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公司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2-12-28 11:47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物资供应链岗位

陈 颖 沈 璇 童 彤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1)

一、引言

国家“十四五”规划52次提到“人才”,强调要“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强劲需求,不断驱动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电网公司积极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公司全体系内推广综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公司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是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赋能的关键。近年来,电力企业人才培养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赵薇[1]研究发现,目前电力企业尚未具备完善的管理规范和培养机制,虽然招聘的人员多是高等院校电力系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缺少将这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打造成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李春香[2]指出,应不断探索,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创新电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电网公司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选用机制、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系统且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选、育、评”全流程管理,期望为全面推进电网公司现代智慧供应链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电网公司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电网公司具备全面且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梳理资料和调研某供电公司物资专业的人才培训情况,全面了解了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电网公司各类培训分不同层级开展,国网、省、市级的培训通常面向电网公司全专业口径,可供物资供应链管理人员学习的培训类别很多,但针对供应链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通用能力提升相关的培训主要为省公司级与市公司级培训。

1.省公司级培训

通常情况下,省公司每年组织一至两次培训,除进行线下集中培训外,地市单位员工通过网络大学线上参与培训,培训内容以职业素质、综合管理课程为主。每年地市单位也可选派部分优秀员工参加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线下培训,但据调研了解,该供电公司近两年较少有物资部的员工参加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线下培训。除此之外,随着新的业务管理系统落地应用,省公司物资部或省物资公司不定期组织有关系统功能的驻点培训,员工通过视频操作课件参与学习,此类培训视各专业的业务开展实际情况而定,不面向物资供应链领域所有专业。

2.市公司级培训

市公司层级的培训主要是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综合素质类培训和物资部组织的面向全公司的物资专业课程培训。一是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面向供电公司全专业口径,开展新员工集中培训,组织青年骨干、潜力人才培训,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领导力等,面向公司全体生产型人才开放的职工夜校,主要培训技能知识。但在调研中了解到,物资供应链管理人员近两年较少参加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综合素质培训,且参与积极性较低;二是物资部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一方面,面向县级供电公司物资专业人员,由物资部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开展不定期的业务知识、制度宣贯以及技能、系统操作培训;另一方面,面向公司项目管理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由物资部各专业的资深员工通过自己或请相关的省级、市级专家培训物资管理业务知识、ERP等系统功能操作。

三、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员工能力、素质水平量化效果不佳

国家电网系统内人员招聘均有体系化的标准和要求,而相关标准及要求重在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在岗年限等进行评估。据调研了解,该供电公司物资供应链管理岗位现有人员的能力评定方案依据市公司统一建立的青年/骨干员工评价积分标准,此类标准集中于评价员工履职绩效、建章立制等方面的情况。该方式无法准确量化员工的品质、职业素养、思维能力、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能力素质水平,较难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无法有效指导员工能力发展、提升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

2.人才培养体系方案有待完善

电网公司现有的人才培育体系适用于公司各个专业口径的人员培训,尚未专门针对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建立培育体系和制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用能力培训体系有待完善[3]。目前,市公司内部综合素质类培训主要面向整个公司,针对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训涉及较少,且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物资供应链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未成体系。现有的业务知识培训没有系统性的课程计划和考核机制,物资供应链管理相关人员参加的业务知识培训,主要来自市物资部、省公司物资部或省物资公司组织,除此之外多为自学或小组内不定期的讨论、交流,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三是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有待完善[4]。虽然物资专业设立了生产岗、管理岗职员职级通道晋升机制,也制定了生产岗转为管理岗的具体标准,但受学历、入职年限等因素影响,晋升比例有限,对优秀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潜力人才激励有限。

3.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物资部现有的人员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主要依托量化积分标准表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员工在职称评定、论文发表等方面的表现,难以对员工的职业素养、通用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量化评价,较难准确地评估员工的能力现状,对员工的激励也无法发挥实效,员工也无法清晰地知道职业能力提升的方向。现有的量化积分标准主要面向青年员工和骨干员工,较难对所有物资供应链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准确考核和评价,所以,亟须建立体系化的评价机制,完善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电网公司构建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构建“三全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结合员工素质提升的工作需求,建立了“三全一体”(全员覆盖、全面推进、全程管控、三层级责任共同体)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规划,构建部室、各专业、员工的三层级责任共同体,逐层逐级全员推进。部室层面行使“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职责,制定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负责统一领导、指导、协调计划推进实施;各专业承担“过程管控、培训实施和效果反馈”职责,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反馈培养进展情况;员工个人践行“主动参与、提升素质”职责,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实现与公司共同发展,构建全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格局。

