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

2022-12-29 02:33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胡振丹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胡振丹

我国工业规模日益扩大,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影响了大气、土地、水源等多类资源,环境形势愈加严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国内各地区倡导保护环境,采用环境监测技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使用优势这一问题需进行深层次探究,以此辅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为获得理想的工作成效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环境监测的概述

(一)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具体是指相关技术人员采用化学、物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测与分析,判断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理举措,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监测对象为我国民众生活环境。通过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职能,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对这类信息展开分析工作,促使环境质量变化幅度得到有效调节。相关工作人员以环境监测工作中获取的数据作为主要依据,予以相对应的处理手段,可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可辅助工作人员合理划分污染地点与污染范围,详细罗列污染区域的污染成分,以此为基础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环保工作水平,促进环保工作的落实。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目的

结合环境监测的实践工作展开分析,在进行各项工作活动时,主要结合环境质量展开评估,且评估形式呈现多个维度的状态。基于此,环境监测具有极为宝贵的应用价值。在传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相应的污染,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我国提出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为指导,开展一系列工作活动,并推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促使各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根基[1]。

二、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

环境监测拥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及执行系统,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可精准反映环境情况,预测后生成的数据和信息可提交至相关部门,促使相关部门结合真实数据,调整环保工作,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治理方案,促使高质量环保工作的开展。将环境监测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可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指导性作用。当前,监测环境质量的各类仪器也得到了持续性地优化与改良,在监测环境质量中发挥其实际职能,所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先决性指导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例如,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污染问题持续出现,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来讲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各类制度及措施不够完善,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发现环境问题后才展开治理工作,再次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便再次执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未能从源头着手进行根本控制。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辅助,可针对国内环境展开持续性的监测,时收集土地空间及地下水等多类资源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以数据分析的形式供相关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后,利用环境监测手段进行下一阶段的监控工作,避免环境污染问题再次出现。一是可以推出相关制度,规避环境遭到污染破坏的情况,将此工作模块纳入环境监测范围。二是及时监测环境污染趋势,精准了解环境变化,并采用有效的解决措施。基于此,可充分了解环境监测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发挥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2]。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负担加重。最近几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若未能予以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发展经济将毫无意义可言。基于此,国家持续推出各类环保措施,从政策、立法等多个层面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由于所掌握的环境数据信息并不是十分全面,所构建的环保体系仍存在一些漏洞,在执行环保工作时极易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通过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获得精准、详细、全面、客观的环境数据,为制定环保方案、环保标准、环保体系、环保战略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经费不足

观察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制度可发现,在制度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整体效率。在环境监测体系中,缺乏健全的环境条例和规章制度,便无法为环境监测提供保障。在国家环境监测服务体系逐步向社会开放后,针对全社会设立的监测机构、配套的监测机制未能及时予以完善。在部分地区,由于上级机关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未能予以相应的关注,产生欠账过多的问题。在部分地方,由于财政收入的影响,未能予以环境保护足够的资源、人才和设备支持,在执行环境监测工作时必然遇到阻碍。

(二)环境监测工作存在漏洞

部分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利用环境监测漏洞,使大范围自然环境遭受损害。例如,在风能发电中,建造大型风扇需开垦农田,此活动对区域内植物造成巨大影响。或是在利用水力发电时,需要建设水坝,将导致原来的河流面积缩减,鱼类的生活、区域范围内微生物的多样性,皆会因此类行为受到影响。多种多样的问题引发的蝴蝶效应会对生物链带来诸多影响,使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遇到极大的阻碍。多年前,我国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未能关注生物链问题,在开发黄河中上游时破坏了植被。出现此类问题,便是因为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度不够,技术手段陈旧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人员乘虚而入,最终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问题[3]。

(三)监测设施建设不到位,评价体系滞后

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环境监测技术需要有相关设备以及技术人员,而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在执行环境监测工作时,部分地区未能关注环境监测工作的细节性问题,未能为环境监测工作配备优质的设备及技术人员,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呈现低效化的状态。多类因素的直接影响,严重遏制了环境监测的效果与质量,难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评价体系滞后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各地区,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部门为地方环保部门,因为未能予以及时有效的评价和评估,导致无法立刻发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环境监测实践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影响监测效果,后期推行的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也无法得到落实。

