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地带稻鱼综合种养田福瑞鲤与黄颡鱼混养模式

2022-12-27 04:12○吴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鱼沟稻鱼水稻田

○吴 松

(罗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福建罗源 350600)

2015年以来,罗源县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日趋扩大,养殖模式从单一的稻田套养瓯江彩鲤到目前的稻鱼(瓯江彩鲤、福瑞鲤、鲫鱼、黄颡鱼、团头鲂、泥鳅、塘鲺鱼、草鱼等)、稻螺(中华圆田螺)、稻虾(澳洲小龙虾)等多品种、多模式种养全面开花。但是,稻田单养福瑞鲤亩产量约40-50kg,产值不高,经济效益不大;稻田单养黄颡鱼,不能直接利用水稻田中丰盛的水生植物资源,人工投饵背离了生态种养的初衷且成本高昂,养殖产品质量与池塘商品鱼无异。如何探索一种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养殖模式,让稻鱼生态种养产业走出经济效益不高的困境呢?2021年,罗源县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西兰乡破石村“稻渔生态种养基地”已有28.6亩标准田间改造资源,开展水稻田生态混养福瑞鲤与黄颡鱼生产性试验,获得412kg/亩无公害水稻、37.1kg/亩福瑞鲤、11.2kg/亩黄颡鱼,农鱼产品综合纯利润2134元/亩。现将该公司稻田生态混养福瑞鲤+黄颡鱼生产技术汇报如下。

1 稻田中水稻、福瑞鲤、黄颡鱼生态种养工程原理与设计模式

1.1 混养模式设计原理

水稻田中广阔的水系统、丰富的水生生物是稻鱼生态综合种养的环境与物质基础。6月中下旬完成水稻的机械化插播,水稻种植密度22000-25000株/亩;在已有的标准化稻鱼综合种养田中施足基肥(生物有机肥),提前培植水生生物(无根萍等水生植物)、配置太阳能灯诱仪器、合理的搭配水产苗种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单位水体经济与生态效益。

1.2 混养品种、规格与密度

1.2.1 混养品种。福瑞鲤、黄颡鱼。

图1 稻田混养福瑞鲤+黄颡鱼模式原理图

1.2.2 混养规格。本地山区海拔一般在300-600m间,大部分水稻田仅种一季的中稻,生长期130-150天,鱼种从入田到水稻收割、商品鱼收获仅100天左右,因此水田套养黄颡鱼、福瑞鲤的鱼种规格要大些,一般我们选用规格为80-110g/尾的福瑞鲤+30-40g/尾的黄颡鱼。

1.2.3 混养密度。本次试验投放规格为80-110g福瑞鲤100-110尾/亩+规格为30-40g黄颡鱼70-75尾/亩。

2 水稻田混养福瑞鲤、黄颡鱼田间改造与营养源的稳定维护

2.1 水稻田改造。试验稻田共28.6亩,套养鱼类的稻田需通过合理、科学的改造,构建高标准环沟、鱼溜,将“拉长的池塘”与“稻田生态”相结合,形成物质互补、生态和谐水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开挖“口”“日”字形鱼沟并与鱼溜相通,鱼沟的面积与形状因田间地块而异,占稻田面积的6%-7%,沟宽80-200cm(环沟宽200cm,深 65-80cm;中央沟宽80cm、深40-50cm);鱼溜占稻田面积的1%,因地势定型,设在田块的低洼处,深90-110cm,面积20-35m²之间。

2.2 日常稻田水深管理。选平坦连片田块,利用机械化插秧,插秧时控制浅水环境以利返青;随着植株生长,稻杆长硬,分蘖完毕后,稻株有0.5m高时,水位提升过秧脚5-10cm左右;待稻子成熟发黄时,水深再加5cm;收稻前一周,降低水位,露出田面,控水,以便收割机正常操作。水稻收割前排水捕捞田中达到商品级要求的鱼上市,买不完、达不到市场需求的集中鱼种池或鱼溜继续养殖,没有备用池塘条件的选一低洼田,加高、加固田埂冬养,水位尽量蓄深。

2.3 鱼种与水稻品种

2.3.1 鱼种放养。由于当年福瑞鲤种苗较为紧张,8月3日才从顺昌县购入优良鱼种(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活力强、无病无伤、同批规格整齐的),投放于鱼溜(温差小于2℃),鱼儿自行潜水,游入主沟、水田深处。28.6亩稻田投放规格80-110g/尾福瑞鲤315kg,密度 100-120 尾/亩;同时投放规格为30-40g/尾黄颡鱼122kg,密度70-75尾/亩。

2.3.2 稻种选择、插播。稻种选用抗倒伏能力较强的“中浙优8号”,6月19日完成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水稻种植密度为22000-25000株/亩。由于稻田养鱼实施田间改造工程,6%-8%面积田块被用于开挖鱼沟或鱼溜,稻鱼共作的水稻插播面积仅为常规农田的90%左右。通过实行宽行窄株且在沿鱼沟、鱼溜的三行进行双行密植的技术方法,弥补挖溜、沟缺失的水稻插株数量,水稻产量并未减少。2022年4月,该基地生产的“中浙优8号”稻米,荣获福建省渔米鉴评大赛“金奖”。

2.3.3 福瑞鲤+黄颡鱼营养来源与营养系统稳定性维护。

2.3.3.1 充分利用天然植物性饵料

稻田中福瑞鲤的天然营养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植物性水生生物与有机碎屑,二是动物性的昆虫卵、幼体、成体以及为数不多的小型软体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

