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家”新气象

2022-12-29 07:13杨艳
重庆与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洋行龙门艺术节

文/本刊记者 杨艳

龙门浩拥有独一无二的建筑外貌和人文底蕴。

川渝民居、西式特色建筑群风貌,老街市集还原老重庆生活,一站式打卡近30个文化艺术IP……下浩新造—重庆人家·下浩里生活艺术节,11月1日在重庆南滨路下浩里正式开启,老重庆人、新重庆人相约来到这里寻找熟悉的家园,感受恬静美好的生活……

重庆人家·下浩里前身为百年老街—下浩(下龙门浩)所在地。北宋嘉佑元年(1056 年)春,苏氏三父子自嘉州乘船东下去汴京赴考,船至恭州(重庆),见长江中卧有似龙的巨石,苏轼叹大自然美景,将岸边江口村落取名“龙门浩”。这里在南宋绍兴年间形成水陆码头,随着人口发展与贸易的兴旺,逐渐延展出上龙门浩、下龙门浩的地名。

山城传统木结构建筑,倚山而建的吊脚楼。

比利时领馆旧址。1938年10月,比利时大使馆代办劳德山到渝任职。1941年4月,比利时驻华大使纪佑穆抵渝上任,进驻南岸区龙门浩枣子湾15号。

龙门浩的发展与重庆这座城市的时代命运紧密相连,历经湖广填四川、重庆开埠、抗战内迁三次重大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机遇。历史的巨变,时局的动荡,人文的交织碰撞,塑造了龙门浩独一无二的建筑外貌和人文底蕴。

1891年重庆开埠,龙门浩作为旧时重庆最大的外商聚集地,是整个城市接触西方文化最早,融合西式建筑最多的区域,洋行、医院、别墅集中于下浩片区,杂糅着山城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色,构筑了山城江岸一道旖旎的风景。

武昌中华大学旧址位于下浩米市街29号,在清代是湖广移民修建的禹王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商白理洋行租下禹王宫作为仓库使用。抗战时期,禹王宫先后为空军幼校、中华大学、两湖中学、私营裕德染厂所使用。

艺术节展出的《存念下浩》摄影展。摄影艺术家戴小兵曾以下浩老街居民的生活状态为拍摄对象,为老街40多组家庭记录下了他们平凡的日常,为下浩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比利时领馆(意大利大使馆)、法国永兴洋行、武昌中华大学、合记堆店、白理洋行、温家院子、美国大使馆武官处、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国际部等旧址,这片风貌遗迹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落,平静地诉说那些中西交织的厚重人文历史,为老街增添了中西合璧、浪漫古朴的独特气质。

下浩老街曾经是城中最为繁华的地方,商贾络绎不绝。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下浩乃至整个龙门浩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时光慢下来,树下凉着盖碗茶,猫慵懒地伸着腰,孩子在石板路上追跑打闹,这里的生活恬静舒适,这里的人们自得其所。

如今,重庆人家·下浩里一片新景象:溪涧、庭台、洋行、字刻……隐世于山色葱茏间,错落在空谷溪幽处。这里以新的魅力吸纳着“新一代下浩人”,将下浩的历史和邻里生活巧妙串联。艺术节期间,近30个不同风格和类别的文化艺术IP在此亮相,对下浩老街前世今生的文化进行续生和推演。艺术装置、独立杂志展、新媒体展,家居手办、药饮咖啡、中点西餐、国潮零售新贵,每一处都透露着下浩里及城市的人文新气象。

猜你喜欢
洋行龙门艺术节
遇见艺术节
老码头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龙门石篆联
龙门里的白居易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上海礼和洋行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龙门这边(71)
汉口沧桑