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29 15:41赵云婷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舞弊薪酬机制

赵云婷

(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9)

在新时期,中小企业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加强内部控制。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尽量消除各类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在契合自身实况的前提下,搭建系统完善的内控体系,并针对自身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加强。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中小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构建系统的内控体系,有赖于内控环境提供的基础。中小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内控环境,才能有效贯彻执行各项内控程序,并确保各项内控要素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良好实现预期的内控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多以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为主,此类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专业性,其经营管理行为缺乏内控制度的有力约束,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对内控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实施内部控制,会增加不必要的办事程序,降低办事效率,从而增加隐性成本。受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其内控措施流于形式。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未能深刻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未能契合企业实际,对内控制度进行科学设计,未能带头执行员工守则。部分管理者将内部控制狭隘地视为规章制度,仅在生产部门推行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未能在各业务流程中发挥作用[1]。

2.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经营、财务、信息、环境等各类风险,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效益。中小企业只有加强风险控制,才能保障稳定良好的运营管理。在实际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其风险意识薄弱,难以有效控制各类风险。中小企业未能及时对各类风险实施科学评估,未能契合自身实际构建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难以保障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2]。

3.缺乏标准的内控制度

中小企业缺乏标准的内控制度,无法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中小企业开展内部管理主要依赖过往的经验,导致内部管理缺乏规范性。中小企业未能构建系统全面,覆盖各部门和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内控制度,内控管理未能有效渗透至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从制度设计来看仅停留在会计层面,内控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局限于财务人员[3]。

4.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绩效考评制度

中小企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未能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未能形成科学的权责分配,且沿袭僵化滞后的管理模式,其经营权未能完全与管理权相分离,其董事会和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中小企业在处理日常业务的实践过程中,未能形成清晰严格的授权审批相关制度,导致监督链条缺失,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措施难以落实执行。另外,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未能形成规范明确的薪酬激励相关政策,未能在业绩导向下对各部门和各岗位员工定期实施业绩考核,未能将考核结果作为依据实施必要的奖惩,难以形成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导致员工缺乏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4]。

5.缺乏健全的反舞弊机制和有力的内控监督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健全的反舞弊机制,在开展内控管理前,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中小企业管理层未能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运用,难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存在的异常现象和各类问题;财务人员未能开展高效良好的沟通交流,更谈不上加强相互监督。中小企业与各类外部主体,诸如供应商、客户等缺乏高效良好的沟通交流,同时缺乏强有力的内控监督。中小企业未能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受狭隘的成本效益观念影响,未能设立独立性较强的审计部门。部分中小企业虽对审计部门进行了设置,但缺乏健全的内审机制和监督机制,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小企业现有的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升。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通常采用较为简单的组织结构,审计和财务工作通常由一人兼任,这就无法形成独立的内部审计,导致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中小企业未能定期开展内控评价,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内控建设停滞不前,不利于企业实现长远的良好发展。

二、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改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内控实施的效果。对此,中小企业要对内控环境进行改善,促进内控目标的良好实现。中小企业要对内控观念进行更新,并在企业内部塑造优秀的内控文化。中小企业管理层应保持思想一致,从思想根源上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汲取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锻炼并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在实践中积累内部控制经验。中小企业应从整体上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感。要引导管理层正确认识内部控制,通过培训教育,从思想根源上增强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并帮助其深入全面地了解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应督促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加深研究,并在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员工的内部意识,将内部控制有效渗透到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中。中小企业应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并为各部门规定清晰明确的职责权限。在构建内控制度时,要对内部架构与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考虑,明确各岗位工作的职责,并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完善。中小企业要合理设置组织框架,确保信息实现流畅传达,促进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高效良好开展,实现预期的内控目标。另外,中小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助力。中小企业在招募员工与选拔先进的过程中,要明确招聘和选拔标准,强调职业道德,合理设置工作岗位,精简组织结构,消除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企业要对员工加强培训,从整体上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内部控制的落实执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5]。

