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媒体标题差异背后的立场倾向探究

2022-12-27 00:45曾骞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

摘要:新闻的客观性在于传播信息,其主观性是传播立场、价值。新闻标题作为全文“题眼”,具有一窥见全豹的作用。文章以功能学派的立场标记理论为框架,从语言细节入手,观察中国民航报和澎湃新闻网作为不同新闻宣传主体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这一重大新闻报道中标题使用上的差异,定量定性分析其背后因素及立场倾向。研究发现,中国民航报在“3·21” 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报道中一直保持严谨、正面、直接的语言取向,秉持信息权威发布者的形象和定位。澎湃新闻则在语言选择上更加多变、丰富,更多使用模糊性认知立场标记、情感态度标记,营造一种和普通读者共情的语言环境,双方所处的新闻立场直接影响着标题策略。希望文章能为新闻从业人员做好宣传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从标题开始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

关键词:新闻主观性;立场三角;立场表达;标记语;新闻标题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137-04

一、新闻的主客观性与新闻标题的价值

客观、公正、忠于事实一直被媒体奉为金科玉律,是新闻宣传人员的立足之本。然而,新闻是一种被选择的语言,是在复杂社会关系中处于某种立场的媒体编写编辑后表达媒体诉求的作品。有大量研究者承认“要在新闻报道中实现‘完全客观性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强调客观不讲立场的新闻观会导致认不清新闻背后的传播目的,而只讲立场不讲客观只会落入主观主义的圈套,失去新闻的可信度。哪怕是在客观陈述某个事件、某个观点时处于中立态度,也可以说这是中立立场的表现。

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在广西梧州发生重大飞行事故。中国民航保持将近12年、超过1亿小时的安全飞行纪录从此作古。随后便是各路媒体蜂拥而至,有权威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也有行业媒体中国民航报,还有新浪、澎湃新闻等互联网媒体。各家媒体报道事件的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报道的内容选择也不尽相同。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语篇的一种次类,承载着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分析新闻标题将直接助益我们观察来自语言表达本身之外的言者意图。特别是在眼球经济发达的网络空间,有些标题可能使用与文章内容不匹配的词来误导读者,有人将这些网络标题称作“主观事实和意识形态的载体”。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分析“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这一重大新闻报道标题中使用的一些语言和语法策略,观察宣传主体的立场表达。

二、理论基础

潘琼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指出,新闻客观性“违背认识规律,排斥主观性”[1]。赵喜桃进一步阐述,“纯粹客观真实的新闻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受众看到、听到的新闻事实都是经过记者、编者加工制作的,多少带有个人主观选择的新闻事实而已”[2]。除哲学视角外,有些学者引入框架分析理论,将新闻事件如何选择、重组,重新安排素材顺序和分量等通过新闻框架的选择展现了出来。更多的学者从语言学分析方法入手,杨娟、段业辉[3]研究了焦点标记在新闻传播信息突显意图中的使用。陈丽婉[4]以语用预设理论为基础,剖析了美国新闻语篇中的主观倾向。

上述诸多论述对新闻话语的主观性做了充分的尝试,也在话语身份研究中确定了很多进展,但这些研究停留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驳论述上,没有深入分析主观性背后的立场动机。鉴于此,本文引入“立场表达”理论,定量、定性分析立场差异对各媒体面对“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不同的语言选择机制。

杜波依斯站在话语互动的角度分析了日常话语中说话人如何表达立场,听话人如何解读立场意义,以及双方如何互动等,建立了著名的“立场三角”理论,“立场是社会角色通过外显的交际手段,在对话中实施的一种公开的行为。它同时包括评价客体、设置主体以及主体间的认同过程,这些都关系到社会文化领域的各个显著的维度”。

比伯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具有立场价值的词按功能学派的做法,分为认知立场标记语、态度立场标记语以及方式立场标记语,后期又加入了评价次类。郝玲[5]从汉语词汇意义的角度对立场类别作了概括,提炼出态度立场、认识立场和风格立场。高彦梅[6]将国内外的立场分析引入语篇,提出四个立场类型:认识立场、义务立场、态度立场、风格立场。方梅、乐耀[7]总结发现,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立场表达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单位来实现,如词汇、短语、句法结构、句式等。