四、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环境预警监测力度

制度作为开展一系列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且最终获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基于此,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应发挥环境监测的实际职能,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传统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助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对传统管理工作中一些不当的工作手段进行优化与创新,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监测管理机制,并确保机制得到有效落实,为顺利推进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提供依据[4]。

在完善管理制度时,需综合分析各类监测信息,以此为基础,形成环境污染应急预测预案。相关监测机构可建设环保监测站,增强应急预警能力。对行业或关联的公司,需给予一定激励性优惠政策,使行业或公司积极投入到应急监测体系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构建应急监测网络。作为管理制度中重要的模块,在设立监测机构时,需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带领监测人员开展应急监测演练,为应对监测工作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做好前期准备。在此监测制度体系中,构建环境风险源应急监测数据库也尤为重要,在发生各类污染事件时,可借由此数据库执行应急监测作业,为处理各类污染事故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优化监测技术,创新环境监测手段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取得理想的环境保护效益,需符合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及时优化监测技术,发挥监测职能,优化各类设备,为执行高质量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前期铺垫。各环境保护机构应当在环境监测上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更新环境监测设备,运用先进有效的环境监测技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例如,可搭建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监测平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功能,监测区域内的环境情况。针对水、大气、噪声的监测,提供更加齐全的监测设备,定期维护设备、更新设备,发挥设备的正常运转功能,监测区域内的环境变化情况,使各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呈现先进性、智能性、实时性的特点[5]。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呈现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不同时期,环境污染的类型、原因及程度也有所不同。基于此实际情况,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所运用的技术及手段不能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而是应当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以及环保目标,对环境监测手段进行优化,发挥环境监测手段的效能。例如,当前时期需有机结合环境监测与大数据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在执行环境管理、环境治理执法、监察预警工作时,以数据为根本,也可借由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化的决策、提供数据化的服务,促使各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以合理、科学的状态顺利实施。在环境监测中,环保部门可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综合化的信息监管平台,运用多种硬件设施,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功能,对生态环境进行管控与监测。例如,在系统覆盖的范围内进行布点,建设数量合理的环境质量微型号监测站,以此,监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分析区域内生态环境每天、每月、每年所发生的变化。利用此监测系统,针对各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数据进行综合排名,分析在一段时间内环境将会出现何种问题,以此作为环保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方案的重要依据。

(三)发挥质控考核职能,搭建质量评价体系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质控考核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发挥质控考核的实际职能,可凸显环境监测站的全部职能。基于此,环境监测站可结合实际需求,对传统质控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具体可按照以下步骤实施:一是精细界定各项质量管理要求。根据省控、市控和站控的考核内容,细分目标考核工作,以增强其可行性。质量管理综合部门还可以以月度为单元设计质量管理计划,以月份为单元进行细致界定工作,将各细分目标下分至各个部门。此种形式利于各部门认真落实工作计划,全面达到质量控制考评的要求,避免失控考核率重复问题的出现,延误工作进度。二是从严把好质控关,在统计成果时,应对最终成果进行有效评估,结合部分尚未达到合格标准的质量控制考评成果,制定相应的措施并进行改进。三是根据环保监测站的实际状况,建立质量监控考评反馈制度,保证质量监控考评人员的意见具有真实性。

搭建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其基本职能,深入且准确地评估环境监测质量,便于开展高水平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环节极为复杂,基于此,在搭建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当细化分析监测工作中各环节的评价特点,设计相对应的评价指标。结合不同的工作环节,设计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在具体质量评价方面,应当结合技术指导规范及标准,对监测结果、监测过程进行统一的质量评价。通过创建完善的指标体系,确保监测工作的精准度,获得对监测质量的全面评价,从而完善管理控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趋势,通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从根本上解决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为我国人民生活、工作、发展提供保障,也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基于此实际情况,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充分融合各类新型有效的监测技术、监测理念,对传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针对性地解决。从根源着手,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无尽的动力与支持。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环境保护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