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广西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2022-12-29 16:06韩金龙
造纸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苗族剪纸民间

□韩金龙

民间剪纸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民族中最直接、最具艺术性和东方风味的手工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民间艺术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民间剪纸的价值、地位、发展和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西民间剪纸应如何传承下去,这是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过去,学者专注于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剪纸艺术的技术、风格、主题、遗产和保护等具体研究,研究成果卓有成效。本文意图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信息时代下广西民间剪纸的发展、传承和保护措施,希望能为广西民间剪纸在信息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信息对世界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量、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的处理速度、信息的应用程度等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在知识学习、获取和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民间剪纸艺术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光辉历史,但是再辉煌的过去也抵不过如今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广西许多民族剪纸技法早已无人继承,最终走向消亡。

民间剪纸起源于中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之一。人类最早考古到的剪纸实物是1967 年在新疆高昌遗址发现的两晋时期祭祀用的剪纸,其种类齐全,样式众多,花纹繁杂,且用的是折剪法,由此可知,在那时民间剪纸技术就已相当成熟。宋朝时期,造纸业的崛起和商业的繁荣使剪纸艺术达到全民化的普及程度。民间手艺人也开始有了各项职业分化,剪纸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用也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到了明清时期,剪纸技术达到鼎盛,无论从种类上还是花样上,较之宋代有着更为深入的发展,尤其是在技术手法上,民间艺人早已是炉火纯青,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直到清末,西方资本主义的介入和21 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民间剪纸艺术才开始逐渐衰落。

全州县位于桂林以北,地处湘江上游,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邑。据老一辈的民间手工艺人说,全州剪纸最初是中原人从北方带过来的一种传统民间技艺,所以,全州民间剪纸结合了北方剪纸的奔放、张扬和南方剪纸的秀丽、小巧,形成了独特的剪纸艺术。据《全州县志》记载,全州自古春节至元宵期间好玩花灯,灯有牌灯、龙灯、提灯等,灯上或用笔彩绘出花样图,或用纸剪制人物、鸟兽、花卉等图案贴于灯笼外侧作点缀。这说明了全州剪纸样式众多,种类齐全,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景象、戏剧场面、节日场景、五谷丰收、祭祀图腾等近百种主题。花纹构图题材也多取自全州土著百姓的生活写照,表达了纯风质朴的桂北民间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征。

以前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都会在篮子上贴上自己做的剪纸图案,用来装年货和礼物,寓意吉祥如意,平安顺遂。如今工厂生产的礼盒精致高档,渐渐也就很少有人再去剪纸了。在农村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也会剪窗花、“喜”字等贴在新房里,寓意幸福美满;或者剪一些公鸡、太阳等贴在棺材、墓地里,祈求投胎转世。虽然这些传统民间习俗依然在流传着,但是与之前比较却是少之又少。如今,全州剪纸已被纳入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要加以保护和重视。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桂中地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国大部分苗族人民都集居在这里。剪纸是苗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人民常常把剪纸和刺绣结合起来,形成独一无二的苗族传统剪纸艺术。他们一般将历史变迁、生活习俗、祭祀图腾、民族信仰等表现在刺绣与服饰上,而剪纸就是这些刺绣的样底,因此,苗族妇女也是苗族剪纸的主要传承者。剪纸包含了苗族漫长的历史底蕴和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苗族剪纸通常会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意图,比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灵物崇拜等,通过剪些蝴蝶、鱼、鸟、龙、竹等纹样表达苗族百姓的宗教信仰。苗族人民还通过“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等图案来纪念、庆祝各种婚礼和节日民俗。因此,除了语言,苗族剪纸也是记录历史的一种独特的载体。

苗族剪纸善于创新,时至今日在传统民间艺术中依然有苗族剪纸的一席之地。传统苗族剪纸艺人主要服务于刺绣服饰和宗教活动等方面,而在信息化时代下,当代苗族剪纸艺人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为突出,善于在自然景观中提取素材加以创作。将现代艺术与剪纸纹样结合,构图严谨,题材多样,最主要的是顺应潮流趋势又不迷失本源,在各艺术领域中博采众长,在保留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上大胆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苗族剪纸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贺州市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位于桂林东部地区。贺州的盘瑶剪纸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早期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瑶道传教等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贺州盘瑶剪纸还分为神像剪纸、红罗花帐剪纸、围台风剪纸和花旗剪纸等类型,分别为人们传达不同的情感。盘瑶剪纸的使用方法除了常规的粘贴法,还有悬挂法、竖插法以及焚烧法。例如,盘瑶人深信人死后,灵魂仍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存,因此,通常以焚烧代表将东西寄往灵界。除此之外,盘瑶剪纸还有着特殊的“禁忌”,主要是语言禁忌和行为禁忌,前者是指剪纸艺人不能在剪纸过程中说不吉利的话,后者是指剪纸艺人在准备阶段需提前七天禁绝房事并且沐浴更衣等极其严格的要求。

