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2022-12-28 04:52樊瑞泉
中国蜂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蜜粉中蜂蜂群

樊瑞泉│文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032200

中蜂是我国珍贵的蜜蜂品种资源,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近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中蜂保护区。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和发展中蜂刻不容缓。科学合理地保护中蜂遗传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可促使中蜂迅速地繁殖生长,促进中蜂养殖产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蜂养殖的相关概述

1.中蜂养殖的价值

中蜂养殖是解决偏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基本途径,是一种价值高的经济型产业,具有低风险、投入少等特征。中蜂养殖地区的面积比较宽泛,人口也都是分散型居住,人均蜜粉资源面积更大。另外,中蜂有助于农作物传授花粉,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产量增加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山区的森林资源比较多,花草树木也是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养殖中蜂的重要资源。养殖中蜂,需要足够的蜜粉植物资源,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具体的工作,全面保护中蜂。在发展中蜂过程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推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1]。对于中蜂的保护工作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换句话说,加大中蜂养殖的重视,也就是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也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更是对当地旅游行业的重视。

2.中蜂养殖的现状

“中华蜜蜂”被称为中华蜂、中蜂等,是东方蜜蜂的一种,是以多种树木为主的森林群落和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中蜂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力很高,即使环境温度很低,依然可以更好地生存,再加上中蜂本性比较勤劳,更擅长搜集比较分散的花粉资源,在周围植物的授粉、繁衍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的地方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乱砍乱伐,造成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再加上大量使用农药,排放有毒气体,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从国外引进先进品种,导致中蜂生存受到严重的破坏[2]。

二、日益减少的中蜂种群

20世纪初,我国人工饲养的中蜂大约有5,000,000群,在山林中的野生蜂群更是数不胜数。那时,北京就建立了中蜂饲养场地,在周边郊区的农户家中也可以看到饲养的中蜂种群。

21世纪,不仅是在城市里看不到中蜂蜂群,即使在郊区、山林中都难以找到饲养的中蜂。这一百年以来,中蜂蜂群数量减少80%左右,分布区域缩减至75%左右,目前全国中蜂种群都是零散式分布,密度较大且连续分布区域生存的中蜂种群不到10%。

三、中蜂发展面临的生存危机

1.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在没有引进意蜂之前,中蜂本身几乎没有病虫害;在引进意蜂后,也一同带来寄生该蜂种的其他病虫害,而这其中,最严重的一种病虫害就是囊状幼虫病。因为中蜂缺少基本的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蜂种群出现集体性毁灭。在20世纪70年代,就爆发过一场大规模的中蜂囊状幼虫病,短时间内造成我国90%的中蜂感染这类病毒,60%的中蜂种群数量减少[3]。最后,还有一种引起人们重视的病虫害——蜜蜂蛹病。如果爆发蜜蜂蛹病,在中蜂种群中就会出现“母体死亡、幼体存活”的状况,降低中蜂的采集能力,最为严重的就会导致大批量的中蜂死亡。

2.中蜂的养殖后继无人

一直以来,传统的中蜂养殖都是木桶、竹篓、土洞、树洞里面,一般都是处于野生、半野生的状态,养殖人员将养殖中蜂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因为身兼数职,不能对其进行更为妥善的管理,很难发展壮大。而且,大部分中蜂养殖人员的年龄偏大,以老年群体居多,很难承担转地饲养的劳动能力,定地饲养中蜂的采蜜量不多,导致中蜂养殖产业自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偏低。由于养殖人员的减少,导致蜂群数量日益缩减。

3.意蜂的种群竞争

自从我国引进意大利蜜蜂之后,中蜂的食物采集、防守巢门、生存繁衍等方面均受到意蜂的影响。在蜜源植物开花阶段,因为意蜂势力比较庞大,采集能力更高,直接造成中蜂采蜜量减少。在外界蜜源缺少时,因为意蜂采集蜂的振动翅膀频率和中蜂比较相似,导致意蜂可以顺理成章地占据中蜂蜂巢,从中偷窃蜂蜜;如厉害的意蜂直接将中蜂蜂王咬死,造成中蜂蜂群的毁灭。另外,在中蜂处女王空中婚飞交尾过程中,因为意蜂和中蜂的信息素比较相似,中蜂处女王很容易吸引大量意蜂雄蜂,在其周围建立“包围圈”,干扰与中蜂雄蜂的交尾,交尾失败,限制中蜂种群的繁衍生息。

4.自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为了保证耕地均衡,大量开发土地资源,造成蜜粉植物资源被肆意破坏,以山区为分布重点的中蜂生存空间缩减。另外,人们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丰产,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肆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农药;同时,工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物质,对蜜蜂的水源、蜜粉源植物造成严重的污染[4]。最后,蜜蜂由于采集有毒的水源、蜜粉,将这些有毒物质带回到蜂巢,很有可能发生中蜂中毒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直接出现“蜂毁巢亡”的问题。

四、意蜂不能代替中蜂的生态性作用

1.意蜂不能代替中蜂的传粉作用

很多蜂场饲养意蜂,一旦蜜源结束后,不能像中蜂那样采集零星、分散蜜源,需要追花夺蜜转地放养。我国山林中有很多胡蜂,中蜂可以有效面对胡蜂的攻击,和胡蜂处于均衡发展的状态。但是我国很多胡蜂种类会对引进的意蜂品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中蜂授粉的深度远远大于意蜂