稻鱼生态种养田不同于一般的水稻种植主要区别在于要施足基肥,要一次性下足(占全年水稻需肥量的80%-85%)。田新公司选用“福建省一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藻泥型精制有机肥”,用量240kg/亩,中后期基本靠田鱼的排泄物作为稻谷及萍类的肥料。从2021年8月3日投放鱼种到10月11日收割水稻并捕捞商品鱼的生产实践来看,每亩投放110-120尾福瑞鲤(18元/kg)的同时再混养75尾左右的黄颡鱼(52元/kg),水中的无根萍、浮萍、绿萍等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产态势与数量优势,鱼类生长快速、个体丰满、体色鲜艳、规格均匀。

2.3.3.2 设置太阳能诱虫灯

作为营养来源之一,昆虫及其幼体、卵是水中鱼类动物蛋白的补充,田新公司每10亩设置一盏太阳能引虫灯(设在鱼溜或主沟边上)。夜间,昆虫被光吸引、扑灯掉落水里,成为鱼类的天然饵料。昆虫被杀灭,减少了水稻病虫害,达到稻鱼种养的生态目的。

2.4 其他管控措施

2.4.1 日常巡管。经常巡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拦鱼栅、防逃网是否破损,田埂是否塌陷、损毁,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架设防鸟网,及时捕捉水蛇、田鼠;夏季,鱼类活动旺盛,摄食量增大,残饵、排泄物较多,沟底沉积物多、鱼沟、鱼溜水深不足,易被堵塞,栖息空间缩小,影响鱼类生长发育,应适时疏浚鱼沟、鱼溜,确保主环沟沟沟相联、沟溜相通,方可有效提高鱼类成活率。

2.4.2 防台防涝。开挖主排水沟,防范水患,这是稻田养鱼防护的关键。开挖足够大的主排水沟,汛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信息,及时了解本区域及上游水域降雨量,采取疏通水沟、加高加固田埂等方法预防暴雨侵害。

2.4.3 防逃防盗。防暴雨侵袭、防鼠蛇等敌害破坏拦鱼栅、防逃网、田埂是防逃的主要内容。开展稻田水产养殖,由于水浅且养殖生物又集中在鱼沟、鱼溜中,极易被偷盗,应加强防盗措施,有条件的稻鱼生态种养基地可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

2.4.4 防曝晒。夏季午后,浅水环境的稻田表层水温可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因此高温季节在提高水位的同时,可在鱼溜上方搭盖铺稻草或利用种植丝瓜、南瓜、葡萄、百香果等覆盖凉棚遮阳防晒。

2.4.5 病害防控。稻鱼生态种养较少发生病害,适当预防即可有效控制。保持水深、适当控饵,及时清理死亡生物残体。

3 效益分析

罗源县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21年8月3日在28.6亩的试验稻田放养福瑞鲤315kg+黄颡鱼122kg,共计437kg鱼种,经69天生产性试养,收获稻谷11783.2kg(6.8元/kg),福 瑞 鲤1061kg(32元/kg),黄颡鱼 320kg(61元/kg),每亩综合经济纯利润2134元。

同期同村常规农耕生产模式的农户种粮的经济效益仅176元/亩,部分仅基本保本。

4 结果与讨论

4.1 养殖生物体与产量测定

10月11日,罗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随机选取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稻鱼示范基地中一块3.7亩的田块,排干沟、溜,在水稻收割的同时进行混养鱼类养殖效果验收。鱼类在稻田中生长期为69天,抽取福瑞鲤样品1:体长36cm体重910g,样品2:体长33cm体重470g,样品3:体长 33cm 体重475g,随机样品平均体长34cm体重618g;黄颡鱼样品1:体长24cm体重155g,样品2:体长24cm体重165g,样 品 3:体长 23cm 体重160g,随机样品平均体长23.5cm体重160g。亩产福瑞鲤37.1kg,黄颡鱼 11.2kg,稻谷 412kg,预设的水稻+福瑞鲤+黄颡鱼生态种养技术模式切实可行,经济效益良好。

4.2 不是所有的水稻田都适合开展稻鱼综合种养

随着城市化的日趋扩大,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稀缺且高龄化,靠人力劳作既低效且成本高。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田以梯田为主,大部分稻田养殖面积以10-30亩居多,面积小、耕作土层薄,田间改造成本高,机械化耕作困难,人工投入大,发展稻鱼生态种养项目往往亏本。要选择保水性好、耕作层厚、无杂石、地势平坦连片50亩以上的田块开展稻渔生态种养,无论是田间改造、耙田、插秧、收割水稻等高强度劳作农事,均可通过现代化机械操作,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产业经济效与可持续发展。

4.3 混养的品种再优化

从本次生产性试验的日常观察来看,稻田中水草依然大量存在,水面的无根萍数量较多,因此今后可以考虑在稻田中适当的再混养些草鱼,鱼种规格200-260g间,密度控制在5-8尾/亩,在水稻分蘖完成后投放。

4.4 鱼种投放时间

田新公司2022年生产性试验苗种投放为8月3日,排底全面捕捞收获时间为10月11日,鱼类田中生长周期仅69天,商品规格偏小些,产量还可以再提高些。因此适当提早鱼种苗投放时间到6月底7月初将有利于提高单位水体鱼获物产量,提高稻鱼生态种养企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鱼沟稻鱼水稻田
家乡的白鹭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北方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养殖彩鲫技术
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水稻田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