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以话剧《雷雨》为例

2022-12-29 02:46李泽钰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鲁侍萍繁漪周萍

李泽钰 于 晔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1 戏剧动作概述

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动作的艺术。黑格尔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1]作为动作的艺术,戏剧创作的所有环节都围绕“戏剧动作”而展开,并且戏剧动作始终贯穿于戏剧表演之中,起到重要作用。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语言符号,戏剧动作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整部戏剧作品,增强戏剧表演的整体效果。在小说中,作家通过文字叙述、人物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戏剧中,演员通过表演,借助自身的形体动作来演绎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在戏剧艺术中一切都是围绕戏剧动作而展开的,戏剧动作在戏剧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戏剧艺术中,可以将戏剧动作分为四类: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音响动作。其中,外部形体动作主要指的是观众可以直接在舞台上看得到的外部动作,即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表演的形体动作、肢体动作等;言语动作主要指的是演员之间的对话、独白、旁白等;静止动作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保持静止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台词和肢体动作;音响动作指的是在戏剧表演中用来烘托环境气氛、衬托人物性格的音乐、音响,等等。此外,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戏剧的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的独特性及其意义,并强调内心动作包括静止的动作、语言的动作两个方面。

2 话剧《雷雨》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2.1 外部动作的独特性

外部动作指的是“人物拿东西、走路、舞蹈以及拳击、斗剑等等一切可以让观众‘看得见’的动作,也就是演员的‘形体动作’”[2]6。首先,对于戏剧艺术而言,戏剧动作是戏剧的构成要素,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外部的形体动作如果在戏剧表演中运用得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观众观看的积极性,并且能帮助观众理解故事情节。在《雷雨》第二幕中,鲁大海直指周朴园发昧心财,为了给自己谋钱财,故意让江堤决口,淹死小工们,从每个死难的小工身上赚钱。周萍听后直接给了鲁大海一巴掌,鲁侍萍目睹自己的大儿子打自己的小儿子,这一动作的设计就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动作,揭示了侍萍内心的复杂活动,再次引发周鲁两代人之间的怨恨,使原有的矛盾更加尖锐。同时,这个动作导致的是周萍和四凤两人之间的私情、周鲁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逐渐被揭露等一系列结果,这一外部动作成为整部剧矛盾冲突的关键点,为接下来的故事高潮做了铺垫。

其次,动作起源于心灵,外部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物的内心动机和情感起伏。丰富的戏剧动作能够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戏剧人物内心蕴含的复杂心理活动通过演员外部的形体动作、肢体动作呈现给观众,进一步吸引观众思考戏剧动作所蕴含的意义,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观众的兴趣。在小说中,作家通过文字叙述或人物动作描写叙述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让受众通过想象,直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而在戏剧艺术中,戏剧艺术与小说的呈现方式完全不同,它往往不会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一般以间接的方式来呈现,通常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体动作的表演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交代故事背景和揭露人物的内心活动。在《雷雨》第一幕中,鲁贵刚和四凤说完太太繁漪与周萍之间的私情,太太便从楼上下来,并且一直在向四凤询问周萍的近况。四凤想起父亲鲁贵刚刚说的话,一边心不在焉回复太太的话,一边慌慌忙忙连连后退,屏住呼吸,担心自己和周萍的私情被太太知道。四凤一系列慌忙的细节动作,揭露了她焦躁不安的内心活动:对这段爱情的惶恐不安,对太太的恐惧,内心的担忧与害怕,担心父亲以此来要挟自己,担心母亲反对,等等。她既渴望爱情,期待着每日和周萍相见,又紧张不安,担心自己被太太发现后会被赶出周府,一连串动作将其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幕后期,在周萍和繁漪两个人争吵的片段中,繁漪警告周萍“她只是个下等的女人”“你永远不要逼一个绝望的女人”,周萍却直言“我爱四凤”“我们已经结束了”。他推开繁漪,追着四凤跑出去,这一外部动作的设计,揭示了繁漪心中的绝望、无助、爱而不得的痛苦与不堪、对周家父子的愤恨,为她日后勇敢反抗周朴园、勇敢揭露周萍的欺骗行为埋下伏笔。同样,这一动作也揭示了周萍对繁漪的无情以及对繁漪辱骂四凤的愤怒与不满,表现了其无情、自私的性格特征。在第三幕中,四凤离开周家以后,周冲一直惦念着四凤,在得到繁漪的同意后,来到四凤家里。刚开始周冲和四凤讲话时,四凤对周冲一直都是非常抗拒的状态,表现出后退、闪躲、慌乱等外部动作,而在周冲表示要带四凤去一个“真正干净快乐”“没有压迫”“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的地方,四凤表现出向往的神态,也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么抗拒。这一外部动作的转换,揭示了四凤内心对自由、平等的期盼,渴望逃离当下的世界,向往美好生活,憧憬甜蜜爱情。而在最后一幕中,周萍的身世之谜被揭开,周朴园告诉周萍“你的母亲没有去世,鲁侍萍就是你的母亲”,周萍摇摇晃晃、神情恍惚、跪在地上,四凤瘫坐在地上,不敢相信这一切。这一系列外部动作的设计,代表着两个人的世界彻底崩塌,四凤所奢望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也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引出四凤冲向高压线触电而亡,周萍拿起手枪自尽的情节,暗示整个故事的悲剧结尾。