2.构建岗位能力素质评估模型

通过深入调研物资供应链管理人员现状,组织员工进行BEI行为事件访谈[5],全面梳理能力素质的行为特征,结合现代智慧供应链运营要求,总结、提炼物资供应链管理各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炼不同岗位性质人员的差异化要求,挖掘各个岗位所需的独特能力和岗位提升的关键要素。梳理了包括通用素质、管理能力、专业水平3个大类,企业文化、领导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知识等76项能力素质指标,建立了员工物资供应链管理岗位素质模型,并将各项能力按照行为描述划分为5个等级,进而形成各项能力素质的行为描述词典,为物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3.建立多元人才培养路径

为了保障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本文结合供应链管理人才梯次化建设实际,设计多序列培养路径,覆盖人才全职业生涯;绘制职业化成长地图,为供应链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设计多元化培训模式保证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1)设计多序列培养路径

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员工所处的阶段和能力成长需求为基础,以企业综合价值和员工个人工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6],以全员能力提升为着力点,立足各专业岗位不同阶段能力素质要求,设计新进员工(入职0-3年)、业务专家(入职3年以上)和管理精英(入职5年以上)三个序列,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支“业务专家+复合型管理精英”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队伍,推进员工培训职业生涯全覆盖。

一是新进员工序列。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员工和岗位新人融入公司,快速地适应岗位角色,向新进员工(入职0-3年)提供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岗位基础知识和技能等培训。

二是业务专家序列。向通用素质和专业水平全部达到2级且入职满3年的员工提供业务实战训练营和业务骨干特训营培训,包括业务操作基础知识、平台新功能操作、技能实战课题大赛和复合业务技能提升训练等内容。

三是管理精英序列。针对岗位通用素质和专业水平达到3级、管理能力达到2级且入职满5年的管理型人才提供管理骨干特训营培训,包括管理能力、领导力培训和跨学科、跨领域复合知识培训等多类课程,针对性地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

(2)绘制职业化成长地图

从员工个人发展的角度,学习成长地图是其在企业中学习成长的指南,能够帮助员工明确在能力发展的每个阶段应该学习的内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结合人才不同培养阶段的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员工的课程学习包,形成职业化的学习地图。

(3)开发多元化培养模式

本文综合考虑物资供应链管理业务实际和各序列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需要,开发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和以赛促学三种培训模式,通过多种模式复合培训,全方位提升物资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4.完善人才能力评价机制

坚持“以评价找短板,以培训促提升”原则[7],构建面向全员和全职业培训周期,以员工绩效和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年度滚动跟踪评价机制,组织全员开展岗位能力素质胜任测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测评以及课程培训考核与评价,形成测评报告。同时,以员工测评报告为依据,组织员工职业发展面谈,为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建议;在员工中开展评先树优,为优秀员工岗位的调用、晋升提供依据;构建人岗动态匹配模型,以人岗动态匹配结果为参考,根据个体间差异将不同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推动人岗动态匹配及调整,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人员配置,提高人力资源效能。

5.建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

充分整合优秀师资参与人才培训,通过内部公开选拔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开展各序列人才的课程培训,在师资选择理念上做到“内外结合、专兼结合”,在师资力量保障上做到“政治正确、德才兼备”。

(2)构建培训全过程评价机制

在课程正式讲授前采取“三预”(预学习、预评估、预反馈)方式对授课内容进行评价;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员工对授课讲师和授课质量进行评价。通过预评价与培训后评价相结合,实现授课师资全过程评价,以全面提高授课质量。

(3)建立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为确保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结合物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员工培养档案和“一期一档”教学管理档案,持续跟踪培训实施情况。

五、结语

本文在梳理物资供应链管理岗位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全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在电网公司落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岗位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电力供应了“生力军”。未来,期望该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将持续助力公司物资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物资供应链岗位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