综合以上理论,本文将立场标记语分为三类来观察:认知型、义务型、态度型。其中认知型立场标记语又细分为增强性、模糊性、言据性三个次类,义务型立场标记语着重考察必要性、能愿性标记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则有情感性、评价性两个次类。鉴于标记语属于功能分类,本文考察的标记语类型既包括词汇、短语,又包括句法、句型等各种语言形式,划分不同标记语的标准以功能意义为准。具体的标记语分类解释及标记示例见表1。

三、研究范围和研究发现

本文研究材料分别取自中國民航报社旗下的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以及澎湃新闻网上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的报道,收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新闻标题76条,澎湃新闻网相应新闻标题196条。

研究采取小型语料库定量定性分析法。部分标题未见明显立场标记语,不作分类。部分标题采用多种标记,分别计入各类中。具体统计数据见表2。

总体看来,在认知型立场标记语中,中国民航报采用增强性标记的比例明显高于澎湃新闻,重在明确无误地传递官方信息;言据性立场标记在双方标题中都大量存在,且澎湃新闻更依赖其标明信息出处,提升可信度;义务型立场标记语中,中国民航报使用较多的能愿性标记,意在反映民航各责任单位在事故调查处理中的主观意愿和积极作为;态度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分布,澎湃新闻情绪化词汇丰富、形象,中国民航报用词稳妥、慎重,说明两者在标题的主观情感投射和客观评价间存在一定差异。

四、新闻立场分析

(一)认知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认知立场涉及话语发出者与话语所述命题的关系,体现言者对命题的确定性认识,以及对该命题真实性、言据性的判断。依据统计数据,中国民航报倾向于使用增强语,给予读者明确的信息和价值判断;澎湃新闻除客观报道新闻事件外,更多充当新闻事件第三方,谨慎使用增强语,更多使用模糊语,大量选择言据性标记,让事件发展处于开放状态,引发读者更多的追问和猜想。

具体来说,中国民航报在标题中具有增强性价值的结果类动词/词组,如抵达、确定、搜寻到等,向公众报道阶段性成果。表达时间的副词以完成义、达成义的“已”为主。这些词汇手段以增强信息“可靠性、控制对观点的赞同力度”,从而 “凸显自我的优势”,把稳话语权。

(1)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主要撞击点已基本确定

(2)目前主要搜救任务已基本完成

(3)东航工作组已抵达广西梧州

例(1)中,选择“已”和“基本确定”,直接回答大众对新闻信息的诉求,否定了“撞击点可能出现别处”的传言和可能性,主导舆论走向。而例(3)的“已”是明确告知工作组抵达现场,正面说明事故的责任方对事故处理的及时、认真态度。当然,增强语在澎湃新闻中也不鲜见,如:

(4)东航一架波音737飞机坠毁 民航局已启动应急机制

(5)东航已组建300名人员的援助队伍

但澎湃新闻的新闻标题存在大量的模糊性标记,这是明显异于中国民航报的显著特征,且形式多样。

有用否定词的:

(6)民航局:东航飞行事故目前还在调查中,还不能下结论

有用疑问句的:

(7)东航飞行事故调查有何难点?结果何时出来?民航领域专家详解

还有表达类似英语现在进行时的副词手段的:

(8)两部黑匣子相关译码工作正在进行

这些手段或否定某一种判断,或直接提出疑问,结果都是让标题内容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发展空间。例(6)否定了现在“下结论”,意在引出多种可能的事故原因讨论;例(7)提出两个问题,诱发读者猜想;例(8)的“译码正在进行”,新闻立场完全中立,只陈述事实,看不到任何倾向和诱导。

与之相对的,否定词“未”在中国民航报中仅出现一例:

