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在电视画面拍摄与编辑中的运用

2022-12-29 02:46梁思淼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思维

梁思淼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及新媒介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基于数字化的非线性编辑技术不断普及,电视编辑突破了传统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局限,电视节目的创作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并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电视节目传播方式也有了多种可能,电视画面编辑思维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而视觉思维作为电视画面编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视画面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1]。因此,画面编辑工作人员须妥善运用视觉思维理论,不断丰富画面表现形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表现手法,提高电视画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 视觉思维与电视画面编辑相关概念

1.1 视觉思维的概念

对于视觉思维,目前尚无明确理论定义。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知觉就是指视觉思维[2]。电视节目作为视听艺术的一种,在制作过程中比较重视人们视觉上接收的具体形象对于感官的调动与刺激,同时注重电视节目人物形象塑造对于观众情绪的感染,节目创作者虽未与观众面对面接触,但能够通过电视节目作品传达自身的情感。反之,观众虽未与电视节目制作者直接见面,但可以从电视节目中感受到制作人员的情绪和情感,而这种信息交互的过程正是通过视觉思维来完成的。

1.2 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

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与前期摄像、采访等关系密切。具体来说,电视画面编辑是指根据节目的需求对镜头进行选择,有效整理电视节目中各种素材,并对瑕疵素材进行处理,保证画面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准确传达创作者意图的过程。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编辑”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种是指人,即在编辑机上操作的工作人员,属于技术层面;另一种是指工作中的某一环节,更侧重于意义上的表达,属于艺术层面,本文所指的编辑为艺术层面。电视画面编辑分为3个阶段:规整镜头、粗编(挑选镜头)、精编(组合排列镜头)。规整镜头是指对原始镜头进行分类整理,包括给素材带编号,尽可能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编排内容,逐一记录每个有用镜头的长度和内容[3]。粗编是指对原始镜头中的无用片段进行筛选,剪掉一些有明显质量问题的镜头,并依照编辑提纲中的提示内容进行分类,将不同磁带上的镜头标示在编辑提纲上,以便查找。精编是指按照提纲要求对所选镜头进行组合排列,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在组合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言上的语法原则,还要重视语义传达,通过选择剪接点和镜头长度为观众提供最佳的视觉艺术体验,初步完成电视作品创作。

2 视觉思维与电视画面拍摄及编辑的密切联系

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画面剪辑效果与电视节目播出质量有直接关系。电视画面编辑人员在剪辑过程中结合视觉思维,能够给观众呈现出质量更好的电视节目,将创作者的情感准确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增强电视节目的渲染效果。不过,将视觉思维运用在电视画面剪辑过程中对于编辑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一旦编辑不能良好运用视觉思维,就可能导致观众观看体验不佳,甚至失去观看欲望,进而导致电视节目收视率低下。因此,在电视画面编辑过程中,电视画面编辑人员科学、合理地使用视觉思维对提高节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视觉思维在电视画面编辑中的作用

电视节目可以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自然而然带动其情感,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视觉思维更加关注人类视觉感官的调动,合理运用视觉思维可以有效传递节目创作者的情绪,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从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4]。因此,想要提升电视画面编辑水平,就必须合理并充分应用视觉思维,这也对相关电视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电视画面编辑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技能水平,突出视觉思维在电视画面编辑中的作用,创造出完美的电视节目。就视觉审美角度而言,电视画面编辑人员合理使用视觉思维,可以对观众的感官形成十分强烈的刺激,使其在观看节目过程中感觉身临其境。然而,视觉思维本身特点对电视画面编辑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要求,电视画面编辑人员若不能良好使用视觉思维,则会给电视节目效果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不但无法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想制作出高品质的电视节目,剧组导演、编辑和制片人等相关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影响节目质量的因素,如演员的表演技巧、镜头画面的效果等[5]。视觉思维能够协助电视画面刺激观众感官,激发观众对节目的情感,可以说视觉思维的价值就在于提高电视画面编辑的综合效果。

4 电视画面剪辑过程中的视觉定位及要点

首先,电视节目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是电视节目画面剪辑的基础。在剪辑画面的过程中,电视画面编辑人员要对节目画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不能与节目内容脱离,也不能随意篡改节目内容,要保证屏幕内各元素(如画面光影转变、色彩过渡、画面镜头运动等)的协调统一。节目效果是否能够完美呈现取决于剪辑思路的建立是否正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剪辑风格,而剪辑思路的建立需依据电视节目的属性。这就要求剪辑者要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适合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整个剪辑过程[6]。例如,竞技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动感较强,所以就应选择动感强烈的地方作为切换点;而知识类电视节目需要真实可信,所以在使用长镜头拍摄时,要力求镜头的完整,避免剪辑的过细、过碎而导致内容缺乏真实性。

其次,蒙太奇手法在电视节目画面和声音的应用上要有章可循,要确保准确、恰当、协调的蒙太奇组合,如果画面毫无章法、顺序凌乱,就会让观众因无法理解影片的内容而失去观看的耐心,因此剪辑人员在剪辑时要遵循事物发展基本规律和常识,由表面向内部逐步推进。两个相同的电视素材在使用蒙太奇手法调整排列顺序后,会让观众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剪辑人员要充分体现思维的逻辑性,保证画面与声音剪辑的合理性[7]。

