宁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了众多革命遗址遗迹。据《红色丰碑:宁夏革命历史遗迹》一书撰述:宁夏现有革命遗址遗迹106 处,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有5 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同心清真大寺、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地、任山河烈士陵园、涝河桥烈士陵园、同心烈士陵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 处(宁夏博物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同心清真大寺、银川景岳小学三烈士纪念碑、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 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 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 处。还有许多未定的红色遗址遗迹[15]。这些革命遗址遗迹是宁夏革命斗争的历史凝聚,是无数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接续奋斗、付出牺牲、勇于创造的历史见证,浸润着红色血脉,闪耀着真理光芒,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科书和丰富营养剂。

对于宁夏的红色资源,首先,要保护好。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必须科学保护。对宁夏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底数,列出详细名录,利用最新技术整理修缮,力求保持原有风貌,特别要注重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5G、3D 影像等数字技术,建立红色资源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其次,要挖掘深。深入整理研究宁夏红色文献、红色遗产,并进行诸如“不到长城非好汉”等红色精神的深度研究阐释;通过录制音频、视频资料,组织撰写回忆录,对革命亲历者进行访谈等形式,抢救性挖掘红色口述史资料。再次,要开发透。注重宁夏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与文化旅游相融合,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契合,与生态资源相整合,使红色资源的政治效应、经济效益、社会效能既相交融又最大化发挥。最后,要利用精。发挥好宁夏革命遗址遗迹的宣传教育功能,讲好宁夏的红色足迹、红色故事,把红色资源典型地和集中地建成开放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永久性基地,把蕴藏在红色资源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美丽新宁夏、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动力源泉。

除了上述宏观性的举措外,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深入思考。一是注重“拾遗补缺”。如红军西征在宁夏的历史。目前对西征战场层面的史实如作战指挥序列、军事战略战术、重要战役战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对于西征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内容则缺乏深入细致的挖掘。要知道战役战斗的取胜不仅仅在于战略战术,也在于有无充足的包括粮食、被服、武器、药品在内的军需物资保证。当时负责红军西征后勤保障的就是先后担任中共曲环工委书记、中共环县县委书记的习仲勋,被彭德怀誉为西征合格的“催粮官”。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担任中共西北局书记,领导包括宁夏固原在内的西北地区开展一系列革命工作,为迎接全国解放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些宁夏党史的“珍稀史料”尚未全面搜集整理,需要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研究。二是注重不同地域资源的有机衔接。笔者注意到宁夏学者提出的“两吉”设想。“两吉”即宁夏西吉和浙江安吉,西吉是红军长征的会师地,安吉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起源地。学者认为宁夏可以以“两吉理论一脉相承,红色绿色相得益彰”为跨区域转换视角,探究如何通过“南北相应”和“东西协作”来更好地形塑红色资源在旅游业的区域品牌。这一设想“既融入‘旅游+文化’的工作理念,也融入‘旅游+扶贫’的战略意识,更包含着对宁夏全域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的长远期盼。”[16]这是一个跨时空、跨地域的创新思路,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让宁夏红色旅游与生态发展相濡相融、相得益彰,实现红色资源政治、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注重时空拓展。红色资源从“大历史观”的视角来看,不仅仅是革命年代的历史遗迹,也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奋斗的历史印记[17]。基于这样的认识,宁夏红色资源的整体时空界域可放大。如可对习近平同志的“宁夏之行”或“宁夏实践”进行研究。习近平同志先后于1997年、2008 年、2016 年、2020 年四次来到宁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考察宁夏,作出指示批示,提出部署要求,对宁夏各项事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宁夏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采取类似《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访谈实录”的叙事手法,按照习近平同志到宁夏的时间和足迹,通过不同时间段与其接触过的自治区领导、干部群众的口述史资料,还原习近平同志在宁夏的基本情况,生动再现习近平同志胸怀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锐意进取、科学决策的发展思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心系群众、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也可按照时间顺序,对习近平同志四次考察宁夏的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具体从五个方面展开:习近平同志四次考察宁夏的历史背景;习近平同志四次考察宁夏的基本情况(以行程为主线);习近平同志四次考察宁夏的重要讲话、工作要求及对宁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宁夏贯彻落实的情况、出台的重大决策部署及产生的显著成效;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宁夏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相关成果可作为宁夏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教材和理论读物,列为干部教育的必读书目;还可开设相关专题课程,在区内高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进行讲授。以此丰富宁夏红色资源的内涵,拓展宁夏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开发、利用效度。

猜你喜欢
会师宁夏长征
天宫会师!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长征路”上胜利会师
宁夏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宁夏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