在我国自然生态体系中,意蜂在生态位上和中蜂有很多的重叠之处,但是个体特性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意蜂工蜂嗅觉灵敏度不高,不能发现分散、零星开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像十字花科、蔷薇科、山茶科、唇形科、葫芦科等。这些种类的植株比较分散,一般生长在阴凉位置。在开花时期,中蜂是其主要的采访者,意蜂的工蜂却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采蜜。另外,在同一个采蜜地区,中蜂每天外出采蜜时间更早一些,一般提前2~3小时。种种迹象表明,中蜂对于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意蜂。中蜂如果被意蜂取代,就会减少当地植物的授粉总量,导致植物授粉受到严重影响。

五、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

1.加强中蜂养殖的交流

蜂业协会是加强中蜂养殖技术交流的基础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蜂的保护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业务交流氛围。对于中蜂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在中蜂保护和发展等方面有着先进的工作经验,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提高当地的中蜂养殖水平,有效的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5]。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行业专家以及技术人员,以培训交流的手段,对当地的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时更新养殖人员的养殖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人员存在技术方面的困难,可以聘请相关技术人员莅临指导,因地制宜的开发和保护中蜂,促使中蜂养殖产业的生态效益提升。

2.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

在保护和发展中蜂过程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扩大中蜂养殖规模,促进相关中蜂产品的二次加工。同时,建立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做好科技示范场地建设工作,鼓励更多的科学技术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科技开发和服务,促使更多的领导干部、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中蜂,从而引发全社会的重视。

其次,培养大批示范户,建立相对应的示范区。以点带面、以面覆点,加大对中蜂保护和发展的研究与支持,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中蜂养殖产业,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同时,为中蜂的发展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有效地增加中蜂产业的生态效益。

再者,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功能、价值,促使市场拉动中蜂产业基地规模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加强彼此之间的配合,营造良好、健康的外部市场环境[6]。另外,积极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不同方式的中蜂养殖专业协会,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畜牧行业等大型组织的专业大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功能,提高其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最终提升市场竞争力。

3.建立中蜂保护区

我国对于中蜂主要推行国家和省级保护机制,建立中蜂保护区,为中蜂的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原始森林地带,不掺杂任何人工饲养元素,可以采用自然保护区的方法,减少人为偷盗野生中蜂的几率。对于中蜂保护区来说,如果掺杂人工饲养区,可以建立4个区域,分别是核心区、缓冲区、人工饲养区和隔离区。

其一,核心区。在核心区域范围内,让中蜂蜂群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存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除此之外,在经过中蜂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后,适当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但是要切记一点,在核心区禁止从事狩猎中蜂等任何损害中蜂的活动。

其二,缓冲区。缓冲区主要以自然蜂群为主,适当允许人工饲养的蜂群存在,但是不鼓励或者限制发展人工饲养中蜂,防止完全人工饲养后影响核心区的原始中蜂蜂群。

其三,人工饲养区。在人工饲养区禁止引进外来的中蜂,在中蜂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有计划的开发中蜂活动。比如:鼓励更多的农户发展养蜂生产,加大对品种的培育工作,提高中蜂生产性能,从而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其四,隔离区。在隔离区树立明显的标志,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具体执行,防止其他蜂种进入,保证其有效隔离。

4.多留自然植被,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在对山区进行开垦过程中,禁止出现全垦的问题,需要留出5%左右面积土地,仅供自然植被生长发育,从而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实现生态平衡。在垦伐商品蜜采集区过程中,有选择性地留下蜜粉源植物。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因地制宜的在道路两旁、公园、小区等各种公共场地进行绿化美化,大量的种植各类蜜粉源植物。部分蜜粉源植物是优良的绿化美化苗木,比如:山乌桕的树型比较优美,柃木可以作为绿篱,不仅美观而且容易管理,另外还包括黄山栾树、乌饭树等,尤其是赤楠,将它作为取代雀舌黄杨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它比黄杨更耐旱,在其开花结果过程中,观赏效果明显高于雀舌黄杨。最重要的是,它一年四季具有丰富蜜粉源,可以吸引大量的野生中蜂。中蜂蜂群的分布更为宽泛,才能为各种开花植物授粉,从而提升其繁殖效率。

5.防治巢虫

巢虫是中蜂的虫害,每年都会因为巢虫的存在,从而损失大量中蜂,严重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中蜂的大批量死亡。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解决巢虫存在的问题,有效的保护中蜂。在芒种到秋分阶段,巢虫都会大范围的扩张,在这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地消灭巢虫,防止出现巢虫的大范围扩散。在芒种期间,安装纱巢门,从根本上减少巢虫的进程,一旦发现巢虫的踪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熏蒸工作,将蜂箱严密地封住,方便长时间保存。

综上所述,中蜂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大多数的植物授粉都是经过中蜂完成的。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中蜂保护和发展的重视,建立健全完善的中蜂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蜂的发展现状,建立相对应的中蜂保护区,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不能单纯地重视保护区的中蜂,也需要开展大面积的中蜂保护和发展工作,扩大安全区域,全面推动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蜜粉中蜂蜂群
简易中蜂采水碗
蜜粉源植物种类及对产蜜效果的影响研究
诠释蜜蜂中毒的诸种“怪象”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冬季恋歌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野生中蜂的诱捕
清爽“裸”美人
蜂群春管效果佳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