(9)东航回应:失事飞机未涉及“拨叉”组件维修

该例“未”否定了读者关于事故与“拨叉”组件维修有关的猜测,在报道中是辟谣性的,具有提升信息准确度的作用。

澎湃新闻使用模糊性标记还有更为极端的案例,即只使用普通名词、名词短语,完全摒弃可能有立场表达倾向的动词、副词、形容词,甚至句式,如:

(10)东航飞行事故第九场发布会八要点:涉DNA比对、黑匣子译码

普通名词、专有名词只具有指称特定事物的作用,不描述与该事物有关的行为和属性,因此没有特定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读。“涉DNA对比”和“黑匣子译码”在例(10)标题中是没有动词和形容词约束的独立话题,任何可以陈述在其后的动词短语都能提供读者解读新闻的可能。该标题相当于记者抛出一个话题,其走向进展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完全由读者通过阅读正文来补充。

除上述增强性、模糊性认知型立场标记语之外,中国民航报和澎湃新闻也都使用言据性手段,如:

(11)民航局:“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原因性质还不能下结论将依法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12)厦航:以最严措施开展安全大检查

(13)应急管理部:举一反三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14)事故调查组专家:东航飞行事故调查存在3大挑战

上四例中,前兩例源自中国民航报,后两例为澎湃新闻所用,都是以转述的形式标明信息来源。

布鲁斯和安德森在《当代体育报道》一书中指出,在转述过程中,转述者需要对被转述来源和内容作出基本的判断,更多体现转述者对被转述者与其话语的立场:转述者会根据自己的身份、意识形态和政治需求等有意无意选择转述对象、内容和形势,达到放大或传达被转述者话语的效果。

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的新闻报道案例来看,中国民航报仅转述民航局和民航行业专家一类行业内权威发言,而澎湃新闻的转述对象较广泛,其出发预设多元。这一类转述的使用,表明了澎湃新闻的中立立场,可以从任意角度切入新闻,发出不同的声音。

(15)民航局:东航飞行事故主要搜救任务已基本完成

(16)坠机搜寻人员:现场条件恶劣,但家属祭拜的场面更让人难过

(17)“捂住镜头避开乘务人员证件”,给当事人以尊重

中国民航报除例(11)(12)直接转述民航行业权威信息外,实际还有一例需要特别注意的言据性转述用法,即:

(18)两部黑匣子正在解码中

此标题源自新闻主体文字中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内容——“两部飞行记录器的数据正在解码中”。鉴于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和新闻发布会的主体属性,中国民航报始终站稳行业官方媒体的新闻立场,在发表权威信息的同时,放弃以新闻第三方角度来转述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话语(即以《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两部飞行记录器的数据正在解码中》或《朱涛:两部飞行记录器的数据正在解码中》为标题)。可见,言据性语言形式的使用因立场而限制了信息来源的选择和表达形式,《两部黑匣子正在解码中》这个标题的选择相当于中国民航报在新闻发布会后代表民航业对社会公众作出的权威发布。

(二)义务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义务立场主要关注事物或行为的必要性、能愿性和因果性。

义务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方面,中国民航报明显高于澎湃新闻。从细分类别来看,中国民航报使用必要性标记语表明民航行業主体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例(19)和(20);同时用能愿性标记语承诺在事故处理和下一步工作中的决心和担当,如例(21)和(22)。

(19)习近平对东航客机坠毁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全力组织搜救 妥善处置善后(中国民航报)

(20)振奋精神 重新出发 坚决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中国民航报)

(21)厦航:以最严措施开展安全大检查(中国民航报)

(22)民航局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向全行业下发紧急通知加强航空安全工作(中国民航网)

澎湃新闻没有使用能愿性标记语,仅在转述国务院安委办等官方言论的间接引语中有必要性立场标记语,如:

(23)国务院安委办、应急部:对国有大型航空公司进行全面安全整顿

(24)王勇:毫不放松做好事故调查等工作,加快黑匣子破译进度

上述例句的立场标记语都是祈使句形式,采用转述说明了澎湃新闻旁观者的立场。媒体或者媒体所代表的利益主体本身以及背后的普通读者没有履行相关责任的义务,也没有督促或发动事故处理的意愿必要,所以澎湃新闻标题中义务型标记语的使用策略正说明了新闻写作主体的视角和意愿。

