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融合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2022-12-28 11:52谭雪峰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火烧教学内容学科

□谭雪峰

目前,虽然历史学专业在全国各老年大学的普及率并不高,但在寻访了一些老年学员之后,我发现他们对历史学的兴趣却很浓厚,而且女性多于男性。为了保持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将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针对老年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引导学员参与学术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员的参与度,让老年历史课堂“活”了起来。现结合在老年大学任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辅。老年学员来到老年大学主要追求的就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客观地讲,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成果更重要。尤其是喜爱文学、历史的老年学员,大多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甚至有些书本上的知识是他们曾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教师在传授历史学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将趣味与科研相结合,勾起学员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到喜欢的知识,然后再深入积累,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历史科研工作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漏掉任何能够形成科研课题的机会,比如课堂上讲印欧人种的迁移,课下就可以与学员深入研讨印欧人种分支迁移到中国地区的过程与遭遇。这样教研结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指导教学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术界的科研进度可谓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老年历史教育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必须具有前瞻性,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前文已述,喜爱历史学科的老年学员,自身已有一部分史学功底,他们来老年大学更像是“进修”。在教学过程中,老年学员们渴求获得最新、最前沿的历史研究成果,而并非书本所教的旧知识。例如,在我们以前接受中小学教育时,我国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公认的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年份为公元前841年西周镐京的“国人暴动”。而时间来到新世纪,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则将我国历史确切的年代记载向前推到了公元前13世纪的商朝武丁在位时期,并对夏朝的时间框架给予界定勘察。整个断代工程是我国文化界的盛举,但一些老年大学的教材里却没有体现。因此,诸如此类科研成果,应及时、准确地介绍给老年学员,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科研动向,并可避免重复研究。

三、教学内容要注重准确性和指向性。老年学员因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制约,思维、记忆能力都有所退化,在审视自身知识体系的时候,经常会混淆一些知识。文史类学科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尤其会将历史小说与史实相混淆,或是把道听途说当作正史。例如,在历史课教学时,常有学员问我,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用兵如神,却为何没有统一天下。而事实却是,史实中根本没有火烧新野这场战争,火烧博望则是刘备自己谋划的,与诸葛亮无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所授知识的准确性与指向性,需要注意的重、难点问题应该及时提醒老年学员;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则应向老年学员解释清楚,令其自己分辨,以确保他们所获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正确看待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传统知识和习俗。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点是,它要兼顾传统上真实存在的历史现象,不能只传授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工业流水线要教,人工独轮车也要讲”才是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所以,想促进老年历史教育走向科研化,就不能完全摒弃历史上那些“封建”的、“迷信”的传说或现象。例如《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参”“井”,指的就是古代知识中的星宿“分野”之说。以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地名,纯属无稽之谈。但是,这就是历史,是真实存在且已存在了几千年的“九州分野说”。所以,在老年历史教育中,不应忽略这些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老年学员更深刻地了解历史,还能丰富他们探索研究科研课题的内容。

综上所述,历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老年教育中的历史学科,历史知识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更大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与考古、民俗、文学、气象、政治、外交、军事装备等知识有关,这都离不开科学调研。所以说,历史教学单凭教师一己之力,是难以繁荣整个老年历史学术研究的。只有让老年学员主动参与到历史学术研究中来,发挥他们的经验阅历优势,将他们的知识体系与教师课堂所教知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令老年教育担负起学习型社会中繁荣老年学术文化,完善老有所学、学有所用这一环节的重任;才能让老年学员在学习型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让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课题更臻完美,让社会建设迈上崭新台阶。■

猜你喜欢
火烧教学内容学科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火烧毒品
驴肉火烧
“超学科”来啦
起源
不怕火烧的手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