2.2 静止动作的独特性

静止动作主要指的是停顿、沉默等静止动作,谭霈生先生也曾说:“停顿也是动作。”[2]10对于小说而言,作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于戏剧而言,戏剧家无法像作家一样用文字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时,戏剧家往往借助静止动作这一表现形式。不少人认为静止动作就是没有任何表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静止动作虽然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和肢体动作,演员却在不停地思考,有许许多多的心理活动。静止动作的设定,不仅可以帮助演员把控表演的节奏,还可以直观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以话剧《雷雨》为例,该剧运用了大量静止动作,使得剧中人物形象十分饱满,人物性格十分鲜明。以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为例,在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片段中,有多次沉思动作的设计,沉思的动作就可以理解为静止动作。当鲁侍萍回忆到她与周朴园30年前的故事,讲到周朴园对她们母子的抛弃、周朴园母亲对二人的拆散,周朴园陷入了沉思。沉思之后,他一步又一步地继续询问鲁侍萍,直到把两个人过去的故事完全呈现给观众。周朴园这一系列沉思动作,表现出他专横、自私、无情、强势的性格特征,即使犯下大错,也不会反省自己。同样,周朴园的太太繁漪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运用了大量静止的动作,繁漪时不时一个人在楼下坐着、时不时望向窗外、时不时发呆,这些都是静止动作。这一系列静止动作的运用,让观众看到了繁漪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她对周公馆外面的世界非常向往,长期以来她一直遭受周朴园的压迫,周公馆的生活给她带来了巨大痛苦。

2.3 言语动作的独特性

在戏剧艺术中,言语动作是推动戏剧冲突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可以打破原有的平静,不断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从言语动作的分类来说,言语动作主要分为对话、独白和旁白。演员之间的对白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同样的台词,不同性格的人物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表演效果;独白和旁白在整个戏剧作品的呈现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了解剧中人物形象[3]。

在第二幕周朴园强迫繁漪喝药的片段中出现了多句反复的台词,繁漪不断强调“我没病”“我不喝”,周朴园则强调“给孩子做个榜样”“你病了”“上去休息”等,话语简洁明了、不允许质疑,当着周公馆众人的面来强调自己在这个家庭中不可反抗的地位。繁漪越不肯喝药,周朴园便越要逼迫她喝药,最后让自己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跪在繁漪面前求她喝药。这一场面,把周朴园的蛮横、自私、无理、专制的面孔暴露无遗,而他却认为这是为了繁漪“好”,为了整个家庭“好”,反而觉得繁漪一直在无理取闹,不能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在第三幕中,繁漪敢于正面和周朴园反抗,周朴园不断强调“繁漪你病了”“到楼上歇着去吧”“我要在楼下休息”,而繁漪却反复强调“我没有病”“我要在楼下休息”等,周朴园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让周萍监视繁漪,想要进一步控制繁漪。言语动作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周朴园冷酷、专横的形象,也从侧面说明繁漪的改变,她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顺从周朴园,而是敢于反抗周朴园。观众从中可以看出她在周公馆多年遭受的痛苦、对这对父子的怨恨以及内心的绝望。人物感情的不断升华,台词的不断重复,逐步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