(三)态度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体现态度的立场标记语是言者对命题意义的评价、价值判断以及情感表达,大体分为情感型态度标记语和评价型标记语两类,前者体现作者情感,后者体现价值判断。

以正面评价表达的“迅速、立即”为例,这两个状态副词只出现在中国民航报的新闻标题中,意在强调民航局作为事故责任主体部门在事故处理中的积极态度和担当作为。

(25)民航局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26)民航局立即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

(27)迅速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 实现问题隐患动态清零

与之相反,“仍”这个说明事件发展处于停滞、进展缓慢状态的副词,只出现在澎湃新闻的标题中。

(28)东航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公布,最终调查结论仍需时日

(29)坠机事故应急指挥部设置在一小学内,深夜救援仍在进行

(30)东航空难第五场发布会:仍未找到幸存者,但从未放弃寻找努力

“仍需时日”“仍在进行”“仍未找到”,这些句子并未提供新的信息,因为在消息发布之前,读者已然知道上述内容。“仍”提供的不是新信息,而是情感价值,是澎湃新闻对事件进展表达的一种或焦虑或期待的情绪,是澎湃新闻身处事故受害方、新闻读者的立场所做的替代性表达。然而,这类情绪会削弱新闻标题所述命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所以是作为民航官方媒体的中国民航报在报道中极力避免的。相反,例(34)中,党政机关公文文体之一的“通报”被直接应用到了标题。

(34)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的情况通报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的情况通报”,实际上是作为安全事故调查主体责任部门的民航局航安办正式制发的公文,中国民航报未作丝毫更改原文刊发公文标题及内容,显然是将自身平台作为民航局官媒在发挥作用,其态度不言自明。

五、结语

新闻标题承担着开门见山,阐述新闻主旨的作用。如何从标题吸引读者注意、引导舆论方向成为宣传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用意深刻的标题中,作者将其政治考量、社会考量、道德标准潜藏在简单的文字中,通过引起读者在语言使用习惯上的共鸣,影响并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预设立场,融入其逐渐铺开的话语体系,借此达到最终的新闻传播和宣传引导目的。

通过对比中国民航报和澎湃新闻在新闻标题中的立场标记语使用,可以看到,清晰简明的信息传递只是新闻语言的“地基”,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义强度的词,代表着作者个人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这即是“立场”。中国民航报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报道中一直保持严谨、正面、直接的语言取向,秉持信息权威发布者的形象和定位。澎湃新闻则在语言选择上更加多变、丰富,更多使用模糊性认知立场标记、情感态度标记,营造一种和普通读者共情的语言环境。

新闻不等于宣传,但新闻的宣传功能是宣传工作者必须把握的重要能力。过时的程式化报道、“低级红”式的成就性报道带着明显的说服动机,必然招致受众的抵触情绪。巧用语言策略可以将宣传立场不经意地藏于标题中,隐于新闻文字中,让正面报道不至于刻板,让典型报道“有血有肉”,在尊重新闻自身规律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宣传价值。

参考文献:

[1] 潘琼.新闻客观性的哲学反思[J].新闻爱好者,2008(3):22-23.

[2] 赵喜桃.“真实的艺术”:对新闻真实主观倾向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1(6):38-39.

[3] 杨娟,段业辉.新闻语言中的焦点标记词“是”与主观性[J].当代修辞学,2006(5):37-38.

[4] 陈丽婉.从语用预设看美国新闻报道的客观性[J].长春大学学报,2011(7):34-36.

[5] 郝玲.现代汉语中的“立场”表达刍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3):104-107.

[6] 高彦梅.语篇语义框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3-26.

[7] 方梅,乐耀.规约化和立场表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39-63.

作者简介 曾骞,博士,编辑,研究方向:语言学、新闻实务、党务宣传。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事件新闻标题中“人名”直引运用浅析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