再次,电视节目画面剪辑必须要突显艺术性。画面剪辑艺术性的运用是体现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视觉定位的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画质粗糙、节奏散漫无序、结构冗长、无焦点是电视节目制作中最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后期制作中画面剪辑的艺术性息息相关。因此,在剪辑画面的过程中,剪辑人员要明确电视节目内容和传播要点,遵循视觉定位的理念,突出节目的视觉亮点。同时也可以考虑在剪辑时增加特写镜头,通过特写来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与内容产生共鸣。例如,在电视节目转场和镜头的增补上,如果没有其他特定的镜头,则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增加一些静物特写镜头,如蓝天、白云、海浪等,在剪辑中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可以对事件和人物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5 视觉思维在电视画面编辑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在剪辑画面时,就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实际需求、欣赏习惯等要素,而视觉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画面来影响人类的思维和情绪,所以画面语言的运用就要以视觉思维为基础。而想要将电视画面的美感进行完美呈现,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就必须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合理运用视觉思维。

5.1 视觉思维在电视画面选取中的运用

首先,观众的实际需求、观看习惯是素材选取的第一要素,所选素材要符合观众的日常观看习惯。在拍摄过程中,制作者经常会用到推镜头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是将镜头从形体动作过渡到细节动作或面部表情上。使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连续展示人物动作,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内心活动,让观众深刻理解画面传达的信息。

其次,要以画面美感为前提选择符合主题的素材。所选的素材内容要尽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素材具有生活性、艺术性及多样性。在选取素材时,要格外注意两点:第一,容易使观众产生误解和一些内容低俗的素材要彻底摒弃。第二,要适量选取素材。素材过多会让人感到应接不暇,无法准确掌握节目主题,让观众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放弃观看;素材过少又会使内容过于单薄,无法充分表达主题,无法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

再次,电视节目类型的要求也是画面素材选取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就新闻类节目而言,其应当选取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现场感强的素材,让观众能够及时获取新闻。综艺类节目的素材则要生动活泼,符合观众口味,可以多采用平拍镜头的方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也可以通过添加题外话的方式来提高节目的可视度,从而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同时,还可以适当使用先进技术对画面素材进行处理,拓宽观众视野,吸引观众观看[8]。比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航拍就能够让观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感受画面的壮观,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出画面全貌;显微摄影突破了人眼的极限,可以带领观众领略与平常视角下截然不同的微观世界,优化观众的视觉体验,并为观众带来全新感受和乐趣。

5.2 视觉思维在电视画面长度确定中的运用

电视节目的需求是确定画面长度的基础,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明确电视节目的主题,从而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脉络和框架进行梳理,并对每个部分画面的呈现进行合理调配,利用画面编辑营造氛围,吸引观众眼球。对于观众无法及时理解的画面,如关键的远景或远景拉近这样的画面通常很难对节目重点进行及时的表述,需要通过稍长时间停滞或特写来让观众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获取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视画面编辑人员应在特定的画面长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画面信息进行添加,务求画面信息的饱满。针对关键性的信息画面可采用多次出现和延长画面长度的方式加以展现,为主题的表述奠定基础。

5.3 视觉思维在电视画面组接中的运用

首先,逻辑性是电视画面组接的基本要求,在画面组接过程中至关重要。电视画面组接过程中,电视画面编辑人员要结合观众的观看思维方式考虑场景变换、段落构成和镜头衔接等因素,电视画面组接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只有在遵循这个要求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观众能够理解电视画面传达的信息,使节目效果得以实现。画面组接的逻辑性是指镜头组接的联系性和连续性。联系性是指主体画面与前后内容要彼此关联,难以分割;连续性是指外部画面要与内容融会贯通,二者互联互通、互为表里。在遵循逻辑性的基础上,艺术是画面组接更高层面的表达需求,电视画面的制作者经常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展现更高的艺术层面。

其次,电视画面组接要遵循匹配原则,即在过渡电视画面内容时,主体与其他内容要保持一定的逻辑空间关系,确保画面过渡自然和谐。匹配需要从色调、景别、方向3个方向开展,要想确保电视画面前后主体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就要避免越轴导致观众视线脱离主体画面。

再次,在画面组接过程中,要想让电视画面情节自然顺畅,电视画面编辑人员就要根据衔接规律对前后两个镜头进行直接切换,连接组接、队列组接、同镜头分析组接和插入式镜头组接是比较常见的画面组接方法。连接组接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进行组接,用来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状态和特点;队列组接是将相连的多个镜头进行组接,但镜头前后主体会发生变化,一般后一镜头主体画面出现时,往往产生新的含义,有层层递进的效果,能够让观众准确地将前后画面进行对比联系;同镜头分析组接是根据节目画面的不同要求,在多个地方使用同一镜头,引导观众对节目画面进行关注;插入式镜头组接是将一个不同主体的镜头插入一个完整的镜头中,一般用来表现人物或事件突然发生的情景。另外,动作组接、拼接、闪回镜头组接等组接方法也是电视画面组接过程中会使用到的方法。

6 结语

任何一部电视节目作品的完美呈现,都离不开电视画面编辑人员科学、合理、灵活性的视觉思维,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够丰富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提高画面感染力和吸引力,最终提高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实现画面编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有效结合。因此,电视画面编辑人员将视觉思维合理地运用到电视节目画面编辑过程中,是提高电视画面质量的关键,也是电视媒体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