同样在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逢片段中,鲁侍萍也在不断强调“我的眼泪早就流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悔,是恨”“你自己做的事你大概都忘了吧”“这是我的报应”等字眼,诉说着自己30年以来带着儿子所遭受的委屈和经历的苦楚,还有在周家经历过的伤害。而周朴园却不断强调“几十年的恩怨不必再提了吧”“几十年的恩怨你还没放下吗”“你喜欢的家具我都留着,为的不就是纪念你”“你要多少钱才肯作罢”等字眼,他对自己30年前犯下的过错没有丝毫悔恨之意,甚至觉得自己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记得侍萍的生辰、常年关着楼下的窗户等行为,已经早就把自己的罪行抵过了,反而觉得侍萍处处不饶人,将几十年前的恩怨反复提及,想借助这场恩怨来敲诈自己。在他们刚见面的时候,鲁侍萍还很心软,觉得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不想再提及,直到再次见识到周朴园的阴险和邪恶,她不再软弱,直接把周朴园给的一张5000元的支票撕掉。

2.4 音响动作的独特性

在当代戏剧中,音响、音乐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它可以营造出特定环境的生活气氛;其次,它可以烘托剧中人物的情绪,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样还是在第二幕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的片段中,繁漪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想喝药,但周朴园不断逼迫她喝药,并且让周萍和周冲跪地恳求,使得最后她不得不喝下那碗药。当她喝完那碗药后,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雨声衬托出繁漪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还有被周朴园长期压迫控制的不满和不甘等,各种情绪交杂在一起,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愤恨展现得一览无余。后来,繁漪本以为自己得到了救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到了那个值得自己托付终身的人,但不久之后,她深深爱着的周萍却抛弃了她转而爱上了四凤,她只是短暂地得到了救赎,再次陷入痛苦不幸的深渊。此时,该剧再次借助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雨声这一音响动作来烘托人物情绪。此刻,她不再隐忍,直接反抗周朴园,揭露周萍对她的欺骗,并和周家父子斗争。虽然繁漪在为争取爱情自由的反抗中失去了一切,但有力撕破了周朴园的虚伪面具,打击了周朴园在周家的专制强权,打破了“一切由周朴园而决定”的家庭秩序。

《雷雨》在不同的场景中多次出现雷声、风声、雨声,比如繁漪在楼下坐着、四凤与周萍私会、繁漪反抗周朴园、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四凤和周冲跑出大门、周朴园得知鲁大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周朴园与侍萍相逢、鲁大海和周萍发生冲突,等等。雷声、雨声贯穿整部戏剧作品,不仅暗示了今晚有雷雨,更是烘托了周公馆的沉闷气氛。在第四幕中,四凤和周萍得知真相后,雷声变大变强,侧面衬托出四凤和周萍得知这一真相后的崩溃。鲁侍萍见到两个孩子有私情之后也十分懊悔与自责,轰隆隆的雷声揭开了这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并预示了人亡族灭的悲剧故事走向。

3 结语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一切都是围绕“戏剧动作”而展开,没有戏剧动作,演员就无法完成戏剧表演,无法表现人物性格,无法塑造人物形象,无法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4]。正是一系列独特的戏剧动作,使得戏剧产生有别于小说、电影的独特魅力。话剧《雷雨》作为曹禺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其运用完美的戏剧动作赋予了戏剧艺术魅力,赋予每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引发戏剧冲突,推动戏剧走向高潮,创设了具有强烈现实感的艺术情境,真实再现了旧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正是这一系列有意义的戏剧动作设计,使得《雷雨》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戏剧巨作。

猜你喜欢
鲁侍萍繁漪周萍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我看《雷雨》
《雷雨》(节选)
亲情与谎言 `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