2.构建系统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中小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构建系统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并配套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管理有效融入内部控制中。企业要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员工的认识,增强其风险管理意识。中小企业要督促引导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应对风险。中小企业要构建系统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各类潜在风险,设置评估管理系统,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科学分析和准确评估,精心筛选合理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应对。

3.对内控制度进行科学设置

中小企业要对内控制度进行科学设置,构建动态系统。中小企业要实时关注和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在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对现行的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中小企业要契合自身实际,汲取借鉴先进的内控制度成果,在必要情况下,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内控架构和具体流程进行科学设计,为落实执行内控措施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中小企业要对信息来源的渠道进行拓宽,确保高效良好的信息沟通。要对信息披露相关制度进行合理制定,并形成清晰规范的流程,构建通畅高效的信息系统。管理层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各部门对经营管理实况展开沟通交流,并鼓励员工以多种方式开展非正式沟通。另外,中小企业要注重加强监督检查,构建系统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要通过监督内部控制落实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找出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正,实现对内控成本的有效降低,促进内控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选拔具有较强独立性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员工负责内部审计各项工作,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4.对企业治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进行完善

中小企业要对治理制度进行完善。中小企业应构建系统性和独立性较强的董事制度,在保障董事独立性的前提下,对独立董事定期开展考评,确保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其咨询作用,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制衡。同时,中小企业应对监事会制度进行完善,从整体上提高监事会成员的职业素质,并督促监事会成员履行其职责,强化内部监督。中小企业应完善提拔晋升机制,并从企业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开展高效良好的经营管理。中小企业应对审计委员会进行科学设立。另外,中小企业应对绩效考评制度进行科学构建,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相关政策,形成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增强其参与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以企业绩效作为员工工资的基础,并与个别绩效相结合,构建以绩效导向为主的薪酬激励政策。要重视薪酬评价,并配套设置相关制度,形成合理的薪酬制度,并对薪酬制度的执行情况展开评估。要充分考虑不同部门和工作岗位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薪酬进行合理设计,秉持多劳多得的原则,增强薪酬制度的公平性。要对人力资源实施定期考核,将员工日常表现和工作绩效作为依据,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对员工进行奖励。中小企业应对财务竞争机制进行引进,如实施淘汰制,精简工作岗位,取缔闲职,确保各岗位职能的高效发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良好实现。另外,中小企业应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鼓励员工学习进修从而增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小企业应增强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归属感,防止关键岗位出现人才流失的不良现象。

5.加强反舞弊机制和内控监督

中小企业要加强反舞弊机制建设。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明确反舞弊重点,及时披露和严格审查财务报告相关信息,并考核管理层的职业道德。其次,要构建反舞弊职能机构,对管理层进行实时监督,避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凌驾。最后,要构建举报投诉机制,对授权审批相关制度进行强化,避免未经授权即对企业资产进行挪用的行为,为员工提供举报投诉侵占、挪用企业资产行为的渠道。中小企业还要构建举报人保护制度,对举报人实施有效保护。要加强内部控制对各项业务环节的渗透,确保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其作用。另外,中小企业要加强内控监督,建立健全内控监督机构,保障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从整体上提升内控监督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中小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并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从整体上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确保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真实披露,保障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中小企业要对会计后续教育进行加强,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水平,并将财会人员的职称与其薪酬相挂钩,激励财会人员深入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要建立健全内控和监督机制,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组织专门人员监督评价企业内部情况,开展日常监督,并定期实施专项监督。要考虑引进第三方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企业的审计监督,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控实施有效的监督评价。另外,中小企业要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各岗位员工开展全方位的内控培训,确保各项内控措施的落实执行,构建全方位的内控评价、监督体系,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实施整改,有力推进企业的内控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缺乏标准的内控制度、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绩效考评制度、缺乏健全的反舞弊机制和有力的内控监督等。对此,中小企业要通过对内控环境进行改善、构建系统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内控制度进行科学设置、对企业治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进行完善、加强反舞弊机制和内控监督等对策,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加强。

猜你喜欢
舞弊薪酬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皮革机制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