盘瑶剪纸技艺一般是家传制或者师传制,因受传者的限制太多,现代的剪纸传承艺人少之又少,且传承群体老龄化严重,盘瑶剪纸技艺已濒临失传。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位于桂林南部地区,也是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历史长达1700 多年。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壮大,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提升,也催生了这座城市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繁荣。其中,剪纸就是南宁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据文献记载,南宁剪纸源于当地师公占卦、祭祀时所焚烧的纸质祭品。早期的南宁剪纸多为壮族地区的节日装饰、婚丧嫁娶服务,剪纸的纹样多为大小不一的红人和各式各样的纸花。后来,逐渐与北方剪纸和广西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南宁民间剪纸艺术。南宁剪纸除了有装饰、美化的功能外,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祈福驱邪功能。在民间,百姓为祈求幸福美满、平安顺遂等美好心愿会把带有壮锦图案的剪纸如:青蛙、太阳纹、云雷纹等贴在家具与床帘上,或者在举办丧葬仪式时,准备寿衣、寿鞋、纸花、纸钱等驱邪除害。

近年来,自从南宁剪纸被纳入南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不少南宁市的中小学甚至高校也开设了剪纸课,在风格形式上大胆创新,以壮族历史、壮族风景等为题材,其图案纹样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广西壮族的传统文化,使南宁剪纸迅速得到发展。

靖西市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桂林西部地区,也是壮族边境的人口大县。在这片充满壮族文化的厚土上,孕育出世代相传、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文化。早期的靖西剪纸是做一些小纸人和小动物的形象,用于丧葬仪式,这种习俗至今仍有保留。此外,靖西剪纸还用于祭祀和供奉神灵等。值得一提的是靖西剪纸艺术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民间百姓常常将剪纸用作寄托美好事物的物质载体。比如“花轿”这种题材象征着求子和保胎;以及十二生肖中的“虎”,具有高大壮硕的体魄和勇猛的性格,往往可以带给人们勇气与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交通改善等原因,大量新事物的涌现给靖西壮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因剪纸文化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其生存发展更为艰难,靖西剪纸技艺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发展阶段。

3.1.1 丰富剪纸内涵

信息时代下,剪纸的主题和内涵是影响剪纸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优秀的题材和丰富的剪纸内容更容易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因此,在信息时代,广西民间剪纸艺术的内涵是剪纸革新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传统剪纸工艺的历史意义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广西民间剪纸艺人可以从最擅长的纳吉、祈福、祛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主题着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剪纸作品,并总结经验以发展、创新剪纸工艺;或者根据时代的需要,创作出与思想、艺术、教育等相关的具有功能性的剪纸工艺品,其思想内容作为信息时代的文明载体,能够积极反映民主、富强、文明、公正、廉洁、诚信、友善等主题,符合时代的基本旋律和主导价值。

3.1.2 提升剪纸知名度

如今,人们了解新闻或者新事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网络信息无疑是最快、最便捷的一种。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影视播放、明星效应等方式提升广西民间剪纸艺术的知名度。

3.1.3 与时代潮流结合

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将广西民间剪纸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举办广西剪纸线上及线下展演活动,建立广西剪纸体验馆,在短视频平台大量发布广西剪纸教学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发布广西剪纸的相关文章与作品,开创广西剪纸的衍生品等,让广西剪纸无处不在,丰富大众视野。

3.1.4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2021 年8 月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广西地区各民间剪纸也一次次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说明国家正在重视广西民间剪纸。可以向政府提议建立广西民间剪纸博物馆并举办相关的主题竞赛或者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规划剪纸的交易市场。

3.2.1 剪纸走进校园

剪纸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教育和传承作用。传统的民间剪纸技术仅从家族和师门里继承,而新时代的民间剪纸则需要更多的传承者参与进来。目前,剪纸在大学、中专和中小学的课堂上都有一部分实践。为了提高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兴趣,可以邀请广西剪纸艺术大师走进校园,特别是要面向各种美术学院、艺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他们是中国未来艺术领域的支柱,对未来剪纸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艺术界的学者完善广西民间剪纸的理论著作,整理相关书籍体系,并利用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组织各级、各类的剪纸保护活动、剪纸艺术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

3.2.2 打造剪纸品牌

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广西民间剪纸活动中。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翻阅大量如“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短视频平台,可以将剪纸与流量结合,将广西民间剪纸以短视频演示和直播教学的形式进行宣传。另外,可以借助当红明星、新闻热点、影视传媒等方式为广西民间剪纸打造品牌形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针对剪纸艺术爱好者定期发表与民间剪纸相关的文章和作品展示,并完善广西各民族地区有关剪纸的网站及论坛,实时发布最新的相关动态,使其潜移默化地走进群众的视野。

3.2.3 展开剪纸衍生品应用

在信息时代下,广西民间剪纸需要发展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剪纸文化品牌是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实现由现状向创意转型的重要方向。从文化和商业两方面入手来发展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将现代品质与民间习俗结合起来,设计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此外,要实现新时代剪纸文化消费的提升,还必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民族剪纸文化进行加工、转型、优创、整合,以新一轮国内消费转型为契机和趋势打造流行剪纸的方向。

3.2.4 营造剪纸发展空间

广西民间剪纸生态环境的变化、农村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变、民间社会实践活动和节日盛会的减少是限制广西民间剪纸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新时代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空间必须要从社会基础、市场需求、生活实际这三方面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基金为依靠,探讨进一步的可行性方案和指导措施,弘扬和保护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有效地促进广西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家与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帮助下,通过组织各种线上、线下的剪纸比赛和学术交流,提高民间剪纸艺人的创作、创新热情。

广西民间剪纸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极具特色与魅力的艺术,它能引起中华民族的审美共鸣,提高民族艺术的实用性和美学能力。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广西民间剪纸举步维艰,传承和保护剪纸艺术也绝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而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广西民间剪纸可以重新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在艺术技艺领域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苗族剪纸民间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高人隐藏在民间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